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型父母到教練型父母 今天這個講座我大概分四個部分,從自然型父母向教練型家長轉變,這是一個觀念的課,是所有課的根本,只有你觀念轉變了,你的方法你的行為才能準確,第二個課是今天下午講到的,是家長最重視的,家長科學有效輔導孩子學習的策略與方法。第三個課是幸福家庭與夫妻方式調試,第四個課是關于孩子的生活習慣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生活智慧,教育孩子十大原則,如果你具備了這十大原則你可能就擁有了教育孩子的智慧,這就是這四堂課。我現在正式來講我的第一堂課,從自然型父母向教練型家長轉變。 家長必須知道的三個問題,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你教育孩子有目的嗎?你教育孩子有目標嗎?你教育孩子有方法嗎?我們有了目的,有了目標,有了方法我們就非常容易的圓滿的完成這個工作。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好孩子的標準是什么?怎樣培養一個好孩子的方法?這三個問題必須要知道。 鄭委:我們很多家長讓孩子成才,我們讓他升官發財,為社會做貢獻,當官、做明星、為社會做貢獻,是不是都希望他幸福?他幸福了,他周邊的人也都幸福。那么第二個目的就出來了,幸福有標準嗎?好像沒有,如果沒有標準的話你怎么樣才是幸福呢?有一個爸爸給我講,他說鄭老師,什么叫幸福,我感覺就是這樣的,我特別想上廁所憋得不得了的時候,我找不到廁所,這種感覺非常痛苦,我就到處找廁所找廁所,直到最后那一刻,我看著廁所在門口,在我眼前,這種感覺就叫幸福,這是一個爸爸的解釋。我就跟爸爸開玩笑說,這不叫幸福,這叫快樂,大家要知道快樂跟幸福不一樣,快樂是一種短暫的感覺,幸福是一種長久的感覺,我就跟爸爸說,你看你見到廁所那一刻你就覺得你很幸福,你出來的時候這種感覺還有嗎,是不是很短?所以快樂不是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我們給人的生存狀態、孩子的狀態定義的一個幸福的狀態,我們把它稱作為幸福坐標,大家看一下我畫的這個座標,橫坐標代表現在,縱坐標代表將來,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現在和將來,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是現在的生活和將來的生活。那么大家看一下我們這個坐標,第一個上限,橫坐標代表現在,縱坐標代表將來,如果一個人的生存狀態是這樣的——現在過的很快樂、很滿足、很享受,同時在生活當中有積極的人生目標去追求,這種人的生存狀態我們把它稱為第一個上限叫真的很幸福的人。 但是我們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在第二個上限,大家看看第二個上限,現在是負,將來是正。現在你的生活不快樂,告訴自己苦點沒有什么,但是我有目標,我積極的追求,我能得到目標我就會很快樂,我就會很幸福,有沒有這樣的?我們大部分成人是這樣的,我們自己說,現在苦點沒什么,掙到十萬塊錢就好了,就幸福了,那你掙到十萬塊錢的時候你不滿足了,再苦點沒有什么,掙到一百萬就好了,有這樣的沒有?這種人把成功當幸福,是升官是發財,這是官本位的,是拜金的,其實找到我們非常多的人,是在這個社會上比較成功的人。他常這樣說,鄭老師我什么都有了,錢也有了,權力也有了,我怎么感覺不到幸福呢?他不幸福,他只是成功而已。 大家看一下,好比從生到死,從0歲到100歲,紅色的那個地方代表我達到了我的目標、我快樂,但是黑色的目標代表我追求目標、追求成功的過程,我發現我這一生快樂很短,但是大部分的時間是黑色的,是在追求成功。我發現等我死的那一天很有可能我有快樂沒有追求到的,大家同意嗎?這種人不滿足呀,我突然發現這個問題,在我三十歲之前跟同齡人比我非常成功,大家認為我很幸福,但是我發現只有我一個人感覺痛苦,我不知道三十多年來這種壓力和焦慮是為什么,不知道,我現在知道了,我現在成功的從第二個上限轉到第一個上限,我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因為我知道享受生活,我改變了這種價值觀之后,我發現我忽然我比以前更好了。