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的一個農民家庭。他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共產主義事業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幼年時即喪父母,由祖父撫養成人。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學讀書,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讀書,至1913年畢業。同年冬天到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1914年在日本組織“神州學會”,1915年被留日中國學生公推為留日學生總會的文牘干事,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后,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他在日本寫成《青春》一文,后來發表在同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雜志上。1916年5月,他由日本趕回上海,先后擔任《晨鐘報》和《甲寅月刊》的編輯。1918年1月,他被聘到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兼圖書館主任。不久,他參加了《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同年7月,又同毛澤東、鄧中夏、張聞天、惲代英、楊賢江等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并被選為評議員。不久,他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一文,11月,又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的著名論文,熱情歌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紀世界革命的先聲”,“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同年12月,他與陳獨秀創辦了《每周評論》,發表短文批評時政,以推動當時的政治斗爭。1919年,他參加并領導了“五四”愛國運動。這一年,他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范大學等校講授“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哲學”、“馬克思的經濟學說”、“社會發展簡史”和“社會主義”等課程,并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十幾篇文章,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同時,他還在思想理論戰線上同反馬列主義的各種思潮、流派、敵人進行了不調和的斗爭,發表了《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公開批駁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的反動論點,和以胡適為代表的改良主義思潮進行了堅決斗爭,捍衛了馬列主義,擴大了這一學說在中國的影響。1920年3月,他和鄧中夏等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并開始醞釀組織共產黨的問題。同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李大釗是成員之一。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他是黨的創始人之一。8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書記。1922年,他領導了開灤煤礦的大罷工,在同年7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委員,并根據中共中央杭外I西湖特別會議關于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定,李大釗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1923年1月,蘇俄政府派越飛到中國,由李大釗、林伯渠等陪同會見孫中山,經過會談,發表了《孫文越飛聯合宣言》,推動了國共合作。李大釗在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同年2月,他領導了京漢鐵路工人的“二·七”大罷工。6月出席了中共三大,仍為中央委員。1924年1月,他率中共代表團出席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4月下旬,他代表中共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并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的代表。會后,在蘇聯講學半年,年底回國。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他在北方團結國民黨左派,同國民黨的西山會議派進行了堅決斗爭,為發展鞏固統一戰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26年3月18日,他領導北京學生和市民反對日軍炮擊大沽口,而在北京天安門前舉行集會示威,遭到帝國主義和軍閥政府的鎮壓,死傷200多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這一時期,他還寫了《土地與農民》等重要文章,對農民問題予以高度重視。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的俄國使館兵營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余人。他在獄中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嚴守黨的機密。4月28日,反動軍閥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一齊絞殺。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此時他尚不滿38周歲。在絞刑架前,他發表了最后一次演說,“不能因為今天你們絞死了我,就絞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們已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各地!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
李大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為表達黨和人民的懷念之情,在他誕生100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1989年10月29日發行J164《李大釗同志誕生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全套2枚,均為李大釗的畫像。
第1圖【李大釗像】郵票畫面為李大釗的頭像,背景為“李大釗與孫中山步出國民黨一大會場”的歷史照片。但這幅照片據原孫中山的大元帥大本營參軍處上校副官張猛(張國森)在1978年11月初,于中山大學孫中山紀念館預展上,看過后指出,與孫中山步出會場者不是李大釗,而是與他共事的另一副官鄧彥華,但至今尚無明確結論。不論此人是誰,李大釗在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歷史功績是載入史冊的。
第2圖【大義凜然】郵票畫面為李大釗臨刑前,身著棉袍的全身立像。背景為他的《獄中自述》的手跡。在這篇絕筆文章中,李大釗簡短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總結了自己為中國人民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斗的經驗;表達了自己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革命必勝的信心,是對帝國主義、反動軍閥及一切黑暗腐朽勢力討伐的檄文。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不僅新中國早已強大起來,而且逮捕殺害他的兇手、原奉軍總司令部督察處偵緝隊長雷恒成也早已在1952年12月被槍決。
蘇聯為紀念李大釗誕辰100周年,于1989年9月14日發行了一枚影寫版紀念郵票,面值5戈比,采用大家熟悉的李大釗肖像,呈棕色,底為淡黃色,設計十分樸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