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通“按”,察看 例如:召有司案圖。(《廉頗藺相如列傳》) 2.頒:通“斑”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 3.板:通“版” 例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 4.倍:通“背”,違背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5.辟:通“避”,躲避 例如: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殽之戰》) 6.弊:通“敝”,困乏,疲憊 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王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過秦論》) 7.辯:通“辨”,區別 例如:此大小之辯也。(《逍遙游》) 8.裁:通“才” 例如: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9.采:通“彩”,色彩 例如: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登泰山記》) 10.飡:通“餐” 例如:適莽蒼者,三飡而反。(《逍遙游》) 11.唱:通“倡”,倡導 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義(《〈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沈:通“沉” 例如:暮靄沈沈楚天闊。(《雨霖鈴》) 13.絀:通“黜”,貶黜 例如: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屈原列傳》) 14.垂:通“陲”,邊關 例如: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白馬篇》) 15.歠:通“啜”,給水喝 例如: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勾踐滅吳》) 16.趣:通“促”,催促 例如: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門豹治鄴》) 17.卒:通“猝”,突然 例如:卒然邊境有急。(《論積貯疏》) 18.卒:通“猝”,倉促 例如:五萬兵難卒合。(《赤壁之戰》) 19.淬:通“焠”,金屬器械燒后放入水中一浸叫焠,這里指用藥浸泡。例如:使工以藥淬之。(《荊軻刺秦王》) 20.厝:通“措”,放置 例如: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21.錯:通“措”,措施 例如: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離騷》) 22.道:通“導”,引導 例如: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貨殖列傳序》) 23.得:通“德”,感激恩德 例如: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24.雕:通“凋”,凋謝,凋零 例如:嶺嶠微草,凌冬不雕。(《采草藥》) 25.爾:通“耳”,罷了 例如: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 26.而:通“爾”,你 例如:而翁長銓。(《記王忠肅公翱事》) 27.反:通“返”,返回 例如:使子路反見之。(《荷蓧丈人》) 28.不:通“否” 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 29.父:通“甫” 例如:長樂王回深父。(《游褒禪山記》) 30.共:通“供”,供給 例如: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燭之武退秦師》) 31.酤:通“沽”,買酒 例如:酒酤于市。(《訓儉示康》) 32.灌:通“盥”,洗 例如:媵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 33.曷:通“何”,什么 例如: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34.蓋:通“盍”,何不 例如: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 35.蓋:通“盍”,怎么 例如: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36.衡:通“橫”,橫行 例如: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論積貯疏》) 37.還:通“環”,繞 例如:秦王還柱而走。(《荊軻刺秦王》) 38.墮:通“隳”,毀壞 例如: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殽之戰》) 39.火:通“伙” 例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辭》) 40.或:通“惑”。想不通 例如: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弈秋》) 41.齊:通“劑”,藥劑 例如: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42.賈:通“價”,錢 例如:如有營,予佐爾賈。(《記王忠肅公翱事》) 43.戒:通“誡”,告誡 例如:保戒團眾裝藥實彈。(《馮婉貞》) 44.距:通“拒”,把守 例如: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45.決:通“訣”,訣別 例如: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信陵君竊符救趙》) 46.菁:通“精” 例如:吾黨菁華,付之一炬。(《〈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7.具:通“俱”,全,都 例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48.累:通“縲”,繩索,“累臣”,這里代俘虜 例如:不以累臣釁鼓。(《殽之戰》) 49.雷:通“擂”,擊打 例如:雷鼓大震,北軍大壞。(《赤壁之戰》) 50.離:通“罹”,遭受,遭遇 例如: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原列傳》) 51.列:通“裂” 例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夢游天姥吟留別》) 52.廩廩:通“懔懔”,危懼的樣子 例如:而直為此廩廩也。(《論積貯疏》) 53.陵:通“凌”,凌辱 例如:賈家莊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54.錄錄:通“碌碌”,平庸 例如:公等錄錄,皆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薦》) 55.免:通“娩”,分娩 例如: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勾踐滅吳》) 56.冥:通“溟”,大海 例如: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逍遙游》) 57.摩:通“磨” 例如: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報任安書》) 58.摩厲:通“磨礪”,切磋,討論 例如: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勾踐滅吳》) 59.沒:通“歿”,死 例如:孝公既沒。(《過秦論》) 60.繆:通“穆” 例如: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61.莫:通“暮”,夜晚 例如:至莫夜月明。(《石鐘山記》) 62.內:通“納”,放入 例如:內所著披襖中。(《記王忠肅公翱事》) 63.內:通“納”,接納 例如: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64.奉:通“捧”,恭敬的拿著 例如: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頗藺相如列傳》) 65.被:通“披”,披散 例如:(屈原)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66.