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于朦朦煙雨中,我一腳踏進了婺源“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樹梢煙如帶,村外水如環”的意境。那連片的金黃色油菜花,襯著粉墻黛瓦,遠山近水,正與夢里老家的一幀陳舊的底片悄然重疊,這才方知婺源恰若城里精神生命中缺失的那一部分元素,卻無時不在向往田園、回歸田園的心海里縈繞、顯像。 一連四年,每逢三月和十月我都不自主的去約會婺源。那里的梨花、桃花和油菜花竟向開放,處處都充滿春天的氣息.就沖那中國最美的村莊,就沖那滿山遍野的油菜花,就沖那暗香撲鼻的香樟樹……。三月,我依然決意再去饕餮這凝聚徽派文化的花海視覺大餐。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我選擇了登山賞花的方式,血脈里養心怡情的想法也變成一種優雅的思緒。想那往日日復一日的瑣碎,城市鋼筋水泥的包圍,內心早已麻木而厭倦,出去走走,放飛心靈吧!終于,在幾個煙雨朦朧的日子,我行進在婺源的山山水水之間,開始駐足屬于自我陶醉的尋夢之旅,讓輕薄飄浮的生命回歸古樸的精神家園。 三月的婺源,煙雨迷蒙,好似梨花初帶雨的少女掩面含羞,雖然難見夏日清麗的明媚,卻多了一絲朦朦朧朧欲說還休的意味。站在江嶺霧靄層巒的山頭,我深深呼吸著清新濕潤的空氣,祈愿能洗滌所有郁結于心間的浮躁、孤獨、倦怠、失望和遺憾……。 到達嶺腳的第二天,一覺醒來,天色朦朧凝重,外面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細細碎碎的打在臥室玻璃上,如同小家碧玉似地情人的竊竊私語在耳邊絲絲縈繞,一時間,思維的視線開始模糊,以為廖作夢中一瞥。我急切的下床,透過花田人家賓館的窗戶,一任我的目光穿透雨霧,透徹婺源的本體深處。 啊,婺源——我來了! 輕手輕腳的來了,在你還沒醒來的時候,我已然站在你的面前,你何以把自己躲藏在煙霧中,順著你的仙宗迷霧,我的眼神一步步向思想的遠方延伸,跌跌撞撞迷失在黃公望的山水畫卷,盡情的享受青山綠水、春雨如酥、白霧纏綿。梅雨季節,看來那濃濃的綠是怎么也化不開了,滴翠的河水鑲著綠色的神暈,盡管自顧自戀的散淡侵染。云霧繞山纏水圍著人一味的飄渺開去,演繹著什么叫做峰回路轉。我怕一腳懸空,掉進了小橋流水人家。綠還是那綠,只因為有了煙霧的清白,綠就突然變得年輕起來,鮮活起來,飄柔起來,輕靈起來。雨水沖洗干凈的青石板,可是主人整理好的思路?準備迎接我這位不速之客嗎?漸行漸遠,似走到水墨畫的盡頭。轉身,卻看到漫山的油菜花,漫無邊際,慷慨地竟相開放,毫不吝嗇的奉獻著屬于自己的美。 橫亙東西的古茶園村落——曉起,村口的春天是油菜花的海洋,為曉起穿上了黃澄澄的靚麗春妝,還給這個古老村落彌散了揮之不去的茶茗馨香。溪邊有桃樹開放著粉紅色的記憶,嬌艷的花朵臨風搖影,花瓣迎風揚眉張望,有一兩片偶爾飄落水中,沐浴著誘惑的酮體,劃出一輪輪漣漪,讓人憐惜不已。而更吸引人的,則是花開滿樹,冷艷圣潔的雪梨花了,尤其是那散碎路旁的花瓣,繽紛如雨,落英凄美。一株株參天古樟靜靜立于曉起村頭水口,一灣小溪將村子從中劃做兩邊。有搗衣婦人走過石橋,下到溪邊,隱入柳岸桃花叢中,流水間隱約傳來細碎而又委婉的笑語。偶爾幾片花瓣飄落,靜靜順水而去,游魚兒便浮出水面爭搶啄食。幾只散養的鴨子在雨霧中或梳理羽毛,或大搖大擺的走進水中,離岸遠去?!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边@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暗合了今人的感慨。沉浸其中,感覺曉起就是一幅朦朧的水墨畫,是水墨的大寫意潑灑在這幅畫中,站立著千年香樟樹的養女觀念和生女植樟的生活習俗,點綴著眾多徽商的種茶習慣與品茗元素,在如此清麗的畫卷中望云觀水、問茶讀人,那份愜意,已是近乎灑脫人生的極致了。 晨霧或濃或淡,天空還在飄著細雨。順曉起的古茶道前行,踏著徽商攆下的車轍。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早已顧不上往返奔波,腹中的饑餓,在拍完曉起水口的晨霧后,調轉車頭直奔江嶺中號觀景臺,雨中的江嶺更是別有一番情趣——微風襲來,山色空蒙,云霧繚繞,變幻莫測,美輪美奐,意境輕靈。