我們大量的家長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第二個上限,但是我們大量的孩子是達不到家長和老師要求的,達不到這個社會上的要求,他們怎么辦? 我可以告訴你,太多的孩子,尤其是小學階段,在老師和家長高要求下,在成人的價值觀影響下,淪落到了第三個和第四個上限,觸目驚心,尤其現在獨生子女,大家看一下,第三個上限,我現在過的不快樂,是負的,我將來沒有目標是負的,請帶了紙筆的家長,從現在開始每年問孩子兩個問題,問兩次,第一個問題,寶貝現在生活快樂嗎、享受嗎、滿足嗎,孩子80%的時間在學習吧,對嗎?他如果說我不快樂,我不喜歡學習,說明他的生存狀態并不快樂。第二個問題問他,寶貝你以后想干什么,以后想做什么,他說媽媽我不知道,如果你的孩子回答的時候,這兩個問題是這樣的回答,他就生存在第三個上限,第三個上限把解脫當幸福,我不知道你們的孩子有沒有對你們說過這樣的話,媽媽如果不上學就好了,媽媽如果不學習就好了,不寫作業就好了,媽媽我要像你一樣每天工作就好了,不要上學就好了,他想解脫呀。 如果在小學階段他是這樣一種狀態的話,直到青春期問題就會出現,大家看到青春期是不是有很多孩子網癮,網癮的孩子是在現實生活中體會不到快樂,他到互聯網上去找快樂了,在小學階段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第三個上限,未來他的青春期,走上社會之后問題會越來越多,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大學生跳樓現象越來越多,發現了嗎?這是一種解脫的方式,現在過的不快樂,未來沒有目標,這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是沒有意義,他覺得死了也無所謂。 還有一種孩子,現在是正的,現在過的很享受,很快樂,很滿足,但是呢,以后想干什么不知道,沒目標,這種孩子把享樂當幸福,把享樂當幸福啊,有沒有?講吃、講玩、講享受、講花錢,就是不講精神追求。這個詞叫啃老族,這種孩子就是典型的把享樂當幸福的孩子。他為什么啃老呢, 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家長沒有給他一個機會去追求,這些問題在小學都能看得到,青春期都能看得到,走上社會問題凸顯, 請家長們把這個坐標畫下來,看看你的孩子的生存狀態,他的生存狀態直接可以反映出他的問題來,大家同意嗎五?同意我的說法嗎?但是根源在哪里?根源我們在傳統的主流價值觀,我們的社會給了我們孩子價值觀,大量的孩子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才淪落到三四上限上,如果他在三四上限,家長請你們記住,你很有可能會迎來一個悲慘的晚年,所以第二個上限把成功當幸福的我比喻為叫逆水模式,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舒緩壓力。 第三個上限跳樓模式,解脫。一個人為什么會跳樓?活著沒有意義了,死了就死了吧,他不留戀了。 第四個上限叫吸毒模式,因為這個吸毒的人都知道吸毒不好,但是他已經成癮了,管他明天好不好,今天先享受再說,是這樣嗎?我們很多孩子也這樣,從小到大在我們家庭環境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了,習慣了這種享受了,習慣了不追求目標了。 鄭委:好,那么我接著講第二個知識點,好孩子的標準。 鄭委:好孩子應該有標準。今天回家你跟你孩子講,媽媽希望你你好,媽媽,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想半天,不知道,你怎么讓孩子好。往哪個方向好,你給我目標,我們工作都有目標,我們朝著這個目標去,很容易就完成這個工作。我給大家講講什么是好孩子。 好孩子的標準我畫了一個圓形的球,紅色的代表你的孩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對這個世界,對人的一種看法。