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讀《西游記》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戲論。余為一一拈出,庶幾不埋沒了作者之意。即如第一回,有無限妙處。若得其意,勝如罄翻一大藏了也。篇中云:“《釋厄傳》”,見此書讀之,可釋厄也。若讀了《西游》,厄仍不釋,卻不辜負(fù)了《西游記》么?何以言釋厄?只是能解脫便是。又曰:“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蓋猴言心之動也,石言心之剛也。心不剛,斬世緣不斷,不可以入道。入道之初,用得剛字著,故顯個(gè)“石”字。心終剛,入道味不深,不可以得道。得道之后,用“剛”字不著,故隱了“石”字。大有微意,何可埋沒。又:“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見得人不為圣賢,即為禽獸。今既登王入圣,便不為禽獸了,所以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也。人何可不為圣賢,而甘為禽獸乎?又曰:“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xì)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即是《莊子》“為嬰兒”,《孟子》“不失赤子之心”之意。若如“佛與仙與神圣三者,躲過輪回。”又曰:“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gè)為身命者。”已是明白說了也,余不必多為注腳,讀者須自知之。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樣樣不學(xué),只學(xué)長生,猴且如此,而況人乎!
世人豈惟不學(xué)長生,且學(xué)短生矢。何也?酒、色、財(cái)、氣,俱短生之術(shù)也。世人有能離此四者,誰乎?
《西游記》極多寓言,讀者切勿草草放過。如此回中:“水火既濟(jì),百病不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你從那里來,便從那里去。”俱是性命微言也。
篇中譏刺南贍部洲人極毒,鞭策南贍部洲人亦極慈。曰:“著此衣,穿此履,擺擺搖搖,更不曾有道。”見得南贍部洲人,只會著衣,穿履,搖擺而已,并未嘗有一個(gè)為道者也。
混世魔王處亦有意。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理勢然也。若成道之后,不滅得魔道,非其道也。所以于小報(bào)歸處,露二語曰:“腳踏實(shí)地,認(rèn)得是家鄉(xiāng)。”此滅魔成道之真光景也。讀者察之。
老師父數(shù)句市語,遂為今日方士騙人秘訣。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篇中云:“凡有九竊者,皆可修仙。”今人且把自家身上檢檢看,誰人沒有九竅。何凡人多而仙人少也?所云一竅不通者,非耶?
坐在龍王家里要兵器,要披掛,不肯出門,極有主張。但此是妖仙秘法,何今日世上,此法流行,盛至此耶?妖矣!妖矣!把生死簿子一筆
勾消,此等舉動,真是天生圣人,不可及也。彼自以為天生圣人,非妄也。
常言“鬼怕惡人。”今看十王之怕行者,信然!信然!奈何世上反有怕鬼之人乎?若怕鬼之人,定非人也,亦鬼耳!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定要做齊天大圣,到底名根不斷;所以還受人束縛,受人驅(qū)使,畢竟并此四字抹殺,方得自由自在。
齊天大圣府內(nèi),設(shè)安靜、寧神兩司,極有深意。若能安靜、寧神,便是齊天大圣;若不能安靜、寧神,還是個(gè)猴王。讀者大須著眼。
第五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無)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千變?nèi)f化,到大士手內(nèi)即住,亦有微意。蓋菩薩只是“自在”兩字,由他千怪萬怪,到底跳不出自在圈子。此作者之意也。
世上只有自在好,千怪萬怪無益也。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齊天筋斗,只在如來掌上見,出不得如來手也。如來非他,此心之常便是;妖猴非他,此心之變便是。饒他千怪萬變,到底不離本來面目。常固常,變亦常耳。萬千變態(tài)何益!何益!人可不自省?
妖猴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亭不能傷損,亦有微意矣。此性不壞,故《記》中亦已明言之矣。《記》曰:“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shí)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并帶角。”蓋不啻詳哉其言之,只要讀者著眼耳。
第八回 我佛造經(jīng)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老孫是名悟空,老豬是名悟能,老沙是名悟凈,如此提醒叫喚不止,三番四覆。空者何在?能者何在?凈者何在?畢竟求一個(gè)悟的,真如龜之毛,鬼之角也。可勝浩嘆!可勝浩漢!
