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股易成反彈急先鋒“咸魚翻生”、“絕地反彈”,2318點之后,A股連日的“陽光普照”讓“熊市不言底”的投資者們又開始猜測:“不是底,也應該是底部區域了吧?” 如果是底部,你手中的籌碼,是不是跑得最快的? 第一財經日報《財商》將1664點的歷史翻出,尋找3年前的那波絕地反彈充當底部“彈簧”的股票,它們的特性又將在2318點的哪些股票中呈現? 52只反彈股 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一路狂跌之后,終于在1664點止住了下跌的步伐,隨后,大盤迎來了2009年的大反彈行情,此后大盤上漲至2009年8月4日的高點3478點,漲幅達到101.44%。 大盤反彈初期,總有一批急先鋒率先引領市場走出低迷。在2008年10月28日觸底之后3個月內,上證指數反彈幅度為15.51%,而據數據統計,其間共有52只個股率先走出反彈行情,短短3個月內就實現了翻倍收益。 其中,反彈幅度最大的則是上輪行情的最大牛股東方雨虹(002271.SZ)。東方雨虹是2008年9月10日首發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東方雨虹的漲幅僅15%,成為當時首日漲幅最小的新股,并且很快跌破了發行價17.33元,但在隨后大盤的反彈行情中,業績優異且題材豐富的東方雨虹成為游資率先追捧的對象,在短短3個月內,東方雨虹就暴漲了183.93%,同時也成為當年A股的第一大牛股。 從行業分布上看,52只反彈股中,機械設備行業的公司最多,達到12家,其中中航重機(600765.SH)、金風科技(002202.SZ)、智光電氣(002169.SZ)等均是2009年大反彈行情中的領先個股。而機械設備行業也正是當年4萬億政策中重點受益的行業。 建筑建材行業也有9家公司成為首輪反彈的急先鋒,包括第一牛股東方雨虹,此外還有冀東水泥(000401.SZ)、科達股份(600986.SH)、賽馬實業(600449.SH)等。其中,水泥股就占了4家,包括冀東水泥、祁連山(600720.SH)、賽馬實業和青松建化(600425.SH)。當時,4萬億政策一出來,與基礎建設相關的基建板塊率先領漲大盤,可見,建筑建材行業的率先反彈也與政策方向密不可分。 此外,化工行業緊隨其后,有7家公司成為反彈先鋒,其中江南化工(002226.SZ)更是在短短3個月內大幅反彈172.21%。與化工行業相似的是,有色金屬、采掘行業也有公司走出反彈行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52個反彈股中,與金融行業沾邊的公司僅有魯信創投(600783.SH)一家,可見,在市場反彈初期,盤子大的金融股跑起來也相對較慢。 “2008年年底的反彈行情率先走出來的是與4萬億相關的行業,這一次大盤見底之后,率先啟動的也必然是與”十二五“規劃、新興產業相關的行業,畢竟經濟轉型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股市也會順應這一經濟形勢。”廣州贏隆投資董事長羅興文說。 彈簧原理:超跌股充當反彈急先鋒 一個彈簧,被擠壓得越用力,壓得越低,放開手之后,反彈的力度和高度也越大。 彈簧原理同樣適用于反彈初期的個股。從歷史數據上看,跌幅越深、下跌速度越快的個股在后續反彈中的反彈幅度也越大,更具有反彈先鋒的特質。 上證指數從6124點一路下跌到1664點的過程中,跌幅達到70.62%。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統計發現,52只反彈股此前這波下跌中也大多受創頗重,平均跌幅達到61.31%。其中更有21只股票的跌幅超過了大盤。華儀電氣(600290.SH)大跌超過84%,股價從31.8元的高位一路下探至4.5元,作為風電設備的龍頭,華儀電氣在當年遭遇了大幅錯殺,之后,隨著風電新能源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華儀電氣更是連續漲停,短短3個月內,反彈幅度就達到了115.14%。 除此以外,ST珠江(000505.SZ)、美錦能源(000723.SZ)、西藏礦業(000762.SZ)和科達股份等,也均是跌幅超過77%的超跌股,在隨后3個月內迅速收復失地,反彈幅度均在一倍以上。 另外,記者統計發現,在大盤見底前3個月內,這52只反彈股更是遭遇了一波急速下跌。從2008年7月28日至10月28日期間,上證指數累計下跌了38.16%,而52只反彈股同期平均跌幅則達到51.28%,跌幅遠遠超過大盤,其中更有47只股票跌幅超過大盤,占比超過九成。 同時,另一組統計數據顯示,大盤觸底前3個月內跌幅超越大盤股票有1246只,其在大盤反彈開始的3個月內平均漲幅則達到49.01%,而同期大盤反彈幅度僅有15.51%。 以上兩項數據都可以說明,在大盤反彈初期,前期超跌股是反彈先鋒的主力之一。 “市場見底之后的首輪反彈一般都是以補差價為主。”深圳景良投資總經理廖黎輝對本報記者說,在大盤觸底之后的布局中,應該首先選取前期跌幅較深的股票,而其中能夠走出持續行情的則必須是業績好的股票。 次新股:反彈初期漲幅接近大盤的5倍 在每一輪反彈行情中,次新股也是先知先覺的游資最先覓食的領域。次新股也是反彈先鋒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52只2008年的翻倍反彈股中,于2008年首發上市的次新股就有8只,分別是東方雨虹、利爾化學(002258.SZ)、川大智勝(002253.SZ)、華東數控(002248.SZ)、奧特迅(002227.SZ)、江南化工(002226.SZ)、魚躍醫療(002223.SZ)和國統股份(002205.SZ)。這8只股票均是當年在中小板新鮮登場,但生不逢時,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不僅沒有新股亮麗登場的首日行情,反而悉數遭遇“破發”的慘劇,除了魚躍醫療和國統股份之外,其余6只股票在大盤見底1664點時的股價均低于首發價格。 另一數據則更能佐證市場在反彈初期對次新股的熱衷。 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年初到10月28日間上市的股票共有76只, 截至2008年10月28日,破發的股票達到49只。但這批生不逢時的股票卻在隨后3個月市場反彈中表現不俗,平均漲幅達到69.45%,遠超大盤15.51%的反彈幅度;其中破發的49只股票平均漲幅更是高達77.91%,收益是大盤的5倍。同時,在這76只次新股中,反彈初期表現次于大盤的股票僅有3只。 小盤股 “中小市值股票經過連續一年的調整之后,很多具有價值的股票甚至出現了‘錯殺’,在市場反彈初期,由于資金量不足,資金率先關注的也會是股本小、市值小、容易拉升的股票,其中中小板、創業板股票尤其值得關注。”羅興文說。 本報統計發現,2008年反彈初期翻倍的52只反彈股,在2008年10月28日的平均市值僅有15.19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小盤股。其中,總市值在10億元以下的小公司達到了26家,占了半壁江山。而即便唯一一只總市值超過百億元的股票金風科技(002202.SZ),其當年的流通股本也只有1億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