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高考神話探秘王建立引子:2006年11月22日至28日,攸縣赴如東縣教育考察團成員譚小寧、顏學勤、李新開、朱健康、李國平、譚德榮、鄧小榮、江門順、周顯雄、杜幼華、肖雄飛、鄧民安、王建立一行14人,在副縣長丁義平的帶領下,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資料,課堂聽課,訪問教師、學生、社會人士等形式,分別對華東師大二附中、江蘇如東高級中學、栟茶中學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考察。華東師大二附中是教育部在上海直屬的惟一一所高中學校,也是上海市高中教育的三艘航空母艦之一(上海中學、華東師大二附中、復旦大學附中),其先進的校園設施、優秀的教師隊伍、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難以企及,本文就暫且不談。下面就如東縣高考神話作些解讀,并談點我們考察后的思考。 上篇:如東高考神話 1、一個讓教育同行嘆為觀止的高考神話。 如東縣隸屬于江蘇省南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北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以北,黃海之濱。全縣108.46萬人,面積1872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2005年全縣財政收入10.25億元,在江蘇省處于中等經濟水平,也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經濟中等發達水平的農業大縣,有兩所中學的高考上線率進入省前3名,吸引著除西藏和臺灣外的全國各地的教育考察團。下列我們就用兩組數字分別對如東高級中學和如東栟茶中學的2006年高考情況作些說明。 如東高級中學:2006年822人參加高考,二本上線802人,上線率97.6%,一本上線794人,上線率96.6%,全校學生分數平均高達593.6分,超過重點大學分數線21.6分。其中11人進清華大學(全省82人),1人進香港大學,1人進澳門大學,13人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人進中國人民大學。高考二本上線率、重點本科上線率、生均分數以及600分以上學生數均居全省第一。 栟茶中學2006年1018人參加高考,二本上線967人,上線率95.09%,一本上線693人,上線率73.1%。全校高三學生生均589.17分,超過重點大學錄取線17.17分,高考各級指標居全縣第二,二本上線率全省第四。其中1人進北京大學, 3人進上海交通大學,24人進南京大學,50人進東南大學,近三年中該校考入南京大學的學生就達103人。 如東全縣的高考二本上線情況怎樣呢?我們也看一些數字:全縣2006年二本一次性上線2985人,有縣直中學9所,除如東高級中學和栟茶中學在全省排名第一和第四外,還有馬塘中學和雙甸中學的高考上線率分別位居全省第40名和第54名。如東縣這7所中學2006年高考本科二批上線人數,平均也達到了173.7人。 2、創造神話的竟是一批名不見經傳的教師。 有句話說:“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如東。”這話一點不假。然而,如東縣既沒有雄厚的經濟優勢,一個縣的財政收入比不上隔江相望的蘇州市一個鎮,沒有區位優勢。教師的個人素質在江蘇省也不是最好的。然而就是這樣一批默默無聞的教師,創造了如東高考的奇跡。 我們以栟茶中學為例,栟茶中學教師的基本班底是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師生和專科生。行政班子中原有學歷最高的是南通師專畢業的專科生,赫赫有名的姚止平校長的第一學歷是中師。而且近10年來,栟茶中學只淘汰了6位教師。如東高級中學地處縣城,教師入口好一點,但嚴守如東縣教育局“不從本縣兄弟學校調入骨干老師”的規定,近4年該校從各本科院校新進了87位畢業生進行校本培養。 在如東縣,名聞遐邇的教師很少,有的是一群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優秀教師團隊。除栟茶中學的姚止平校長在媒體上有些影響外,其余的教師好像既不顯山也不露水,更沒有名師的頭銜。 中篇:如東高考神話探秘 1、敬業·奉獻 毛澤東主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這“認真”演繹到教育教學上就是“敬業”。如東縣教育系統上至教育局長,下至普通教師,敬業是其最基本的底線。 如東縣教育局規定教育局行政管理人員和學校行政人員要到一線,進課堂,靠前指揮,加強督查。推行行政領導推門聽課、逐周點評制度。規定一把手校長要做到“三個一”:做一次課改講座或上一堂研究課,組織一次高質量的教研活動,寫一篇科研論文。學校領導除了每周聽3節課,點評3節課,自己還帶頭上課。