如來曰:“南贍部洲,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逼真佛語也。然此,猶從未取經(jīng)之前言之,今大藏真經(jīng),儼然在也,何反從兇場中多起干戈,惡海內(nèi)猛翻波浪,何耶?真可為之痛哭流涕者矣!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jì)犯天條
種種想頭,出人意表,大手筆也。
一味扯淡,又成一回矣。說家荒唐,大率如此。然此亦具見才思,拘儒俗筆,正不能有此。
漁樵之爭,只爭山水,不比世人名利之爭。所云其爭也君子,非乎?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zhèn)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說雖荒唐,然說地獄處亦能喚醒愚人,有大功德也。只是愚人雖喚不醒耳。可奈何!可奈何!
只是崔判官作弊,不曾與太宗說得。這叫做出了燈油錢,卻在黑里坐。如何?如何?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此回最為奇幻。劉全、李翠蓮、相公、相婆,俱從筆端幻出,殊為駭異。而貫串傅奕、蕭瑀事,尤為妙合。常笑傅奕執(zhí)著道理,以秀才見識,欲判斷天下事理,不大愚癡乎?善乎!蕭公地獄之言,可為片言折獄也。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菩薩自在,佛祖如來,已將自性本來面目招由。只此已了,緣何又要取經(jīng)?大有微意。蓋性教不可偏廢,天人斷當(dāng)相湊。有性不學(xué),也不濟(jì)事。所以取經(jīng)者,見當(dāng)從經(jīng)論入也;不從經(jīng)論入者,此性光終不顯露。此孔夫子所以亦從學(xué)字說起。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一部《西游記》,只是如此,別無些子剩卻矣。
劉太保是個(gè)爽直之人,比那等吃素而欺心者,天地懸隔。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請問今世人還是打死六賊的,還是六賊打死的?
“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八個(gè)字已分明說出,人亦容易明白。但篇中尚多隱語,人當(dāng)著眼。不然,何異癡人說夢,卻不辜負(fù)了作者苦心?今特一一拈出,讀者須自領(lǐng)略:“是你的主人公。”“你的東西全然沒有,轉(zhuǎn)來和我等要分東西。”“我若不打死他,他就要打死你。”“莫倚傍人自主張。”“東邊不遠(yuǎn),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這才叫做改邪歸正。”“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趕早去,莫錯(cuò)過了念頭。”“再無退悔之意了。”此等言語,豈是尋常,可略不加之意乎?著眼,著眼。方不枉讀了《西游記》也。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篇中云:“那猴頭,專倚自強(qiáng),那肯稱贊他人。”這是學(xué)者第一個(gè)魔頭,讀者亦能著眼否?
心猿歸正,意馬收韁,此事便有七八分了。著眼,著眼。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fēng)山怪竊袈裟
饒他廣智、廣謀,直弄得家破人亡,亦一省之乎?
好個(gè)廣智、廣謀,袈裟又不曾得,家當(dāng)燒了,老和尚死了。何益!何益!人人如此,可憐!可憐!善乎,篇中之言曰:“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可謂老婆心急矣。
篇中又有隱語,亦一一拈出:“只顧了自家就,不管別人。”“那無情火發(fā)。”“星星之火,能燒萬頃之田。”“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風(fēng)?”都是醒世名言,(不)要尋常看過。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fēng)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只為一領(lǐng)袈裟,生出多少事來。古宿云:“著了袈裟事更多。”諒哉!
黑熊偷了袈裟作“佛衣大會”,這叫做親傳衣缽,該與孫行者是同衣了。一笑,一笑!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真是一對好夫妻,畢竟老婆強(qiáng)似老公。大抵今日天下就有老豬做老公,還有老孫來做老婆降伏他。如何好不怕老婆!如何好不怕老婆!
行者裝女兒處,尚少描畫;若能設(shè)身做出夫妻模樣,更當(dāng)令人絕倒。
第十九回 云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jīng)
游戲之中,暗傳密諦。學(xué)者著意《心經(jīng)》,方不枉讀《西游》一記,孤負(fù)了作者婆心。不然寶山空手,亦付之無可奈何而已。
凡讀書,俱要如此。豈特《西游》一記已也!
