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面對電腦滋生的各種電腦病及對策
人的腕關節向掌面屈曲的活動度約達到700~800,向手背部屈曲達500~600,使用鍵盤時,腕關節背屈約450~550,已接近了最大的角度,這會牽拉腕管內的肌腱使其處于高張力狀態,加上手掌根部支撐在桌面會壓迫腕管,在這種狀態下,手指的反復運動容易使肌腱、神經來回摩擦,發生慢性損傷,造成炎癥水腫,繼而引起大拇指、食指、中指出現疼痛、麻木、腫脹感等,還可出現腕關節腫脹,手部精細動作不靈活、無力等。人們使用鼠標時,反復機械地集中活動一兩個手指,而配合這種單調輕微的活動,還會拉傷手腕的韌帶,導致周圍神經損傷或受壓迫。 對策:每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身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的動作。使用電腦時,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低于坐著時的肘部高度,使用鼠標時,手臂不要懸空,移動鼠標時不要用腕力而盡量靠臂力做,不要過于用力敲打鍵盤及鼠標的按鍵。另外,鼠標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于力的分散。 疾病2:手機肘 在醫學上稱為“肘管綜合征”。患“手機肘”的人大多是一些白領人士,而長期使用電腦的人群也可患此病,早期表現為肘關節疲憊麻木、疼痛、胳膊有時抬不起來,長期就會造成神經牽拉受損。癥狀較重者為持續性疼痛,手臂無力,甚至持物會掉落,在前臂旋轉向前伸時,也常因疼痛而活動受限。 對策:常用手機的人士,打電話時應盡量使用耳機,避免手臂長時間彎曲,或嘗試“左右開弓”,讓雙手輪流放松休息。一般打完電話后應進行適當的活動,還可以用毛巾熱敷緩解肌肉緊張。而如果發現手臂等部位酸痛、麻木等癥狀出現的頻率增高,或者在極短時間內就出現此類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疾病3:鍵盤腕 醫學上稱為“腕管綜合征”。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腕、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麻木和疼痛,常感覺大拇指笨拙無力,拇指、食指、中指感覺遲鈍和異常,而小指和無名指內半側完全正常,如果讓患者將兩手擱在桌子上,前臂與桌面垂直,兩手腕自然屈掌下垂,大約一分鐘即可出現食指和中指的麻木。主要原因是長期從事電腦打字工作敲擊鍵盤所致。 對策:應讓長期操作電腦者將腕部墊起,避免懸腕操作。工作一個小時左右應作短暫的休息,同時活動一下腕部。治療時應該暫時停止使用電腦,并遵從醫囑用物理、封閉、手術等方法治療。 很多人們常常在電腦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繁忙的網絡“操作”會讓人體的腿部發生腫脹,小腿肚上的皮膚會有有血管凸起等現象,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這可能是靜脈曲張的前兆。 對策:一旦發現雙腿有酸沉、憋脹的感覺時,就要及時就診;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每隔1小時要起立做10次簡單的下蹲運動,以改善下肢靜脈回流。 疾病5:屏幕臉 天天與電腦打交道的人,長期面對電腦屏幕,不知不覺中會生出一張表情淡漠的臉,影響日常的人際交往。而長時間的人機對話會出現面部表情不豐富,甚至無表情、表情淡漠的情況。另外,屏幕輻射產生靜電,最易吸附灰塵,長時間面對面,更容易導致斑點與皺紋。 對策:在日常操作電腦時,身體與電腦屏幕應保持不少于 70厘米的距離。硬件上,應配置一臺輻射較小、沒有眩光、顯示穩定的電腦,有液晶顯示屏更好。上網結束后,第一項任務就是潔膚,用溫水加上潔面液徹底清洗面龐,將靜電吸附的塵垢洗掉,涂上溫和的護膚品,久之可減少傷害,潤膚養顏。 久坐不動,肌肉沒有機會伸縮,又壓迫神經和血管,不論坐得歪斜或筆直,長久下來都會腰酸背痛,造成重復性機械運動損傷。許多人都習慣于長期坐在電腦前面工作或者娛樂。其實,過度使用電腦會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疾病7:干眼癥 如果上班族在8小時內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后,回家還要繼續“網游”,發生眼睛酸痛、干澀,造成視力下降,最終導致干眼癥就在所難免了。