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得人流連忘返,驚嘆不已!層層梯田,站滿黃燦燦的油菜花,青青的草地,懷抱著粉墻黛瓦的民居,近處的綠樹,遠處的青山,錯落有致,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田園詩篇。 江嶺的夢幻美不是人所能想像的。置身十萬畝梯田,或陣陣濃霧、或屢屢輕煙飄來,恍若天上人間。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狀,從山頂鋪散到山下。站在山頂望去,腳下大片的山谷嶺坡,油菜花層層疊疊,一望無際,中間圍攏著幾個小小的村落,一片金黃之間,在婺源再沒有比這更壯觀而令人驚喜的花海了。車行往高處的路上,我有些不能自持,呼喚著司機時時剎車,每一處美景都想收入我的鏡頭。上到山頂再拍吧,誰曾想,轉過彎道,同行的色友們也看到了此情此景,呼喚停車的迫切聲真讓我自愧弗如,始料不及,大家笑的簡直一塌糊涂。 江嶺一行,霧氣漸重,轉過不知多少個彎道后,我們停下選擇一處場景準備拍片,剛剛支好腳架,就聽到幾米開外有人驚喜的呼喚,雨停了!我正納悶這雨向何去,一片云兒從身邊飄過,感覺飄飄欲仙了,我欲乘風歸去,不曾想,東邊日出西邊雨是這里的特色,遠處細雨還在侵潤花田,這也許就是婺源的獨特魅力所在了。早晨八點半,大家急切地要求下山,想必山下的梯田最好的取景之處已被攝友占滿了。果不其然,各個梯田山頭都排滿攝友的腳架,車行至一處轉彎后,一大片油菜花地迎面而來,大家有點控制不住拍攝的欲望,紛紛要求下車拍片。山下的霧依然濃厚,村莊若隱若現,拍過幾張,大家興致大好,轉頭過去看,身邊的山上升起了白霧,偶有太陽出沒,稍縱即逝,山與山越發的神秘了。這時候長槍短炮轟然而上,讓我們享受了一回掠美的樂趣。 品味江嶺,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如若遇到燦爛陽光,也許煙雨中的韻味我們永遠體會不到了。江嶺的村莊古樸、寧靜而又艷麗,讓人都有些不忍打擾,我們繞到山后,發現一處絕妙佳景,滿目的黃花上桃花一枝,梨花一樹,間或黑瓦白墻的徽派民居夾雜其中,讓人驚喜絢目。 別過江嶺,我們繞回山下,駛往梨花慶源,一路風光無限。此時此地,我站在這樣金貴的的花潮中,任由滿眼的金黃洗去一路的塵埃。在這流花綠影之間,充滿了陶公東籬的悠然。尋著小橋流水蜿蜒而上,回首是層疊的屋檐,蜿蜒著水鄉的畫卷。面前小雨淅瀝,雨中的桃李更加妖艷,雨中的溪水更加清澈,雨中的梨花更像我夢中粉墻黛瓦徽州純潔的容顏。偶遇高山平湖,如狼“色友”們,自是不肯放過山間野花小溪,小停一會,拍片閃人。山勢越來越高,胳膊肘似地急轉彎一個接著一個,乘車俯視天空,那司機絕對可稱之為一流的駕馭能手了。越行越高,車越來越少,不大一會兒,我們急切地轉過一處山彎,眼前一片金黃。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抬眼望去這才發現遠處嚴嚴實實地遮蔽在山谷中的小小村莊,而鋪天蓋地的油菜花規規矩矩如同幾何圖案灑在天地間,這就是滿村梨花飄香的慶源了。 “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有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正所謂“婺源歸來不看村”實然。 婺源環境優美,資源豐富,讓我不禁感嘆上帝對這方圣土的眷顧。婺源的文化屬于溫婉派,恰如江南的女子,美麗恬靜而不事張揚。置身其間,卻能讓你從視覺到心靈都感到極度的震撼。那翹角的屋檐、雕花的橫梁、頗具教化意義的屏風故事、還有及其人性、微微外傾而隨處可見的美人靠……那坐在美人靠上的美人兒呢?一點一點滲進游人心田,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辭別天上人間——夢幻江嶺和梨花慶源,向往“兩岸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境界,說的便是小鎮清華了。 第三天清晨六時許,穿江灣去清華鎮,途徑月亮灣。陰陰的天氣下起了細細的小雨,遠山白霧如鏈,清新濕潤的空氣浸入心脾、撫摸笑顏,頓感神清氣爽。 