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下圍棋的企業家規模都很大,蓋茨中學時就拿過圍棋冠軍;秦曉從學生時代始喜愛圍棋,招商局集團重組時,整形、騰挪、棄子是其指導思想;施振榮的感觸也很深:“我經營企業就像下一局永無邊界,不是19乘19,而是沒有邊界的一局棋。”
棋中有真意,不懂棋,很多東西你就會不懂。
唐人張蘊古,官至大理丞。棋癮來時,竟然強拉獄中囚犯對弈。李世民大約想不到自己任命的公安部長會去和勞改人員下棋。圍棋本是仙家養性樂道之具,山中方七日,地上斧子的手柄已宣告腐爛,和專政對象下棋,如果其中沒有讓子和減刑的交易,這位部長同志能做到忘憂和坐隱,那真的到了脫離低級趣味的境界了,長日唯消一局棋,又真的能耽誤什么呢?
君不見,棋盤是個濃縮的宇宙,最初是用于占卜的,祭祀者借此推卦演易,預測兇吉。這樣的通天之術,西方人是搞不出來的,四大發明或許他們也搞得出,但根據一向的慣例,也要晚于中國數百年。圍棋表面上是游戲,是進攻和防守,是軍事,骨子里卻是中國文化的基因展示。
才兼文武,圍棋是對人的考核和評判。下棋者的境界在隋唐時期就分為九品,品名極有味道:一品入神,二品坐照,三品具體,四品通幽,五品用智,六品小巧,七品斗力,八品若愚,九品守拙。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品級,而一流的棋手,則從守拙到入神,在經歷九次脫胎換骨之后,以正果的姿態笑看風云。
如何超越自我,實現從守拙到入神的跨越呢?下最好的一手。其實,棋力的高低就在于你是否下出了最好的一手。如果每次都下出最好的一手,那每次都必然贏。棋手,端坐棋盤兩端,互為對方好壞的尺度,你下出最好的一手,把高度和困難擺在我的面前,我在這個新形勢下,權衡利弊,也下出最好的一手,這樣一番番反復推高問難,直至塵埃落定。沒有對手,就難有真正的進步,只有寂寞。
正因為雙方都會犯錯誤,都會下出不正確的一手甚至大失水準的臭棋,才能分出勝負。所以好棋手必須有下最好一著的精神,每一次出招都用心找尋最好的一手。下不下、能不能下出最好的一手,就是專業與業余、大師和匠人的分野。第一反應往往是最臭的一手,靠本能下棋永遠只能是守拙若愚的悲慘境地。很多人是落了子才知道最好的一手在哪里,悔之晚矣,而一流的棋手總是在落子之前反躬自省:這步棋是最好的嗎?是無可替代的嗎?
何為最好?落子之前大家往往自信是最好的一手,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一般來說,發揮所有棋子的效率的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這一手綜合威力最大,令對手常考和頭疼。但棋子茫茫,這一手究竟在哪里呢?凡胎肉眼如何看得出來?所謂王者之氣,就是把所有資源整合起來,用于構思,用于立意,終于在意識流的某個點上,靈光乍現,發明出那最好的一手,這一手都具備專利的含金量,手手都是革命。
吳清源這樣的天才棋手,因對最好一手有著非凡的理解,因而每一步都閃耀著發明的光輝,獨創的神采。他主張調和陰陽,找到陰和陽之間最好的那個點,就是最好的一手之所在,他謂之中。最佳的一手就是調和了陰陽的那一手,只有陰陽調和才會有最佳一手。憑借這中的精神,吳清源不僅贏了,而且贏得有質量和美感。
棋里有棋。1933年吳清源大戰秀哉名人,一局棋下了三個半月,最終能贏卻偏偏輸了。最好的一手往往讓人看不懂。它從戰略的高度上來下棋,下的是戰略大賬,不是戰術小利。紅軍四渡赤水,蔣介石固然眼花繚亂,連林彪都不能領悟其中奧妙。最好的一手往往是令人捉摸不透的,等別人看懂以后,想攪局已經來不及了。
只有當人在充分意義上是人的時候,才會下出最好的一手,一個人的天縱英才才會顯示出來。以清澈的本心悟出最好的一步,其實就是自我實現。獨善其身之際,又能一著而為天下法,就是兼濟天下。那一次次落子的禪意,散布人間,豈是哪一個人可以買斷收藏的?悟之而生,是為永生,不悟而生,何以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