第二十回 黃風(fēng)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無)
第二十一回 護(hù)法設(shè)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fēng)魔
“靈吉”二字最可思,大抵兇惡悔吝,都從癡愚不醒得來,人苦不自知耳。知?jiǎng)t有何悔吝哉!非深于《易》者,不能知此。
黃毛老鼠,我心之偷者是。問何以有風(fēng)?曰:偷則風(fēng)矣,風(fēng)則偷失。
黃風(fēng)是病,靈吉是藥,都在本身尋取。勿認(rèn)作實(shí)事,令作者笑人也。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若要凈,也須沙清金見。即一姓名中,都有微旨。《西游》一記,可草草讀耶?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試禪心
今人那一個(gè)不被真真、愛愛、憐憐弄壞了,不要獨(dú)笑老豬也。人但笑老豬三個(gè)女兒娶不成,反被他繃了一夜,不知若娶成了,其繃不知又當(dāng)何如。人試思之,世上有一個(gè)不在繃?yán)镎叻瘢?/SPAN>
描畫八戒貪色處,妙絕。只三個(gè)“不要栽我,還從眾計(jì)較”,便畫出無限不可畫處。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無)
第二十五回 鎮(zhèn)元仙趕捉取經(jīng)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游戲處,是仙人扇;下針處,是仙人面。請問讀者,還是看面?還是看扇?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呂祖云:“真精送與粉骷髏,卻向人間買秋石。”憑他草還丹、人參果,不如自家的真精妙也。珍重!珍重!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誰家沒有個(gè)白骨夫人,安得行者一棒打殺?
世上以功為罪,以德為仇,比比而是;不但行者一個(gè)受屈,三藏一人糊涂已也。可為三嘆!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心猿一放,就有許多磨折。可不慎之!真正只有敬字打不破也。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zhuǎn)山林
一個(gè)百花羞,便彀斷送此魔矣。八戒、沙僧何必又多此閑事。
那怪尚不是魔王,這百花羞真是個(gè)大魔王。人若不信,請名目思之,方知我不作誑語也。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唐僧化虎,白馬變龍,都是文心極靈妙,文筆極奇幻處。做舉子業(yè)的秀才,如何有此?有此,亦為龍虎矣。
或戲曰:“變老虎,是和尚家衣缽,有甚奇處?”為之絕倒。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可笑奎星狠,不到天上點(diǎn)卯,反在公主處點(diǎn)卯。或戲曰:“世上有那一個(gè)不在老婆處點(diǎn)卯的了”為之噴飯滿案。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zāi)
描畫孫行者頑處,豬八戒呆處,令人絕倒。化工筆也。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說到裝天處,令人絕倒。何物文人,奇幻至此!大抵文人之筆,無所不至;然到裝天葫蘆,亦觀止矣!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騰那騙寶貝
轉(zhuǎn)轉(zhuǎn)變化,人以為奇矣、幻矣,不知人心之變化實(shí)不止此也!人試思之,定當(dāng)啞然自笑。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行者孫、孫行者、者行孫,名色雖多,真體則一。不要吃他名色混了,看不清潔。噫!今之為名色混者,豈止一人而已哉!沒后李老君來取寶貝,亦有微旨。蓋空諸所有,乃是究竟。魔固不可有,寶亦不可有;有此寶貝,到底累人,何若并去之為妙也?真是眼中著不得瓦屑,亦著不得金玉之屑。知此者,有幾人哉?噫!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說月處,大須著眼。行者、沙僧之語,人易知道;最妙是八戒二語,人容易忽略,特拈出之。八戒之語曰:“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愚癡積下緣。”直說因果乃大乘之言,非玄門小小修煉已也。著眼,著眼。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世上既有認(rèn)賊作子的,定有認(rèn)妖作父的,所以禪門急急喚人要認(rèn)真爺娘也。吁!爺娘則爺娘矣,緣何又要認(rèn)真爺娘也?此處最宜深思,勿作一句沒頭話理會過才是,才是。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描畫行者耍處、八戒笨處,咄咄欲真,傳神手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讀者試思,畢竟金丹在老祖爐內(nèi)否?恐離恨天兜率宮不在身外也。金丹到手,死者可活,緣何世人活者反要弄死?可恨,可恨!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自古及今,無一人不受此孩兒之害。人試思之,此孩兒畢竟是何物?理會得著,方許他讀《西游記》也。修行了三百年,還是一個(gè)孩兒。此子最藏年紀(jì),極好去考童生,省得削須曬額。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篇中云:“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徹通靈。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長空萬物榮。”從此看來,病亦是火,(百度)藥亦是火,要知,要知。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篇中云:“作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里就積得過來!”此處極可提醒佛口蛇心的齋公。又云:“你便一毫不拔,教我這善對難舍。”此處極可提醒自手抄化的和尚。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行者說《心經(jīng)處》,大是可思。不若今之講師,記得些子舊講說,便出來做買(百度)賣也。今之講經(jīng)和尚,既不及那猴子,又要弄這猴子怎的?
