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算放棄英語到喜歡英語
做所有的事情都應該簡單容易。不簡單不容易,一定是路子錯了,只要重新選擇就行了。路走錯了,越努力,離目標越遠。因此,選擇比努力重要。
最困難的問題,有最簡單的解決方法。
☆ ☆ ☆
最近輔導了幾個學生,他們都是英語學不好,喪失了信心,打算放棄英語的。
經過輔導,他們成績都上去了,而且都喜歡上了英語。
最困難的問題,有最簡單的解決方法。
他們不喜歡英語,原因就是英語總是打擊他們,他們在英語上沒有成就感。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讓他們在下次英語課上能夠找到自我,不再感覺困難就行了。
☆ ☆ ☆
成功的學生都一樣,未成功的學生,各有各未成功的原因。
我們都可以回憶一下,從幼兒園到現在,哪門課我們喜歡學,哪門課我們成功好?
凡是我們喜歡的,我們都學得好。
凡是喜歡我們的老師教的課程,我們都學得好。
凡是我們喜歡的老師教的課程,我們都學得好。
所有成功的學生都一樣,就是一句話,學得好的課程就喜歡,同理,喜歡的課程就學得好。
有成就,就會喜歡。
所以扭轉乾坤的辦法就非常簡單,每天都要有成就;成就不在大小,有成就就好。
☆ ☆ ☆
要想喜歡,就必須成功;而且必須立竿見影地成功,明天就要成功。明天的外語課堂上,就要讓老師刮目相看,就要讓同學刮目相看。
古今中外,要想戰勝強大的敵人,只有《孫子兵法》講的兩條,第一出其不意,第二攻其不備。
敵人再弱小,只要它無隙可擊,你再強大,也是打不倒它的。高射炮打蚊子,完全無用武之地。
在所有的英語人稱代詞中,只有I是大寫的,老子天下第一,當然是I最大了。
為什么老子天下第一,卻被英文課打倒了,不想學了,要放棄了。
因為我們有隙可擊。
如果我們彌補了漏隙,如果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它就不可能出我不意,不可能攻我不備了,我就自然不可戰勝了。
孫子說,先為己之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英語學習,要想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也要這樣。
把我所有的漏洞都一下補上,把我的英語水平一下子提高,當然不可能。
但明天英語課上所用的英語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它有限,所以明天這一仗我完全可能不被打敗,而一定要成功,一定就讓同學刮目相看,一定就讓老師刮目相看。這是完全是可能的。
怎么辦呢?很簡單:預習。能夠自己預習,就自己做。自己做不到,找一個教練,讓他手把著手教。
我先學了,先練好了,我有準備了,我無隙可乘了,你不能出我不意了,你不能攻我不備了,你要講什么我都知道了,你要問什么我都能回答了,而且能準確回答了。別的同學都沒有我準備得好,我在這一點上比他們都強,他們不會的我都會了,他們答不出的,我都能答出了。我能不讓同學刮目相看嗎?我能不讓老師刮目相看嗎?
