口頭禪性格 - 簡介
口頭禪素來有之,并且中外皆有。20世紀60年代,年輕人喜歡說“面包會有的。”老外則愛把“Whatever”掛在嘴邊,和中國人的“隨便”、“無所謂”意思相近。
根據在浙江、北京、廣東、上海等十多個大城市進行的口頭禪調查結果,中國人最愛說的十大口頭禪分別是:“隨便”(10.5%)、“神經病”或“有病啊”(8.1%)、“不知道”(7.2%)、臟話一類(6.7%)、“郁悶”(6.5%)、“我暈”(5.6%)、“無聊”(5.5%)、“不是吧?”或“真的假的?”(4.8%)、“好的”(4.6%)、“沒意思”(4.6%)。
十大國人最愛口頭禪中,郁悶、無聊、沒意思之類表達負性情緒的詞語占了一大半。很多人說,它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現狀:工作節奏太快,生活壓力太大,年輕人疲于奔命,只好通過說這些口頭禪發泄自己的情緒。
比如,喜歡說“隨便”、“不知道”的人,多半是個不愿意承擔責任的人。當一個人說“隨便”時,意味著他將選擇權交給了別人,也將責任推給了別人,其中暗藏著“錯了別怪我,和我沒關系”的潛臺詞。
喜歡說“好像”、“據說”的人,多半是缺乏自信的人,不希望把話說死,缺乏回轉的余地。而常說“看我的”、“沒問題”的人則通常充滿自信,也樂于承擔責任。
口頭禪性格 - 職場分析
在職場內,經常與同事溝通,亦會聽到某些同事的口頭禪,一個人所講的說話內容,正好反映出他們的狀態,也可以理解到他們對工作的價值觀。日常慣用的口頭禪可以揭示個人的性格,可以參考一下,以促進與同事間的認識,增進了解。
1. “說真的、老實說、的確,不騙你”:
這種人有一種擔心對方誤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內心常有不平。間中還會令人對他所講的內容,抱有懷疑和不信任。
2. “應該、必須、必定會”:
此人自信心極強,顯得很理智,為人冷靜,自認為能夠將對方說服,令對方相信。另一方面,“應該”說得過多的時候,反映了有“動搖”心理,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易有此類口頭禪。
3. “聽說、據說、聽人說”:
之所以用此類口頭語,是給自己留有余地的心理而形成的。這種人的見識雖廣,但決斷力卻不夠。很多處世圓滑的人,易用此類口頭禪,也是避免與人正面沖突的用語。
4. “可能是吧、或許是吧、大概是吧”:
說這種口頭禪的人,自我防衛本能甚強,不會將內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來。在處事待人方面冷靜,所以,工作和人事關系都不錯。也有以退為進的含義,事情一旦明朗,他們會說,“我早估計到這一點”。從事政治的人多有這類口頭禪,這類口頭禪隱藏了自己的真正看法。
5. “但是……不過”:
這類人有些任性,總是提出一個“但是”來為自己辯解。“但是”是為保護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溫和的特點,它很委婉、沒有斷然的意味。從事公共關系的人常有這類口頭語,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落感。
6. “啊、呀、這個、這個、嗯、嗯”:
一般是認識辭匯少,或是思維慢,在說話時利用這些單字作為間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常用語的習慣。因此,這種口頭禪的人,反應較遲鈍,而有些驕傲的公務員亦會常用這種口頭禪。
口頭禪性格 - 口頭禪對照表
在網絡流傳的一份網友總結的“口頭禪性格對照表”,用“摳字眼”的方法揭露出人們內心的秘密。
■哈:不該玩時玩,會覺得尷尬。
■嘿:你雖然拘謹,但知道分寸。
■啊:你故意驚訝,可愛剛剛好。
■喂:你有領導力,現在被領導。
■哧:你挺好玩的,會討人喜歡。
■呸:你不僅可愛,還比較可恨。
■吆:你說這個字,代表你妒忌。
■哦:你做的決定,都無關痛癢。
■啥:你常常放棄,你也不覺得。
■哎:你經常無奈,也常常忍耐。
■滾:你不僅易怒,還不算后果。
■賤:你熟悉朋友,不愛陌生人。
■閃:你用詞年輕,壓力卻不輕。
■恩:你覺得太煩,少一點應付。
■偶:你認為自己,還沒有長大。
■好:你無話可說,常隨意應付他人。
■乖:你長大了嗎,還是別了吧。
■扯:你不認同的,就認為荒謬。
■暈:你的判斷力,經常會透支。
■毛:你不屑一顧,但你真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