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房子原先叫“新屋下”,共有44間,五個天井,面積近千平方米。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首次到達大井時就住在這里,此后這兒便成為了毛澤東在大井的住地。 1929年2月,毛澤東和將領們搬出了白屋,轉戰贛南。大堂的左側有一堵泥墻,泥墻上面有著無數個孔,據說是子彈打的。反圍剿失敗后,敵人竄入大小五井,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焚毀。“白屋”也毫不例外,燒得只剩一堵殘墻,解放后進行重建。殘墻仍嵌在里面。 毛澤東的舊居前有一棵樹,樹下有塊烏黑的石頭,據說是毛澤東當年讀書的地方,叫讀書石。 在眾多先輩的故居中,有一個名字廣為流傳——何長工。何長工因其改編王佐綠林軍在革命史上熠熠生輝。1928年,紅軍革命軍攻下遂川之后,毛澤東派何長工去大井改編王佐綠林軍,為革命積蓄力量。何長工受命來到大井,開始受到王佐冷遇,但何長工并沒有灰心,在生活上盡心關心王佐家人,終于獲得王佐信任,將王佐綠林軍改編為農民自衛軍,為紅軍打造了良好的民眾基礎。這段歷史,后被改編為“杜鵑山”樣板戲。
除了改編綠林軍,何長工還制作了革命軍的第一面軍旗,同時為朱德毛澤東的成功會師做出了巨大貢獻。今日何長工的故居已被還原成當時的風貌,灰色的地板上面鋪著一層薄薄的干稻草,陳設較為簡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