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個創新”打造全能服務窗口 安監局在推動“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工作中,打破科室界限,實行職能前移,組建全能服務窗口,實現了觀念創新、機制創新和制度創新。 一是觀念創新。局黨組對“全市深化政務公開推進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工作會議”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研究制定了《安監局深化政務公開推進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對全局內設機構職能和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抽調局辦公室主任和監察專員兩名正科級干部,派駐到行政服務中心任窗口首席代表和窗口工作人員,與原科室工作全部脫鉤。并專門下發了《遼源市安監局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工作的通知》(遼安監管[2011]2號)文件,要求全局所有審批項目從 二是機制創新。依法對公布保留的八項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從申報材料、審批程序、審批流程、審批時限等方面進行梳理,按照提速的總體要求,重點核查所屬部門內設科室審批辦理流程細節,優化內部辦理流程,減少不必要環節,刪減預留的時間,挖掘審批提速空間,提高了窗口辦事效率。 三是制度創新。為確保審批質量,安監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50名各類安全生產專家,建立了專家庫。成立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冶金建材、職業衛生等專家組。對所有審批事項需現場勘查或審查的,由審批辦召集業務監管人員會同相關專家同時到現場勘查,即實現了審批提速,又確保了審批質量,做到了零隱患審批。 國土局行政審批工作高效規范運行 國土資源局服務窗口在市局黨組和市行政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加大工作投入、健全規章制度、強化培訓學習,不斷提高了窗口審批效率。今年以來,窗口共接待咨詢近百余人次,受理審批項目38件,辦結35件,單項審批時間平均縮短8個工作日,按時限提速50%,群眾滿意率達到100%。 一、領導重視,工作迅速啟動 全市推進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工作會議后,國土局迅速召開黨組會議,研究部署工作。按照張平局長“國土局所有審批項目全部進入審批大廳辦理,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確保行政審批工作按市政府要求高效運行”的要求,迅速啟動了審批進大廳工作。一是抽調精干力量,確保人員授權到位。在審批辦原有2名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又抽調了9名精通業務、素質較高的同志充實到審批辦公室,由法規科科長任窗口首席代表,啟用行政審批專用章,全權履行國土資源局28項行政許可審批服務職能。二是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所需設施到位。共投資八萬多元購置了電腦、復印機、打印機等設備。三是明確審批流程,確保授權到位。在全面清理審批項目,規范工作程序的基礎上,對大廳首席代表授予了“對急需辦理的事項行使先審批再報告的特別處置權”等權力。 二、建章立制,規范審批行為 一是建立首辦負責制度。要求窗口接件的工作人員嚴把初審關,確保要件齊全。同時,要熟知審批時限,在重要時點與相關科(分局)聯系,保證審批不超時、不逾期。二是建立傳遞責任制度。明確窗口接件后立即制作傳遞單,由專人在規定時間送交各科(分局)填寫回執后存檔,做到了傳遞規范及時、責任清晰明確。三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在遇到急需辦理的審批事項時,窗口可與后臺科室、部門領導進行電話聯系先行審批,事后補簽。四是建立用章登記制度。會審、會簽后,窗口接件人與審批辦主任要對證、書、合同等進行認真核對,在確保記載準確無誤、復印存檔原審批材料并簽字后,方可用印。 三、注重培訓,提高窗口效率 為使窗口工作人員具備“一專多能、多崗通用”的能力,國土局窗口狠抓業務技能培訓,積極培養綜合管理人才,實現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一是堅持定期業務培訓。利用每周三下午時間開展“每周一課”學習活動,每名窗口工作人員結合自身業務進行輪流講課,使窗口同志都能具備受理多種項目審批的能力。二是結成學習幫扶對子。由原來工作在不同科室的同志結成了4個學習對子,交流學習各自的業務,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三是開展文明服務教育。要求每名窗口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要做到始終微笑面對群眾、耐心解答咨詢,以真誠的服務讓申請人滿意。通過培訓教育,國土局窗口工作人員業務水平逐步提升,并且都積極主動地為申請人服務,經常放棄休息時間辦理業務,極大地為申請人節省了時間,得到了服務對象的好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