舉例來說,如東一中校長冒亞平(南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每周就上了一個班的歷史課,黨委書記、副校長樊志瑾每周上了兩個班的政治課。栟茶中學的高三年級主任姜寧斌,除上課外,還一個人管著一個年級的行政工作,這個年級有85位教師,有1000多位學生。據他自己說,他從來沒有在晚上12點前上床睡覺。學校行政這樣敬業,普通教師怎樣,我們且看看如東縣學生眼中的教師。 “當世人用很驚詫的目光看到栟茶中學近幾年的高考輝煌戰績時,他們紛紛走進栟茶去尋找秘笈,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找到了答案,但我只想說:任何的蛻變升華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栟茶的老師們或許最能品味這段歷程的艱辛。” “在高中的時候,我們常被我們老師感動著。他們的敬業,他們的無私奉獻,他們對每一個學生如父般的關懷至今仍深深地感動著我。” “每次我都會靜靜地站在窗前看著亮在那里的明燈,周身被一種溫暖感動包圍著。那種感動常常會讓我在很沮喪的時候,覺得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告訴自己:加油,一定會成功的!老師的敬業與奉獻讓每一個學生在茫然中看到了希望,他們的關懷讓我們勇敢地前進。” 如東縣高中教師這么辛苦,待遇怎樣,如東高級中學副校長張必忠給我亮了底:“如東高級中學2005年教師平均工資3.7萬元,最多的5萬元多一點。栟茶中學以及其他幾所中學待遇又比他們學校低一點。” 如東的老師也是人,也食著人間煙火,同樣也受著當前經濟大潮的沖擊。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如此敬業奉獻?我們且聽一聽如東教師的回答:“我們的工作是辛苦的,待遇也不算高,但我校的每一位領導和教師,能團結協作,和諧共事,內心都覺得很充實,心情很愉快,開心了就不覺得苦了。” 2、精致·和諧 提起如東的教育就會想到管理,提到管理,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是“精致”。所謂精致,從字面上講即“精巧,細致”的意思。如東人是這樣給精致管理下定義的:“秉持面向全體、個個成長的理念,用精致教育策略與管理策略,實施精準目標為導向、精學過程為推動、精良結果為歸宿,關注個性,重視細節,著眼科學與藝術、規律性和藝術性有機統一的教育。”如東人對精致教育作了具體詮釋,他們認為,“精準目標”強調的是目標的個性化與精準化,這種目標應該精確到每一個學生,而且要努力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量體裁衣、度身定做適合的目標;“精細過程”突出教育教學過程的精密細致,特別是重視過程、關注細節;“精良結果”就是希望結果是精致的、優良的。在精致教育的定義描述中,面向全體是出發點,是根本;個個成長是關鍵,是落腳點。它追求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追求真善美的統一。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一句十分精辟的話:“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細節決定成敗。如東的教育行政領導和廣大教師正是做好了一件件看似細小的事、平凡的事。 如東教育的精致管理策略包括八個方面:①校風育人的德育管理策略;②注重實效的教學管理策略;③成功引領的學生管理策略;④人文關懷的教師管理策略;⑤立足校本的科研管理策略;⑥全面服務的后勤管理策略;⑦安全文明的校園管理策略;⑧秉正扎實的班子管理策略。對這八大策略,如東人有具體的闡釋。舉例來說,在常規管理中他們要求學校抓管理從聽課開始,抓學習從寫字開始,抓衛生從廁所開始,抓勞動從掃地開始。凡事不做則已,做則務求做實做好。在教學管理上,推行“四精、四必和四課”,即精講、精練、精批、精評,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錯必糾,有練必評,備課、說課、上課、評課。抓實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東人追求“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堂教學;追求“嚴、精、細、實、活、新”的教育管理,提倡教師進題海,學生駕輕舟;教師下水,學生上岸。走出了“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低產出、低回報、低效益”的粗放教育怪圈,在精致教育、精致管理上做實了文章。 如東教育還有一個重要法寶,就是眾人劃漿開大船的團隊精神。以集體備課為例,在如東就有四個環節:①初備,每位教師粗略備課。②主備,由備課組長先備課,并將備課詳案發到同科同級老師的電子文檔上,大家學習。③討論,每周安排一個下午的專門時間,由學科主備老師先說課,其他老師一邊學習,一邊討論,一邊修改,最后形成比較完備的教案。