被:通“披”,穿 例如: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67.罷:通“疲”,疲憊病弱的 例如: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論積貯疏》) 68.馮:通“憑”。乘著 例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賦》) 69.暴:通“曝”,日曬 例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弈秋》) 70.觭:通“奇”,奇特 例如: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 71.契:通“鍥”,刻 例如:遽契其舟。(《察今》) 72.誓:通“愆”,過錯 例如: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孔雀東南飛》) 73.槍:通“搶”,碰撞 例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報任安書》) 74.禽:通“擒”,捉拿 例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戰》) 75.趣:通“趨” 例如: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蘭亭集序》) 76.毆:通“驅”,驅趕,督促 例如:今毆民而歸之農。(《論積貯疏》) 77.詘:通“屈”,彎曲 例如: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報任安書》) 78.取:通“娶”,娶親 例如: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孔雀東南飛》) 79.闕:通“缺”,空缺,間隔 例如: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報任安書》) 80.闕:通“缺” 例如: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81.輮:通“煣”,木工用火熨木料,把直的變成彎的 例如: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勸學》) 82.善:通“繕”,擦拭 例如: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83.信:通“伸”,伸張 例如: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84.耆:通“嗜”,喜愛 例如: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觸龍說趙太后》) 85.世:通“逝”,逝世 例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祭十二郎文》) 86.逝:通“誓”,發誓 例如: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碩鼠》) 87.受:通“授”,教授,傳授 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88.孰:通“熟”,仔細 例如: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89.帥:通“率”,率領 例如: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勾踐滅吳》) 90.剔:通“剃” 例如: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報任安書》) 91.田:通“畋”,打獵 例如:今王田獵于此。(《莊暴見孟子》) 92.帖:通“貼”,粘貼 例如: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 93.庭:通“廷”,朝廷 例如: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廉頗藺相如列傳》) 94.涂:通“途”,道路 例如: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寡人之于國也》) 95.說:通“脫”,擺脫 例如: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詩經·衛風·氓》) 96.挽:通“晚” 例如:必用此為物,挽近世涂民耳目,則幾無行矣。(《報任安書》) 97.無:通“毋”,不要 例如: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寡人之于國也》) 98.亡:通“無”,沒有 例如: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論積貯疏》) 99.熙:通“嬉”,嬉戲,開玩笑 例如: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100.郤:通“隙”,隔閡,嫌怨 例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鴻門宴》) 101.孅:通“纖”,精細 例如: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論積貯疏》) 102.見:通“現”,出現 例如: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03.向:通“響” 例如: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庖丁解牛》) 104.鄉:通“向”,朝著 例如: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信陵君竊符救趙》) 105.刑:通“型”,作榜樣 例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齊桓晉文之事》) 106.生:通“性”,資質,稟賦 例如:君子生非異也。(《勸學》) 107.羞:通“饈”,食物 例如: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祭十二郎文》) 108.于:通“吁”,嗟嘆 例如:于嗟鳩兮,無使桑葚。(《詩經·衛風·氓》) 109.還:通“旋”,轉身 例如:居十日,扁鵲望桓侯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10.縣:通“懸”,掛 例如:胡瞻爾庭有縣特兮。(《伐檀》) 111.儼:通“嚴”,整治 例如: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滕王閣序》) 112.炎:通“焰”,火焰 例如: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113.厭:通“饜”,滿足 例如: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六國論》) 114.陽:通“佯”,假裝 例如:皆陽應曰:“諾”。(《記王忠肅公翱事》) 115.要:通“邀”,邀請 例如: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 116.已:通“以” 例如: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隆中對》) 117.已:通“矣” 例如: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118.翼:通“翌”,第二天 例如: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促織》) 119.益:通“溢”,漲水 例如: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察今》) 120.景:通“影”,影子 例如: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121.由:通“猶”,猶如 例如: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蘭亭集序》) 122.有:通“又” 例如: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勸學》) 123.與:通“歟” 例如: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 124.原:通“源”,來源 例如: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貨殖列傳序》) 125.