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飲食越來越不規律,胃病發生率越來越高。俗話說“胃貴在養”,患有胃病的人,除了使用藥物外,飲食治療也很重要。下面為胃病患者推薦兩個食療方。
新鮮蘆根100克,青皮5克,大米100克,生姜2片。將鮮蘆根洗凈后,切成一厘米長的細段,與青皮同放入鍋內,加適量冷水,浸泡30分鐘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煮20分鐘。撈出藥渣,加入洗凈的大米,煮至大米開花,放入生姜,再煮片刻,一日分2次溫服。 功效:蘆根清熱養陰,青皮行氣止疼,生姜和胃止嘔,大米養胃益脾。以上諸藥配伍得當,共達泄熱和胃,養陰止痛之功效。 適應癥和禁忌癥:該粥適應于消化性潰瘍病中醫辨證為肝胃積熱型者,表現為胃脘灼熱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苦口干。若胃脘痛畏寒喜暖,大便溏泄,則不宜服此粥。
棗肉250克,雞內金60克,白術120克,干姜粉60克。將雞內金、白術洗凈,以文火焙干,研成細末,加入干姜粉和棗肉,同搗成泥,制成小餅,放入烤箱內烘烤10分鐘即可。 功效:大棗味甘,能溫補脾、益氣養血。現代醫學證明,大棗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C,蛋白質是潰瘍創面修復所不可缺少的原料;維生素C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雞內金甘澀性平,能健胃消食。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利水。綜觀全方,具有補脾溫中、健胃消食的功用。 適應癥和禁忌癥:僅適用于消化性潰瘍病尚無出血,中醫辨證為脾虛寒型者,表現為:胃痛綿綿,喜溫喜按,納食減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四肢不溫。若脾脘灼熱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屬于肝胃郁熱型者,則不宜食此餅。 |
|
來自: 510030 > 《各種飲食養生治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