這個教練很重要。一定要找一位確保你明天一定能夠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教練。一萬年太久,要只爭朝夕。明天一定要成功。
☆ ☆ ☆
要讓打算放棄英語的學生,開始喜歡英語,非常簡單,就是帶著他們預習。
要讓打算放棄英語的學生,開始喜歡英語,非常簡單,就是幫助他們,讓他們在下一次的英語課上,就要有成就感。
要讓打算放棄英語的學生,開始喜歡英語,非常簡單,就是幫助他們,出他們同學之不意,出他們老師之不意。
能夠出他們同學之不意,他們同學就會對他刮目相看。
能夠出他們老師之不意,他們老師就會對他刮目相看。
同學和老師都對他刮目相看,他就會有成就感,就可以提振他的信心。
有了第一次轉敗為勝,照此辦理,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從勝利走向勝利。
☆ ☆ ☆
所有學生都是可以成功的,沒有哪個學生不會成功。
成功的學生都一樣,尚未成功的學生各有各的原因。
教育不應該千人一面,在教育上最應該“定制”個性教育,教育必須像量體裁衣一樣,給每個學生定制一套適合他的方案。
我輔導的原打算放棄英語學習的學生,原因是不同的。
有的學生是從一開始就沒學好英語,到了初中后更沒信心。
有的學生是沒有學會聽課,上課不得要領,老師講到最重要的地方,他卻走了神。
有的學生是高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初中老師的方法不同,一時適應不了,上課就聽不懂了。比如,初中老師上課先講單詞,以后老師講的,學生都能聽懂。新高中老師不講新詞,學生不知道他講什么。
有的學生是其他所有課程都學得很好,很省力,而他學英語不得法,太費力,花了時間和精力還學不好,沒有了信心。
☆ ☆ ☆
一條路走不通了,必須另外找行得通的路,不能一條路走到黑,頭撞南墻還不回頭。
在我輔導的孩子中,有一個從幼兒園就參加英語班。十年來就沒有停過。但英語就是學不好。越是越不好,就越是要報英語班。
今年七月,老師叫他從快班退出來,去慢班上課。
沒有辦法,他媽媽找到我,要我幫助他。
我問他,他說英語課聽不懂,一上英語課他就睡覺。
我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輔導。開學后,我問他怎么樣,他說他能聽懂了,他找到了自我。
☆ ☆ ☆
漏洞有多低,水平就有多低;短板有多低,水平就有多低。
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必須先看他有沒有漏洞,有沒有短板。
有漏洞,就必須先補漏洞。
有短板,就必須先加長短板。
打算放棄英語的學生,肯定都是有漏洞或短板的學生。
幫助他們補上漏洞,幫他們加長了短板,他們個個都可以成為好學生。
漏洞和短板,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有針對性的加以幫助。
☆ ☆ ☆
中國傳統文化,在處理所有問題時,首先都要清零,去掉成見,然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時,要有全局觀念、整體觀念、工程理念,心中有數。
這就是說,先分層次、等級;從上一層次著眼,居高臨下;從本層次著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大處著眼,從細處著手。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一個方法,而必須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區別對待。
有的孩子打算放棄英語,是因為基礎沒有打好,他們必須從頭做起。
而有些孩子沒有大問題,基礎已經有了,只要堅持不懈,每天花20分鐘,大聲朗讀一篇新英文文章就會。
☆ ☆ ☆
何為學習?學就是背,習就是練。
讀了不能背,就是不懂;聽了不會背,就是不會。
真正的懂是能夠深入淺出,不是簡單的模仿,還要能創新。
每次學習都要梳理,要歸納總結。
華羅庚說,好學生是能把一本書讀成兩頁紙的學生。
十只手指抓十個抓手是抓不住的;只有五個手指抓緊一個抓手,才能抓住。
人人都有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的能力。做不到過目不忘、過耳不忘,只是缺少訓練而已。
每天花20分鐘,大聲朗讀一篇新英文文章,不是走形式;而是必須能夠背誦,能夠復述。
如此堅持不懈,一年三百篇(給65天放假),三年九百篇,沒有誰還會說英語學不好。
☆ ☆ ☆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可能越大。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沒有理想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我們應該有長遠目標還要有近期目標。
長遠目標必須像地平線,是可望而不可及;一旦可及,就會船到碼頭車到站,不再努力。
近期目標是必須達到的,不能落空;它可以稍微低于自己的能力;天天都要成功,成功不在大小,有成功就好。
期待不能達到,就是失望;一旦期望達不到,希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所以期望值不要太高。
毛澤東說,要準備不如意的事,有準備就不會哭鼻子。
學習英語,不可能一蹴而就。
學習英語,要三個月后才能見分曉。
我們可以做到,第二天就讓同學、讓老師對你刮目相看。但這并不意味你的英語水平提高了。你的英語水平還是原樣,我們做的,只是讓你的感覺變了,讓你的心情變了。
從心情變,到英語水平變,還要假以時日。
你的英語水平提高,要到三個月后才會感到。
而且學無止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