④二次備課,任課教師根據主備老師的教案和討論的意見(比較完備的教案),聯系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進行一些修正。 也許有人認為,高考競爭是殘酷的,它好比擠獨木橋,不是我過,就是你下。所以,在同行面前,要十步留一步。如東的捆綁獎勵就足以使你打消這個狹隘的念頭。如東的捆綁獎勵,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舉例來說,假如高三同一學科有10個班,5位老師執教,如果一位老師任教的班級相當落后,影響了平均成績,其他4位老師也沒有獎。假如高三有6個學科,其中6個學科中有一個學科未達到規定要求,其他科目教師也不能受獎勵。制定這一狠招,按如東人自己的說法是“形成合力,協同攻關,眾人劃漿,共創輝煌”。去年,北京市一個縣的教育考察團負責人曾經問栟茶中學的一位備課組長,“你不擔心同伴會超過你嗎?”回答是:“我希望的就是他們都超過我。”問:“為什么?”答:“我們追求的是水漲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3、督查·落實 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細致決定成敗》一書中,援引了這樣一則案例: 貝聿銘是一位我們熟知的華裔建筑師,他認為自己設計最失敗的一件作品是北京香山賓館。他在這座賓館建成后一直沒有去看過,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實際上,在香山賓館的建筑設計中,貝聿銘對賓館的設計進行了相當科學精細的考慮,小到水流的流向,裝飾石頭的重量,鮮花的顏色、擺放位置都有精確的說明,可謂匠心獨運。 但是,工人們在施工時,對這些精確的說明毫不在乎,隨意創新,以致弄成了敗筆。因此有人說香山賓館建筑設計的失敗不能歸咎于貝聿銘,而在于執行中不落實。可見,做任何事不僅僅取決于事前的周密籌劃,更在于執行。如果執行得不好,一個再好的方案,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功虧一簣。 如東精致管理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督查落實。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例,如東縣就建立了兩項督查制度:一是督導室老師聽課督查制度。如東高級中學規定50歲以上的教師不上高三的課,把他們組成一個督導室,他們除了上一個班課的工作量外,每周要聽8節課。星期六下午,督導室的老師要將本周的聽課情況,一一詳細地向學校行政領導匯報。匯報時,要把優點和缺點一一點明。學校行政領導再綜合督導室老師的意見,在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上將本周聽課情況一節一節予以通報,如果認為是不合格的課,該教師要重上,直到認為優秀為止。二是行政干部聽課督查制度。如東縣規定:教育局行政領導、教研員、學校校長、副校長以及中層干部都要進教室聽課,縣教研員每期聽課不少于100節,鎮教研員不少于60節,鎮教育辦主任和中學校長聽課不少于50節,還有新進教師要跟著師傅先聽后上,聽一節課再上一節課。普通教師每學期的聽課和被聽課不少于30節,并要撰寫相應的聽(教)后感或總結分析文章。 如東中小學的老師追求“真實、樸實、務實”的課堂教學風格,具體體現為教師上課要注意“三不講”、“三必講”、“三到位”。即學生已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不講學生也會的不講;核心內容必講,思維方法必講,易錯題必講;訓練要到位,講評要到位,二次訂正要到位。如東縣對高考信息的搜集,也是從“實”字出發。每年如東縣都要邀請來自省內外的專家來講座,不是講信息,而是請高考閱卷組組長談如何杜絕常規失分。此外,每年4月份如東縣都要派出專人“刺探”本年高考命題專家的名字,針對該專家的研究方向、著作文章,把全縣骨干教師聚在一起來研究,并命制幾套試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下篇:由如東教育引起的思考 1、必須大力倡導敬業奉獻精神。 考察如東教育后,我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丁義平同志,用6個字簡要精當地總結了如東教育經驗,那就是:敬業、環節、落實。這6個字道出了如東教育成功的秘訣。應該充分肯定,我縣廣大教師敬業精神還是比較強的,也涌現過像劉友珍那樣的扎根山區,忘我工作,聞名于省的愛崗敬業典型。但我們和如東教師比起來,還有差距的。我縣教師的敬業奉獻精神還有待于普遍提高。主要表現為下列三個方面:一是只是把教書當職業,而不是當事業。有的教師只滿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守崗”,在如何科學施教上用功很少。