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深圳北師大南山附中 王愛娣
教材說明: 《雨的訴說》是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本單元以抒寫大自然的詩為主題,讓學生從欣賞詩詞作品中更好地體味自然的詩意,感受人生情趣。 雨是一種最普遍的自然現象。春雨細,柳絲長,夏日暴雨曬高陽,秋雨纏綿冬雨涼。可以說,雨帶給人的不僅是清涼,它滋潤著萬物,給自然萬物帶來生機,但是,雨也給人類帶來災難。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去傾聽大自然的雨聲,感受雨的韻律,品味雨的詩意,并在此基礎上,以雨為對象,寫一篇抒情文章。 活動前要求做好充分的準備,運用電腦制作課件,使課堂活動情感化、藝術化。 課堂活動時間安排:2課時。 活動準備: 學生:這篇綜合性學習的文字敘述很美,四個部分的內容一氣貫穿,很有詩意。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雨的心曲。活動前,讓學生認真研讀,感受雨的詩情。 獨自傾聽、體味雨的韻律,可以帶著錄音機或攝像機,錄下雨的音符,記下自己的感受; 搜集有關雨的詩文佳作或俗語,了解雨的奇特現象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師:設計聽雨的要求、內容;搜集整理有關雨的音像文字資料,制作課件;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進行編輯,裝訂成冊。 活動過程: 一、傾聽雨的足音 (一)聽雨去 獨自一個,帶著錄音機,觀察雨幕,傾聽雨韻,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記錄,比如,聽雨地點、季節、雨的特點,對雨聲雨象的形象描繪,以及自己觀雨時的心情,等等。 (二)聽雨歸來 以小組為單位,把大家聽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經過編輯整理,制作課件或者串聯起來;課堂展示活動時,由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聽雨所得,略加描繪,并展示聽雨成果。 說說我聽到的雨聲──講述聽雨感受 聽聽我收集的雨韻──播放雨的錄音 二、感受雨的詩意 (一)展示學生編輯的雨的詩集,并作簡評。(可以將他們最成功的頁面掃描成圖片,再做成flash動畫,插入音樂,播放。) (二)感受雨的情絲 意境:幽深的小巷,一把油紙傘 字幕:杏花·春雨·江南──雨的情絲 音樂:伴著悠揚的笛音,朗誦,并鑒賞語言美,意境美。 杜甫的《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蘇武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橡雨亦奇。…… 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雨的一段文字: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戴望舒的《雨巷》──
雨,留給人們的不僅僅只是美好的回憶,也有苦澀和無奈,甚至是揮之不去的愁怨。請聽作者的愁緒與感慨。 音樂:曲調轉為低沉、略帶哀怨的蕭聲曲。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晚唐詩人杜牧雖說才情橫溢,可到了江南,面對滿眼春色卻感嘆起歷史的煙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老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情景交融,渲染出遷客騷人那種去國懷鄉、感極而悲的心境。 雨給人們的感覺是多種多樣的,也正如此,雨才成為人們歌詠的對象。當人們在觀雨時,把自己的感情賦予雨,這時的雨就已經是凝結著作者思緒和情感的東西,成為一種意象。因而,雨又多了一些比喻、象征意義。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這種時候,雨在人們心中投下的就只能是生活的陰影了。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這告訴人們,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三、說說雨的功過 詩人眼中的雨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卻是變化無窮的,它可以沖毀橋梁,淹沒、破壞莊稼,給人類帶來災難。下面,請站在科學的角度講述雨的別樣情形。 1.講述雨水泛濫成災的實例。 2.羅列與雨有關的奇特現象:梅雨、錢雨、泥雨、酸雨等等。說說它們形成的原因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害。 四、抒寫雨的情懷 在自己聽雨和學習他人文學作品描繪雨的方法的基礎上,以一個季節中的雨為意象,結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給你的獨特感受,寫一篇抒情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