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微距攝影心得鳥語者:你為什么在退休后又迷戀上了攝影?快樂攝影50:我是個業余攝影愛好者,攝影的啟蒙時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時的攝影是個比較奢侈的愛好,無論是攝影還是被攝影,都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學生時代沒有錢,照相機是借的,膠卷圖便宜常用反差很大的8定電影膠卷,現在被稱為全畫幅的135畫面就那么小,沖洗時也極少放大。那時攝影是全手動的,什么都要憑知識、經驗來自己設定。為了能拍得好些,看了很多能找到的攝影書。工作后的幾十年,雖然沒有中斷這個愛好,只能說是在用攝影進行記錄,沒有更多的精力來追求攝影的藝術目標。
退休使我有時間、有精力來圓自小的攝影夢。我注意到太平洋論壇上有好多網友同我一樣,為了讓退休后的生活更充實選擇了攝影。臨退休我購買了自己的單反,在攝影的目標上,也不再是實用的記錄,而是在努力把照片拍攝得更好之中享受攝影的快樂。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光圈優先 光圈:F3.5 ISO:100 曝光補償:-1 EV 曝光時間:1/1250 sec
快樂攝影50的攝影器材:
佳能7D相機,
佳能EF-S 18-135mm f/3.5-5.6 IS(套頭)
佳能EF 100mm f/2.8 USM(百微),
佳能 EF 70-200mm F4 L USM(小小白)
佳能EF 50mm f/1.4 USM
佳能550EX閃光燈
不同品牌的架子和云臺拼合的三腳架。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光圈優先 光圈:F9.9 ISO:100 曝光補償:-1 EV 曝光時間:1/400 sec
鳥語者:請老師談對7D相機使用的感受。快樂攝影50:既然在7D論壇,簡單說兩句我對7D的非主流感受:一是7D的對焦速度快、準。我曾在論壇上以《7D的自動對焦很給力——拍微距不用手動調焦,微風中仍能拍微距》為題發過一帖談這感受。二是我要用老花鏡,用其它單反的取景器取景時不能戴眼鏡,但是觀察卻要戴眼鏡,取景器中找不到蟲子時還得再戴眼鏡看蟲子在哪里,經常在這樣的折騰中蟲子跑了,7D能戴眼鏡取景,拍微距時特別方便。三是7D的1800萬像素,給微距攝影裁剪提供了很大空間;1.6的鏡頭焦距轉換系數,也有利于避免在拍攝時驚動蟲子。四是7D 15萬次壽命的快門單元,給了我充分的練習機會,加上堅固的機身,降低了每一次拍攝的成本。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光圈優先 光圈:F5 ISO:100 曝光補償:1/-3 EV 曝光時間:1/250 sec
鳥語者:老師為什么選擇主要拍攝生態片?快樂攝影50:
風光、人像、紀實、生態等不同門類的攝影除了共性之外,在拍攝、后期上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就是鏡頭配置都不一樣。再有,不管是什么門類的攝影,要拍好,外在條件必須要有合適的拍攝對象和合適的拍攝條件,內在因素必須要多拍多練。反思我前幾十年的攝影,什么都拍,結果是什么都沒拍好,拍風光片只比旅游紀念照強些,人像片比相冊中常見的留影也好不了多少。我知道,專注于拍攝生態片要受得住寂寞,這對已經淡泊名利的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根據我現在的具體情況,選擇主要拍攝花草、昆蟲之類生態片,從微觀角度來表現大自然的美,一是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二是便于集中精力,把這部分拍得更好,三是有更多的戶外活動體驗大自然的美,又不象拍風光片那樣要長時間長途跋涉的勞累,更適合我這樣的退休人員的身體狀況。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光圈優先 光圈:F3.2 ISO:100 曝光補償:-2/3 EV 曝光時間:1/2000 sec
鳥語者:你認為應該怎樣把花卉拍攝好?快樂攝影50:
城市里昆蟲種類較少,從數量上看,我更多的是在拍攝花卉。我用7D的時間還不到1年半,已經拍攝了2萬多張,其中花卉約占2/3,對花卉攝影確實有了一些感受。
1、要努力運用各種攝影技巧,把花卉的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樣是拍攝花卉,攝影愛好者同植物愛好者是不一樣的,攝影愛好者的快樂不是我今天拍攝到了什么花,而是在拍攝中更好的表現了花卉的美。評價花卉攝影優劣的標準很多,我認為首先應該是讓人感到美,感到賞心悅目。為此,花卉攝影起碼要做到畫面干凈,不能雜亂無章;主體突出,不能主次不分;構圖和諧,不能別扭呆板;色調悅目,不能灰暗臟丑;用光恰當,不能過暴生硬。