月亮灣——路邊一處小景,卻是景小美色佳、色界名氣大。上游有山泉集聚成河,緩緩而來,在此遇小島分為兩股。絕妙處在于水分二河,河犁一彎,彎如弦月,月藏清渠。半月島和隔岸的徽派民居遙相映輝,又有金黃色的菜花無限鋪展。但見水面波光滟影,河邊蒲葦苒苒,岸上高柳垂絳。加之春雨無痕,潤濡無聲,使半月島縹渺生煙,更增添了些許嫵媚綽約的魅力。行攝至此,方才知道,一但踏上婺源的土壤,任誰都再也無法忘記那山、那水、那人家。紫陽婺源,便成了懷舊、回歸人心里永恒的牽掛和思念。 眼下,我又如同置身于遙遠的夢,一個大男孩的夢,這一座座古老的徽州小村鎮既古老又年輕、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疏遠,并不是我幾日能夠讀懂的。來到這里,只是尋回了失落的夢魘罷了——一個關于童年老家故事的遙遠之夢……。 突然想起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最后一站, 我與同伴便來到了千年生命的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據說,村子由“魚思溪水”而得名。下車不大一會兒,天上又飄起了細雨,傳說中的宋代廊橋在這雨中顯得更加秀美。清澈的河水、古老的廊橋、河岸的青草以及遠處那若有似無的幾縷炊煙。河畔邊的浣紗女子,嬉水談笑,霎那間讓人憶起兒時的快感。靜靜走在板凳橋上,伴著清脆的流水、婉轉的鳥鳴,宛若漫步在水墨丹青中,周圍的一切以及自己都成為了永恒的風景,定格在我的佳能五弟,定格在我純凈的心底。 然而,當我漫步在村中古老的深巷時,卻又恍惚得如同夢境。一切那么熟悉,如同生長于斯;一切又是陌生,千百年間靜立于斯見證人煙。走在石板鋪就的山路上,伴著潺潺的流水,江南煙雨,煙波飄渺,孕育了一方靈秀。遠眺,滿眼的金黃,粉墻黛瓦,鱗次櫛比,散落在山麓或叢林之間,濃綠與黑白相映,最美的畫卷也不過如此。 煙雨江南下的油菜花和雪梨花是樸素而又含蓄的,猶如一種捉摸不透的美誘惑著人們的心眼,油菜花包圍的建筑讓人覺得猶如走入古畫軸的藝術。群山如抱,碧水如藍,在蔥蘢的綠色掩映中,粉墻黛瓦的徽州民居鱗次櫛比,一個個古老村落點綴在廣闊的油菜花叢中,互相映襯,如同一幅花黃柳綠的水墨丹青?;ɡ擞縼?,滿目的燦爛金黃,風中攜帶著田園的氣息,夾裹著雨絲撫摸著臉龐,整個身心飄然若仙,徜徉仙境的人兒仿佛漸漸地被融化……山嶺上、幽谷中、河道里、古宅旁,處處是攝影人和畫師們喜愛的色塊、線條,金黃色的油菜花主宰著天地間的偌大調色盤。此時,我想和相愛的人住在這里,必定能讓愛情滋生出愜意的文化漣漪。 煙雨婺源是羞澀的少女,但面紗藏不住她的柔美和典雅!煙云婺源是流連的夢境,用含蓄表達的是一派神秘的如畫詩意! 在婺源的日子,陰雨并沒有因為我的執著而一點點退去,但正是連綿細雨,才成全了我心中的詩意。煙雨如夢的婺源,是本真的韻味,本真才是最美麗。誠然,霧里看“老家”,怎會讓你一次看透美麗的她。暮然回首,人還在畫上,夢仍在景中,景像印記在文化的記憶里。 一周時間很短,我在婺源,卻品味到這里的獨特意境韻味,感受著油菜花地里的心靈震顫。此時,就要離開贛北浙西皖南,我不由得再次想念婺源粉墻黛瓦的樸素、青山碧水的純凈、田園風光的恬然,古村驛道的古樸,厚重的徽派文化以及江南美景無以釋懷、縈繞心間。 漸漸的,“畫里鄉村”越發的在腦海里清晰起來,一幅幅或工筆、或素描、或丹青水墨的寫意在眼前漸次鋪展開畫卷。我想,這畫里鄉村該是人們向往老家的感情寄托、思鄉情結,畫里鄉村是夢里老家,是停泊心靈的精神家園。那固有的原始美、樸素美、純凈美、含蓄美、簡約美同樣是精致的、亮麗的、嬌艷的,流露著煙雨婺源的本真氣質,彰顯著徽州歷史的文化神韻,也典藏起無數天涯游子返樸歸真的掛念。 三月陽春夜不眠。一個梅子飄雨的季節,一個春情萌動的夜晚,一遛層層綻放的田梗,一方小橋流水的煙雨江南,羈絆住我心靈的腳步,也纏綿著我愛意的眷戀! 三月陽春美夢連綿。一不留神,我把一顆懷舊、尋根的心情丟在了遙遠的他鄉夢里的婺源。年年月月花相似,人各不同如年年,不知何年何月還能再邀三五摯友同赴婺源,霧里看花,沐雨洗面,把酒當歌,舉杯言歡!醉美于陽春三月,醉美于夢里老家,醉美于精神家園,醉美于煙雨江南的徽州婺源!(來源:中國家地理 編輯:李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