二是“教而優則仕”意識比較強,我縣有許多很有教學才華的教師,不能把成為名師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影響了自己的專業成長,因而攸縣真正的名師鳳毛麟角。三是少數教師拜金主義意識還比較強。雖然我縣教育局曾三令五申地強調不能搞家教家養,并出臺了《攸縣中小學教師“十不準”》,但仍有少數教師我行我素,變著花樣追逐金錢,造成了不利影響。誠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學校不是真空,教師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但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要為人師表,就必須遠離銅臭,就必須樂于奉獻。 2、必須著力轉變干部工作作風。 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滿腔的熱情,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欲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輩子不會做,也做不好的。”對照如東教育,我們認為我們教育行政領導有三個做得不夠。一是帶頭學習不夠;二是帶頭研究不夠;三是帶頭實踐不夠。如東縣要求每位教育行政領導一期至少讀一本專業理論書,寫一篇教育調研文章,聽50節以上的課。對照他們,我們捫心自問,只能是自嘆弗如。我們求真務實的作風太少,浮躁、務虛的作風太多;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做事的人太少;夸夸其談無所事事的人太多;眼睛向下深入調研的人太少,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的人太多;著力研究學校內涵發展的人太少,追求形式主義的人太多;一事當前,不是考慮認真做好工作,而是琢磨如何溝通關系;不是考慮科學解決問題,而是考慮如何回避矛盾。上述這些不良作風,必須堅決予以糾正。我們要規規矩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從大處著手,從小事做起。 3、必須努力強化合作研究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眾人拾柴火焰高”,又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這個競爭日益強烈的社會里,加強合作,加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如東縣的集體備課,“捆綁獎勵”,就是合作意識的極好演繹。如東縣領導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反觀我縣的教育,我們也啟動了集體備課和師徒幫扶制度,但我們沒有人家那樣動真的、來硬的、干實的。我們學校的科目之間如何協調,前勤與后勤如何配合就沒有人家默契,我們的研究也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因此,我們的領導干部必須踐行“帶頭學習,帶頭研究,帶頭實踐”的號召,努力到教育教學一線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必須全力提高小學初中教學質量。 “萬丈高樓平地起”,“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如東縣的高考輝煌,也并不是高中教學一方之功。據我們考察,如東縣的小學和初中教育質量也是相當高的。坦率地說,我縣的小學和初中教育質量還有待于大大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師資老化。我縣的小學教師基本上是民師轉正的老班底,40歲以下的小學教師有的鄉鎮少之又少,而且是初中、高中層層拔高,現在的情況是全縣基本上“無師”可拔了。二是教學重心有偏差。各鄉鎮中學都把初三作為本鄉鎮教學重心,而考一中又是重心中的重心,這樣就勢必造成辦學整體水平不高。三是研究力度不夠。我們在高中花的研究氣力較多,在小學和初中花的研究氣力不夠,總是年復一年地咬住高三不放松,缺乏從小學到初中抓教學質量的強有力的鏈接措施,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較濃。因此,我們必須花大力氣做到重心下移,下移到小學、到初中。惟此,高中教育發展才有堅強的后盾,才有發展的支撐,才能豐收的可能。 如東教育是一座寶庫,只有我們去挖掘,就會收獲頗豐,獲益匪淺。如東的經驗是樸實的、真實的,也是扎實的。唯其樸實,我們就沒有陽春白雪高山仰止之感;唯其真實,我們就沒有霧里看花真假難辨之分;唯其扎實,我們才有寶山尋寶取之不盡之獲。我們堅信,只有我們努力去學,踏實去做,不久的將來就一定會創造攸縣教育的神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