2、人像攝影中拍攝的模特美,照片就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歡,花卉攝影也是這樣。面對一大片花,不要迫不及待的按快門,要選擇形態美的、干凈的花朵,還要避開周圍各種不美的因素,一看,二想,三拍攝,用心構思,選擇最佳角度,表現出花的優美和特點,再深一步則是寓情于花,借花抒情,讓閱者在觀看時產生共鳴。
3、花卉攝影是以色彩和造型取勝的,特別講究構圖。要努力做到主體突出,構思新穎,造型優美,色調悅目,恰當的處理好整個畫面的主次、大小、色彩、影調、層次、線條、虛實等各方面的關系,達到和諧統一。
特寫、近景在花卉攝影中占有很大比例,構圖時最常用的是黃金分割法,整個畫面按井字分成九格,興趣點在其中的一個交叉點上。有朝向的主體花卉,朝向前應該是兩格。單朵花的大小以不大于一格為宜。我現在做后期用CS5,裁剪工具本身帶九宮格,使用時感覺比以前的各個版本方便多了。
對于莖、枝有特點的花卉,如玉蘭、梅花、迎春、絲瓜花等,我們可以利用其枝干的自然曲線作為構圖主線,充分運用其線條曲直、粗細、疏密、遠近、虛實,有取舍地加以選擇和利用,既有利于構圖,也有利于表現花卉的性格特點。
4、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裁剪是再次做減法,不同的裁剪,效果會大不一樣。在后期中把可有可無部分裁掉,主題就更突出,畫面也更簡潔干凈。不要對一些漂亮的、但對表現主題無益的內容舍不得裁,我經常要裁2—3次才能裁到位,原因就是開始時舍不得裁。
花有百態,攝無常律,我分析了自己的具體情況,認為自己應該在四個方面加強努力,就是:主體更清晰,背景更恰當,用光更講究,視角更多樣,以此增強照片的視覺沖擊力,增強照片的藝術感染力。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光圈優先 光圈:F9.9 ISO:200 曝光補償:1/-3 EV 曝光時間:1/160 sec
圖5:蜀葵與食蚜蠅 鳥語者:老師對照片的清晰有執著的追求,談談對此的認識和做法快樂攝影50:這可能同我的愛好之一是微距攝影有些關系吧。清晰是微距攝影的生命線,也應該是其它攝影的生命線,一張好的片子,主體必然是清晰的。
拍攝清晰,在攝影中僅僅是一個基本功。要做到這點,鏡頭等器材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攝影者對這個基本功的掌握,還有其對清晰的理解。例如,對同一張照片,到底是拍虛了,還是拍實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標準和看法。再如,我們在論壇就可以找到很多用同樣的鏡頭拍攝,清晰度卻有天壤之別的片子。
我在每次拍攝回來先看一遍的過程中,第一步就是先把拍虛了的照片刪除掉。有時候,對是否拍虛了真不好判斷,就把幾張照片放大了互相反復比較,才能發現同樣是拍“實”的照片,在實的程度上還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比較多了,對清晰度的感覺就更敏感了,要求也更高了。
以圖5為例,如果蜀葵的花芯或食蚜蠅之一不清晰,這張片子就沒有保留價值了。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光圈:F9.9 ISO:200 曝光補償:0 EV 曝光時間:1/250 sec
圖6:
跳蛛 要把照片拍攝清晰,首先對焦要準確。7D的對焦功能很強大,我根據自己拍攝對象的特點,選擇了定點自動對焦。定點自動對焦的對焦范圍比單點自動對焦的更小,可以保證合焦位置更嚴密,就是拍攝微距都可以不用手動調焦。對焦準確,還包括對焦位置的準確。例如,一組花朵,有虛有實才好看,有時對焦點位置錯了,從構圖上看,處于主體位置的花虛了,拍實的花怎么裁剪都無法安排在主體位置,這樣的照片就只能刪除。花卉的特寫,如果花芯不清晰,感覺總是別扭。有時對焦的位置很微妙,或者沒有把握,我就重新對焦再拍幾張,回來后進行對比選擇。要把照片拍攝清晰,正確運用好景深是重要一環。景深大,主體容易拍清晰,但花卉攝影同風光攝影不一樣,往往要求畫面虛實有度,景深又不能太大。統計表明,相機抖動是照片模糊中最常見的原因。在手持相機拍攝靜態景物時,以足夠高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就能避免相機抖動影響清晰,一般認為,安全快門(秒)=1 / 焦距。這里的焦距,是指全畫幅上的焦距,如果是APS-C機身,就要算等效焦距,而不是鏡頭上標注的焦距。在實際操作中,光圈小了景深能大,但快門就要慢,而快門快了光圈就要大,都會影響清晰。