我們培養孩子其核心是要培養的他的價值觀,我也稱之為幸福觀,那價值觀是生活的第一個上限吧,享受生活,積極追求目標,讓他有這樣的生存狀態。 這個大家注意一點,你看我們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有價值沒有?我認為他有,媽媽,我想去掃馬路,他就在建立價值觀了,很多媽媽,掃什么馬路呀,沒出息。這是錯誤方法,你就應該說,趕快去,先把家里打掃干凈就好了。因為過兩天以后他就變了,媽媽,我不想掃馬路,我想當警察,警察太危險了,不要干這個事嘛,其實他是在建立他勇敢保護別人的責任心意識,因為小的孩子總在變,變他是在尋找,直到青春期前后他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是可以改的,但不好改。那么我只是希望培養孩子的時候,你們先核心要注意看看他,我希望大家每年要問兩次,你去觀察你的孩子,看看他的生存狀態,直接可以決定他以后的生活,同意嗎?那么在這個基礎之上,好孩子我們認為有四個標準。 第一個標準,我畫了一個箭頭,這個箭頭朝著你的孩子,我們把它叫做責任心,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負責,只有有責任心的人們才能得到別人尊重,才能享受成功和幸福。我說的同意吧,好比我們成人世界里面,我們有很多成人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推給你,這種人能成功、能幸福嗎,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嗎?我們認為責任心是一個人立足在這個社會上能夠去幫助別人,能夠追求成功和幸福的一個最基本的素質。但我們們發現太多的孩子沒有責任心,你的孩子有責任心嗎?你自己去思考思考。一個老師給我講,一個孩子最后一個離開教室,但他沒有關燈和窗戶,當天晚上下雨、刮風,整個玻璃碎了,教室里面全是水,第二天他找到這個孩子,你為什么不關燈?不關窗戶?他說:不該我管的事呀?班里有人管,這種孩子能成才嗎?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孩子為什么是這樣子,后來我發現我們孩子失去責任心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家長的錯誤的教育方法,如果你轉變一種方式就不一樣了,孩子被桌子摔倒了,你不要打桌子,你給他講,寶貝,桌子比你還疼呢,趕快給他揉揉,效果一樣,但他就知道了出了錯要考慮別人。去打針的時候,寶貝打針疼呀,但是這種疼你能忍受,就像那天你摔倒一樣,他知道疼,但是能忍受,媽媽在旁邊呢,你抱著媽媽哭就行了。你看孩子再去打針的時候,他就有準備了,他知道后果了,可以抱著媽媽哭,他就開始慢慢勇敢、堅毅,能忍受了,主動去忍受了,越來越好了,這種方法稍微改變一下直接就可以把孩子培養的特別好。 第二個原因,我們家長包辦的太多了,什么叫責任,你看字典上怎么寫的,做自己該做的事,做本份的事就叫責任,你的孩子自己洗襪子嗎,自己端盤子端碗嗎,自己刷碗嗎?我們現在告訴兩歲的孩子的媽媽都是這樣,你記住,他一出門買個小書包背在身上,一出門,寶貝,背上你的小書包,放一些小玩具,哎呀,主要工作就是吃嘛,拿上工具不就能吃了嗎,從小要去建立他的責任心,我們太多家長,啥也別管了,我來干,好好學習就行了,我告訴你,只要說這樣的話,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是有問題的孩子,家是有他一份的,沒有責任心學習好有用嗎?責任心是根本,往后我講校園孩子十大原則有一個凹凸原則,我就告訴你們這個責任心怎么培養,問題在哪兒? 好,第二個對外,你看箭頭朝外,要有愛心,會愛別人的人才可能得到別人的愛吧,人生活在社會上,社會化的過程最主要的就是人際關系,我會愛別人,別人就會愛我,我們把全部的愛給他,讓他失去了愛你的能力,那是不會愛。你能說清楚什么是愛心嗎?我們常常會做一個游戲,我希望你們也回家做,這是我們第七次課要講的,我們先來說說,大家記住,回家做個小游戲,畫一個豎道,畫五個橫道,左邊寫優點,右邊寫缺點,寫寫你的愛人和你的孩子,尤其你的孩子的五個優點和缺點,這道題難住了95%以上的家長,我曾經讓一個二年級的媽媽寫,我看她寫不出來就憋,我就問她你的孩子為什么有愛心?