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聲調的律,都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句中各字平仄的運用,即是句式的問題;二是篇中各句式的排列,即是篇式的問題。現在先談句式。
我們知道,五、七言律詩以及一些詞、曲、文章,句中的平仄大部是雙疊的,因此試將平仄相重疊,排列一行如下: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平
|
平
|
仄
|
仄
|
平
|
平
|
仄
|
仄
|
平
|
平
|
仄
|
仄
|
平
|
平
|
這好比一根長竿,可按句子的尺寸來截取它。五言的可以截出四種句式:
仄仄平平仄(今稱A式句)即3至7或7至11
平平仄仄平(今稱B式句)即1至5或5至9
仄平平仄仄(今稱C式句)即4至8或8至12
平仄仄平平(今稱D式句)即2至6或6至10
七言句是五言句的頭上加兩個字,在竿上也可以截出四種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A式句)即1至7或5至11
仄仄平平仄仄平(B式句)即3至9或7至13
平仄仄平平仄仄(C式句)即2至8或6至12
仄平平仄仄平平(D式句)即4至10或8至14
再將平仄長竿截取句式的情形圖解來看(圖略):
以上每句的平仄并非絲毫不能更動的,除了五言B式句外,無論五言、七言的首字,都可以更換。這是因為句子的發端處限制較寬。只有五言B式句首字不能更換,是因為它如果換用仄聲,則下邊一字便成為兩仄所夾的“孤平”,聲調便不好聽。七言句是五言句上加兩個字而成的,不但七言句本身的首字可以更換,即從五言句首帶進來的可換之字也仍保留著可換的資格。下面排列來看(帶下劃線的字可平可仄):
A{平平[仄仄平平仄]}五言可變兩式,七言可變四式
B{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不能變,七言可變兩式
C{平仄[仄平平仄仄]}五言可變兩式,七言可變四式
D{仄平[平仄仄平平]}五言可變兩式,七言可變四式
{ }內為七言句,[ ]內為五言句。
茲將句式變化列表如下,上截四行示可變各字,下截示變出各句式。
A式:
1、{平平[仄仄平平仄]}七、五言A1
2、{仄平[平仄平平仄]}七、五言A2
3、{平平平仄平平仄}七言變A3
4、{仄平仄仄平平仄}七言變A4
B式:
1、{仄仄[平平仄仄平]}七、五言B1
2、平仄仄平仄仄平 形成孤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