妖怪請阿舅暖壽,尚有渭陽之情,不比世人;若表兄弟反面,則與世人一般矣。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yùn)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guān)
僧也不要滅道,道也不要滅僧。只要做和尚便做個(gè)真正和尚,做道士便做個(gè)真正道士,自然各有好處。嘗說真正儒者,決不以二氏為異端也。噫!可與語此者,誰乎?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圣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描畫析雨壇場處,是大手筆。其余雖妙,卻還是剩技。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qiáng)欺正法 心猿顯圣滅諸邪
人決不可有勝負(fù)心。你看他三個(gè)道士,只為要贏,反換個(gè)輸了。嘗說棋以不著為高,兵以不戰(zhàn)為勝。畢竟奕秋還是個(gè)第二手,孫武子還是個(gè)敗軍之將也。世亦有知此者乎?
前面黑風(fēng)洞、黃袍郎、青獅子、紅孩兒等項(xiàng),都是金、木、水、火、土的別號。作者以之為魔,欲學(xué)者跳出五行也。此處虎力、鹿力、羊力三道士,亦是虎車、鹿車、羊車的隱名。作者之意,亦欲人不以三車為了義也。讀《西游記》者,亦知之乎,否也?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他兩人能替人性命,真是大俠;然又談笑而為之,不動一毫聲色,真圣也!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fēng)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人見妖魔要吃童男童女,便以為怪事。殊不知世上有父母自吃童男童女的,甚至有童男自吃童男、童女自吃童女的。比比而是,亦常事耳,何怪之有?或問:“何故?”日:以童男付之庸師,童女付之淫媬,此非父母自吃童男女乎?為男者自甘為兇人,為女者自甘為妒婦,喪失其赤子之心,此非童男女自吃童男女乎?或鼓掌大笑日:“原來今日卻是妖魔世界也?”余亦笑而不言。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zāi)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xiàn)魚籃
你看老黿修了一千三百余年,尚且不得人身。人身如此難得,緣何今人把這身子不作一錢看待?真可為之痛哭流涕。語曰:“一失足時(shí)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警省,警省。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篇中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是名言。若無彼丈魔,亦無此尺道,即所云“沙里淘金”是也。離沙決無有金理,離魔亦決無有道理。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jì) 水火無功難煉魔
誰人跳出這個(gè)圈子?誰人不在這個(gè)圈子里?可憐,可憐。人有個(gè)主人公,若能常常照管,決不到弄圈套時(shí)節(jié)矣。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人人有個(gè)主人公,若能常常照管,決不到弄圈套時(shí)節(jié)矣。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yùn)水解邪胎
這回想頭,奇甚,幻甚。真是文人之筆,九天九地,無所不至。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jì)脫煙花
一人曰:“大奇大奇,這國里強(qiáng)奸和尚。”又一人曰:“不奇不奇,到處有底,也是常事。”難道此國里再無一個(gè)丈夫?作者亦嘲弄極矣。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人言蝎子毒,我道婦人更毒。或問:“何也?”曰:“若是蝎子毒似婦人,他不來假婦人名色矣。”為之絕倒。
或問:“蝎子毒矣,乃化婦人,何也?”答曰:“似婦人,尤毒耳。”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唐三藏甚是腐氣,可厭,可厭。
此回極有微意。吾人怒是大病,乃心之奴也,非心之主也。一怒,此心便要走漏懲忿。不遷怒,此圣學(xué)之所拳拳也。讀者著眼。
唐三藏對強(qiáng)盜云:“這世里做好漢,那世里變畜生。”是真實(shí)話,非誑語也。做盜賊者念之,幾有盜賊之心者都念之。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行者雖是假的,打死唐僧亦是快事。不然,這等腐和尚,不打死他如何?
篇中“直迷了一片善緣”,卻是一句有眼的說話。不獨(dú)惡緣迷人,善緣亦是迷人,所以說“好事不如無”,學(xué)問以無善無惡為極則也。若有善,便有不善了,所以說“善緣迷人”。惜知此者少耳!