圜:通“圓” 例如:石青蒼色,多平方,少圜。(《登泰山記》) 126.員:通“圓” 例如: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張衡傳》) 127.說:通“悅”,高興,喜歡 例如:而民說之,使王天下。(《五蠹》) 128.蕓:通“耘”,耕耘 例如:植其杖而蕓。(《荷蓧丈人》) 129.蚤:通“早”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 130.章:通“彰”,明顯 例如: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131.適:通“謫”,貶謫 例如: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132.振:通“震”,震動 例如: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荊軻刺秦王》) 133.政:通“征”,指徭役 例如: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勾踐滅吳》) 134.支:通“肢”,肢體 例如: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 135.直:通“值”,價值 例如: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促織》) 136.指:通“旨” 例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屈原列傳》) 137.止:通“只”,僅 例如: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138.識:通“幟”,標志,記號 例如:出珠授之,封識宛然。(《記王忠肅公翱事》) 139.識:通“志”,記住 例如:汝識之乎?(《石鐘山記》) 140.知:通“智”,智慧 例如: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141.“質”通“锧”,一種刑具 例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142.質:通“贄”,見面禮 例如: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屈原列傳》) 143.中:通“衷”,內心 例如: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白馬篇》) 144.屬:通“囑”,囑托 例如:屬予作文以記文。(《岳陽樓記》) 145.屬:通“囑”,勸人飲酒 例如: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赤壁賦》) 146.住:通“駐”,駐扎 例如: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赤壁之戰》) 147.濯:通“濁”,渾濁 例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傳》) 148.從:通“縱”,與“橫”相對 例如: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149.尊:通“樽”,杯 例如: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150.坐:通“座”,座位 例如: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 古漢語中常見雙音節的古今異義整理 要求: 以下提供的雙音節古今異義詞,僅作出了解釋,請同學們試舉例證之! 執事(對對方的敬稱;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門所帶的包裹等) 夫人(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壞人的黨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 養生(供養活著的人;保養) 山東(崤山以東;山東省) 婚姻(兒女親家;結婚) 非常(意外的變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樹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學者(求學的人;有專門學問的人) 逢迎(迎接;說話、行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經營(搜集、保存;籌劃、組織)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 于是(由這種情況;連詞) 從而(跟從、來;因果連詞) 行為(品行是、品行作為;舉動) 小學(小的方面學習;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 痛心(痛恨;極端傷心)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顏色(臉色、容顏;顏料或色彩) 智力(智謀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可憐(可愛、可惜;值得憐惜) 空中(中間是空的;天空) 便利(吉利;方便)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老大(年齡大;排行第一) 首領(頭顱、生命;某些集團的領導人) 可以(可以憑借、可以用;可能或許可) 浩蕩(荒唐;水勢浩大)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自由(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作案(作幾案;進行犯罪活動) 交通(交錯相通;水陸運輸的總稱) 失意(意見不合;不得志) 成立(長大成人、成人立業;開始存在) 縣官(官府;縣令) 告訴(向上報告;讓別人知道) 然后(這樣以后;順承連詞) 果然(飽的樣子;與事實相符)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惡劣) 流涕(流眼淚;流鼻涕) 約束(規約、盟約;限制、管束) 同氣(同胞兄弟;同類) 親戚(內外親屬;族外親屬) 無道(無人談論;沒有道德修養)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中國(中原;中華人民共和國) 無論(更不必說;連詞) 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方位或約數) 無賴(活潑頑皮;品行不端) 指示(指給……看;上級傳達下級的命令) 感激(感動憤激;深深地感謝) 從容(言語舉動適當得體;不慌不忙) 因為(于是寫;因果連詞) 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沒有出路的困境) 開張(廣泛擴大;開業)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時期) 具體(形體完備;明確、不抽象) 痛恨(痛心遺憾;仇視憤恨) 結束(整好裝束;完畢)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為正義而死) 往往(處處;常常) 中間(中間夾雜;里面) 扶老(拐杖;扶著老人) 猖獗(跌倒,引申為“失敗”;猖狂無忌) 不過(不超過;轉折連詞) 恰恰(鶯啼和諧之聲;正好) 大風(麻風病;大的風) 用心(因為用心;用功或肯動腦筋) 中間(當中夾雜;當中) 烈士(有節操、有抱負的人;為革命犧牲的人) 美人(歌伎、宮妃;美貌女子) 前進(上前進獻;向前行走或思想進步) 肉食(享受優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選擇連詞或者副詞) 致意(抒發心情;表示問候)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著) 會計(聚會商議;財務計算的人) 無賴(胡作非為、活潑好玩;流氓、無理取鬧) 作文(寫文章;語文課里寫文章的練習) 形容(形體容貌;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加以描繪) 豪杰(有聲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 風流(杰出、英俊,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生活浪漫放蕩、男女關系不正當) |
|
來自: 王生不易 > 《文言文閱讀理解欣賞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