解決辦法,一是按照自己需要的主次,確定光圈與快門的配比。二是使用三腳架。使用三腳架會帶來很多不方便,但我始終堅持使用,因為我覺得拍虛了的照片即使在其它方面再好,也是不能用的。三是用閃光燈或其它方法補光。四是提高ISO值,但付出的代價是畫質可能要下降。五是使用防抖鏡頭或機身,防抖一般都會標稱可以降低幾檔快門,這個“可以降低幾檔”,按我理解就是相對安全快門而言的。六是練成鐵手功,在快門慢于安全快門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七是用更短的焦距或加大拍攝距離以加大景深,代價都是拍攝的主體會縮小。圖6、圖7是2幅跳蛛的練習。跳蛛身體如綠豆大小,滿身體毛,有8個磁性大眼,很能考驗微距攝影是否清晰,是微距攝影愛好的題材。我居住的小區花叢中有跳蛛,以它為模特不用付出場費,前后已拍了一千多張,每次拍攝,因為對焦位置的不同、拍攝距離的不同、拍攝時機、角度、環境的不同,是否使用閃光燈的不同,照片的效果也大不一樣,從中體會到不少微距攝影的訣竅,所以至今樂此不疲。圖6的跳蛛在拍攝中采用小光圈以加大景深,使用加柔光罩的閃光燈補光以提高快門速度,以此保證活動的跳蛛能拍攝清晰。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快門優先 光圈:F2.8 ISO:320 曝光補償:1/-3 EV 曝光時間:1/250 sec
圖7:不用閃光燈拍攝的跳蛛圖7的跳蛛,與圖6比較有多處不同。因為拍攝時沒用閃光燈,這個跳蛛眼睛的反光中不是閃光燈柔光罩的形狀,而是類似超廣角的天空、樹木、樓房,應該說是更漂亮了。 因為沒有補光,用2.8的光圈以提升快門速度,但景深更淺,很容易拍虛,因此對對焦點位置選擇、按快門時機的要求也更高。照片效果也反映了景深更淺。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光圈優先 光圈:F3.5 ISO:100 曝光補償:0 EV 曝光時間:1/160 sec
圖8:豆娘微距攝影因為景深特別淺,因此要拍攝清晰又有很多特別的要求。一是拍攝對象如蝴蝶扁平翅膀、豆娘細長身體時,要控制好焦平面,簡單說,就是要仔細調整相機位置,讓相機機背與豆娘的身體或蝴蝶的翅膀保持平行,讓其都在窄小的景深范圍之內,都能保持清晰。不單是微距昆蟲攝影,就是在花卉攝影中,有時也可以運用焦平面控制,如本帖中的金絲桃、金銀花就是這樣。二是不能采取半按快門對焦后再構圖的辦法,如果再構圖,就要用手動對焦來修正。要提醒的是:這時用的鏡頭必需是全時手動的,否則會損壞鏡頭。不是全時手動鏡頭,還是從頭至尾用手動對焦更省事,或者不要在對焦后再構圖。三是從景深的計算公式中可以知道,距離比光圈對景深的影響更大。微距攝影景深淺,原因是拍攝距離非常近,而不是微距鏡頭本身景深淺,用百微拍人像,距離大了,就不會有景深淺的感覺了。微距攝影中為了使拍攝對象更大,只能是更靠近,但景深將更淺。因此要權衡利弊確定拍攝距離,不一定是越近越好的。我常常在無可奈何中后退一些,以縮小拍攝對象換取大一點的景深。四是對焦位置的選擇要求更高,例如同樣是對準跳蛛的眼睛對焦,對焦位置偏上偏下一點,因為景深太淺,又不在同一焦平面上,跳蛛體毛清晰的效果就不一樣。圖8的豆娘身體細長,有40—50毫米,要把整個細長的身體拍清楚,是對焦平面控制的考驗。拍攝時沒帶閃光燈,為了快門快些,及更好的虛化雜亂的背景,用了3.5的光圈。采用在地上輕推三腳架的辦法協助調整焦平面,防止驚動豆娘。
相機品牌:Canon 相機型號:Canon EOS 7D
曝光:光圈優先 光圈:F14.1 ISO:500 曝光補償:1/-3 EV 曝光時間:1/160 sec
圖9:藍天下的櫻桃花。鳥語者:請老師說說對花卉攝影中背景處理的看法
快樂攝影50:
背景只是襯托,不是被攝的主要對象,但是因為它在畫面上占有較大的面積,不可能不引起觀眾的關注。一幅生態攝影作品,背景在畫面中產生的虛實、主次、明暗、色彩對比等效果,起著陪襯和烘托主題,增強畫面藝術感染力的作用。如果背景處理不恰當,甚至喧賓奪主,就不可能是一張好照片。
背景處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采用單色背景。可以用藍天、大的單色物體(包括葉片)等自然的單色作背景。也可以用彩色紙、彩色布等人工布置。喜歡人工單色背景的,在野外可以用事先準備的彩色卡片,也可以臨時脫下衣服來做背景——但這樣做往往需要助手哦。
要得到自然的黑背景,可以選黑暗的空間、物體作背景,按主體亮度暴光,據介紹,如果主體與背景內最近的物體光比大于5級時,利用數碼相機曝光寬容度窄的特點,就能在拍攝時形成自然的黑背景。用閃光燈拍攝時,如果背景較暗離主體又較遠,閃光燈只照亮主體,照不到背景,能比較容易的得到黑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