天下無一事無假,唐僧、行者、八戒、沙僧、白馬,都假到矣,又何怪乎道學(xué)之假也?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讀此,因思昔人“真猴似猴”之謔,不覺失笑。
昔人云:“一心可以干萬事,兩心不可以干一事。”此回便是他注腳。
天下只有似者難辨,所以可惡。然畢竟似者有破敗,真者無破敗,似何益哉?似何益哉?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diào)芭蕉扇
羅剎女遺焰,至今尚在。或問:“在何處?”曰:“遍地都是。只是男子不動火,他自然滅熄了。”這婦人遍能煞火,所以和尚只得求他。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zhàn)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diào)芭蕉扇
老牛、老猴曾結(jié)義來,緣何略無一些兄弟情分?友人日:“妖魔禽獸說恁么情分?”又一友曰:“沒情分的,便是妖魔禽獸耳。”甚快之。
形容鐵扇、玉面兩公主,曲盡人家妻妾情狀。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diào)芭蕉扇
誰為火焰山?本身煩熱者是。誰為芭蕉扇?本身清涼者是。作者特為此煩熱世界,下一帖清涼散耳。讀者若作實(shí)事理會,便是癡人說夢。
今人都在火坑里,安得羅剎扇子連搧他四十九扇也。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寶塔放光,亦非實(shí)事,此心之光明是;失了寶貝,此心之迷惑是。切勿責(zé)認(rèn),令識者笑人也。
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圣除邪獲寶貝
九頭妖者,喻人之頭緒多也。心無二用,豈有方圓并畫、東西兩到之理?多歧亡羊,慎之,慎之。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昔人在荊棘中談詩,今日談詩中有荊棘矣。可為發(fā)嘆。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shè)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
人多從似處錯(cuò)了,小雷音寺便是樣子。世上無一物不有似者,最能誤人,所以“似是而非”深為可惡。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笑和尚只是要金子,不然便做個(gè)哭和尚了。有金便笑,無金便哭,和尚尚如此,而況世人乎?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wěn) 脫離穢污道心清
“倒扯蛇”,“沒蛇弄了”,“打草驚蛇”,“好打死蛇”,都是趣話,令人噴飯。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三藏真是個(gè)癡和尚。如今的醫(yī)生,那一個(gè)是知藥性、讀醫(yī)書的?說甚么素問》、《難經(jīng)》、《本草》、《脈訣》!
“如今是個(gè)病君,死了是個(gè)病鬼,再轉(zhuǎn)世還是個(gè)病人。”極說得好!人有病痛,急去醫(yī)。噫!此所以今世多病人也。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今日也不少大黃、巴豆醫(yī)生。或有以大黃、巴豆、鍋灰、馬尿?yàn)槊胤秸撸辔纯芍?/SPAN>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jì)盜紫金鈴
這猴(缺十二字)。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xiàn)象伏妖王
雄鈴也怕雌鈴,何懼內(nèi)之風(fēng),不遺一物如此!若今日,可謂鈴世界矣。
識得生災(zāi)乃是消災(zāi),苦海中俱極樂世界也。此《西游》度人處,讀者著眼。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七情迷本,八戒忘形”八個(gè)字,最有深意。戒則不迷,迷則不戒,反掌間耳。
女子最會纏人,誰人能解此縛?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zāi)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蜈蚣前號百眼魔君,后來卻成瞎子。使盡聰明,到底成個(gè)大呆子也。此喻最妙。
七個(gè)大蜘蛛,一條老蜈蚣,人以為怪矣,毒矣,豈知不過是你妄心別號,切不可看在外邊也。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bào)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劈頭“打開欲網(wǎng),跳出情牢”八個(gè)字,極妙!可惜世人自投欲網(wǎng),占住情牢耳!
第七十五回 心猿鉆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這獅子一肚皮猴舌。
在獅子肚里煞酒風(fēng),也是奇事。
描畫猴處,都是匪夷所思。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妖魔反覆處,極似世上人情。世上人情反覆,乃真妖魔也。作《西游記》者,不過借妖魔來畫個(gè)影子耳。讀者亦知此否?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
有文殊、普賢、如來,便有青獅、白象、大鵬,即道學(xué)先生人心、道心之說也,勿看遠(yuǎn)了。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國丈以一千一百一十一個(gè)小兒做藥引子,今日小兒科醫(yī)生,又以藥引子殺無數(shù)小兒矣。可憐!可憐!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dāng)朝正主救嬰兒
誰人沒個(gè)玉面狐貍?安得行者打殺!