因為長期使用電腦,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造成各種眼科疾病。 對策:把屏幕亮度調整到適宜;工作時,房間的亮度應該和屏幕的亮度相同;注意用眼衛生,每天做兩次眼保健操;眼睛與文稿、與屏幕的距離應保持在 50厘米以上,最好采用光下視20度的視角;多食用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胡蘿卜、蛋類、青椒、魚肝油、動物肝臟、牛奶、奶制品等。 疾病8:五十肩 “五十肩”就是人們熟悉的肩周炎,以往多發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辦公室族卻成了重災區,這和長時間使用電腦脫不了干系,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因為電腦是一種交互工具,鍵盤是必不可少的裝備。長時間保持敲擊鍵盤的姿勢,會使雙肩的骨骼肌肉停留在“固定”的位置,時間久了自然會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長,新鮮血液無法流入、代謝產物難以排出,自然會誘發炎癥。 對策:不少人坐的椅子太低,相對而言鍵盤的位置就較高,需要“舉”著雙手去敲鍵盤,這更加劇了“五十肩”的癥狀。把椅子調高,鍵盤放低,使用電腦時讓雙臂自然下垂,這樣局部肌肉緊張度降低,能夠有效預防“五十肩”的發生。 疾病9:電磁輻射 顯示器熱度過高,在工作時就會有相當多的電磁輻射,它會使空氣發生電離作用,不斷產生正電荷(正離子),并不斷與空氣的負離子中和,導致負離子的含量幾乎為零。長期處于正離子過多的環境中,它們通過呼吸進入肺,然后隨血液循環被輸送到人體的各個組織,使人的血液、體液呈酸性,延緩身體正常的代謝功能,使毒素囤積在體內,使人失眠、免疫力下降,女性還可能內分泌紊亂。 疾病10:皮膚過敏 處于開機狀態的顯示器周圍會形成一個靜電場,它差不多會把整個房間的空氣中懸浮的灰塵吸入自己的場中,從而使得面部皮膚受到刺激,會出現過敏起疹等現象。 疾病11:腦功能減弱 隨著個人電腦日益普及,人們正越來越多地受到記憶力減退的困擾,主要原因是他們對電腦的依賴過強,從而使得自己的腦功能反而減弱。 對策:保證充足的睡眠;靜想練習;最好每天能有20-30分鐘時間靜想生活中輕松美好的事情,聆聽自己呼吸的節律,讓情緒盡量放松;學習使用五筆輸入法,不要總是使用智能拼音的聯想輸入法;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多食用健腦食品。 疾病12:電腦憂郁癥 由于長時間的電腦操作容易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造成不習慣與人達成妥協和諒解,喪失自信,身心疲憊,以致工作難以展開,從而患上電腦憂郁癥。 對策:做好自我心理調整,及時糾正思維方式;積極處理好人際關系,尤其與同事的關系。 疾病13:電腦躁狂癥 由于對電腦過度依賴,所以當電腦出現故障后,會精神緊張,情緒煩躁、不安,甚至有對電腦“動武”的傾向,如通過用力敲打鍵盤、鼠標,大罵電腦,摔砸電腦等方式發泄怒火,有的還將不滿情緒發泄在家人或同事身上,這可能是就是患上電腦躁狂癥的緣故。 對策:一旦電腦出現故障,立即找專業人士來維修,避免獨自坐在電腦桌前,應當盡快轉移視線和注意力,放松心情;隨時保存工作文檔,用移動硬盤將資料備份,一旦電腦出現問題,不會受到太大損失,情緒不至于驟然失控;不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隔一段時間走開喝杯茶、咖啡或活動一下。 由于長時間在密閉環境中操作電腦,電腦發出的微波引起中樞神經失調發病率為70%,發病癥狀有:頭痛、頭暈、失眠、厭食、惡心,以及情緒低落、思維遲鈍、健忘、容易被激怒、常感疲憊等。 對策:保證電腦桌附近采光充足、通風良好;每在電腦前工作1小時就走開休息10分鐘;操作電腦期間多喝水。 綜上所述,長時間操作電腦可能引起很多疾病,也就是所謂的“電腦病”,其中有些疾病還會嚴重威脅到我們人體的生命健康。所以,合理使用電腦,適當休息;控制上網時間;使用正規配置的電腦與桌椅;日常堅持鍛煉身體,選擇合理的膳食,及時就診等等的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