第八十回 姹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hù)主識妖邪
篇內(nèi)云:“只把工夫握他,終須有不到之之日。”是極到家語。著眼,著眼。
第八十一回 鎮(zhèn)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
人試思之:陷空山無底洞是怎么東西?若想得著,定是……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陽 元神護(hù)道、
妖精多變婦人,婦人多戀和尚,何也?作者亦自有意。只為妖精就是婦人,婦人就是妖精。妖精婦人,婦人妖精,定偷和尚故也。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姹女還歸本性
半截觀音,不知是上半截,不知是下半截。請問世人,還是上半截好,還是下半截好?一笑,一笑。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
滅法國殺了許多和尚,固可恨也;如今滅法的都是和尚,如此,則和尚又該殺了,何足惜哉!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jì)吞禪
(無)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無)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圣勸善施霖
米山、面山處,亦可提醒不敬天地愚人。太守一念惡,則不雨;太守一念善,則雨。百姓死活,全在太守手里。寄語天下太守,也要知他百姓死活方好。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既要做他們徒弟,只合學(xué)空、學(xué)能、學(xué)凈,卻去學(xué)棒、學(xué)鈀、學(xué)杖!所以今之學(xué)者,只能得師門之糟粕而已。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shè)釘鈀宴 金木土計(jì)鬧豹頭山
“失卻慧兵緣不謹(jǐn),頓教魔起眾邪兇。”“慧兵”是恁么?“魔”是恁么?“邪”是恁么?如何為“不謹(jǐn)”?如何為“失卻”?如何為“兇”?不要看遠(yuǎn)了。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頓脫群思”,乃此回之本意也。急著眼!急著眼!
六獅砍頭,黃獅剝皮,快則快矣,安得把世上許多誤人子弟的庸師,一并食肉寢皮,更為快也。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篇中“寬了禪性”,所以“生否”“成悲”一語,大足為學(xué)人警策。
描畫放燈處亦可觀。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zhàn)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
四星挾捉三犀,不過是木克土耳,無他奧義。讀者勿為所混。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一部《西游記》,獨(dú)此回為第一義矣。此回內(nèi)說“斯文,肚里空空”處,真是活佛出世,方能說此妙語。今日這班做舉子業(yè)的斯文,不識一瞎字,真正可憐。不知是何緣故,卻被豬八戒、沙和尚看出破綻來也。大羞,大羞。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欲喜
一謔語云:“皇帝女婿名附馬,諸侯女婿當(dāng)名駙驢;到得舉人、進(jìn)士女婿,只好名駙狗罷了。”因見唐僧做駙馬事,笑而書此。
《西游》妙處,只是說假如真,令人解頤。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向說天下兔兒俱雌,只有月宮玉兔為雄。故兔向月宮一拜,便能受孕生育。今亦變公主,拋繡球,招駙馬,想是南風(fēng)大作耳。
今竟以玉兔為弄童之名,甚雅致。書罷一笑。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或問:“今人修西方,只為身在東土耳。那寇員外已在西方矣,緣何又修?”曰:“東人要修西方,西人要修東土,總只是在境厭境,去境羨境。如今在家人偶到僧房道舍,便生羨慕,殊不知僧道肚里又羨慕在家人也。倘令之易地,亦必相羨相厭,亦復(fù)如是也。”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hù)遭魔蟄 圣顯幽魂救本原
強(qiáng)盜處兩轉(zhuǎn),可謂絕處逢生。且致之死地而生,置之亡地而存,真文人之雄也。其更妙處,豆腐老兒夫妻私語,咄咄如畫。且尹從此透出張氏穿針兒來,行者方可使用神通也。世上安得如此文人哉?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可惜《無字經(jīng)》不曾取來,所以如今東土都是個(gè)鉆故紙的蒼蠅。可惜!可痛!所以一藏《無字經(jīng)》,完完全全都在此處,只要人合著眼去看耳。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shù)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此一回轉(zhuǎn)折,更出人意表!天地不全,經(jīng)卷亦破,乃大徹大悟之語。何物猴猻,容易說出!可惜,可惜,如此說破,復(fù)有貪圖完滿算計(jì)十全者,真可笑也。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圣成真
你看若猴、若豬、若馬,俱成正果。獨(dú)有人反信不及,倒去為猴、為豬、為馬,卻不是大顛倒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