她說我那孩子有吃的不舍得吃,外面有流浪狗他給狗吃,是愛心嗎?是嗎?不全是,更多的是同情和憐憫,因為他大狗小,有愛的成份,不全是,我說他有把不舍得吃的食物給你吃嗎?媽媽想想:不給,給狗吃,不給你吃還有愛心呀,難道你還不如一條狗嗎? 青春期以后,我們很多家長真的連一條狗都不如,說什么都不聽,孩子會跟你叛逆,你們家里養條狗,他對狗一定比對你好,什么叫愛心呀,愛心記住,不需要培養,我是這樣說,愛心是責任心的外化,有責任的人才可能有愛心,我們對父母是不是有孝心,孝心是不是敢于承擔父母的責任,我們對于朋友的愛心是不是敢于承擔朋友的責任,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別人的愛也是這樣的道理。所以培養責任心是關鍵。 還有兩個條件,對內,箭頭朝內,要有德行。對外要有才華,德才兼備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是嗎?請問家長朋友們,德重要還是才重要? 觀眾:德。 主持人:我覺得家長百分之百都會說德重要,我們中國人很多時候嘴上一套做的一套,因為我發現社會上95%以上的家長都是重智輕德,學這個,學那個,卻很少關心孩子的德行,是這樣嗎?那么請問第二個問題,德為什么重要? 觀眾:先做人后做事。 鄭委:對,做人是根本嘛,“德”非常重要,它是一個孩子成功和幸福的根本,我問大家我們中國人是不是都很崇尚英雄,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發現很多人崇尚的英雄都沒有好下場,有這種感覺沒有?文天祥、岳飛都是民族英雄對吧,沒有好下場吧,你敢當嗎?我就發現英雄是為了激勵這些活著的人的。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結果我發現,其實中國人并不一定崇尚英雄,在中國能成功和幸福的人是有德行的人,為什么說,我給大家講一講,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以外,另外三個是哪三個?《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咱們看看,看《西游記》的時候我們喜歡誰,孫悟空,我也喜歡孫悟空,都喜歡孫悟空,但是孫悟空天天被唐僧欺負,是嗎?唐僧天天欺負他,我覺得這個唐僧比豬八戒還豬頭豬腦的呢?妖精也看不到,每天欺負孫悟空,我就一直在思考孫悟空見了那么多次如來佛對吧,十萬八千里,他見如來佛的時候直接說你把經書給我,給我師傅不就完了嗎?費那么多勁行程幾萬里 ,我思考中就發現了唐僧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對嗎?他的三個徒弟是個個有才華的,在中國只要有德行的人就會有很多有才華的人來幫他,讓他幸福,他的三個徒弟有才華吧,他的三個徒弟才華不夠了,更有觀音來幫他了,觀音才華不夠了,更有如來來幫他,《西游記》講了什么故事?一個豬頭豬腦但很有德行的和尚,在很多有才華人的幫助下打敗了很多下三濫的人,結果西天取經成功。對嗎?主角是唐僧,成功者是唐僧。 咱們再看看《三國演義》的劉備是這樣嗎,劉備會什么呀,不太會什么吧,但是很有德行,很多有才華的人幫他,張飛、趙云、關羽,最后他成功當了西蜀的皇帝,他的追隨者們張飛、關羽是不是早早沒了好下場?是嗎?咱們再看看宋江是這樣嗎?看宋江的時候我也很痛苦,108個有才華的人,什么李逵呀,什么武松呀都是我喜歡的,最后宋江召安了,當了大官了,那么多英雄沒了好下場,是這樣嗎?宋江那個時候不得不召安,他成功了,那么多英雄沒了好下場,因為宋江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是嗎?他的德行是什么,一個叫孝順,一個叫及時雨對吧,幫助括朋友。有一部書叫《論語》,就是中國人的道德水平,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就講了兩個字,一個字叫孝,如何對待長輩,一個字叫悌 ti,豎心旁一個弟弟的弟,如何對待平輩,你看我們宋江是中國道德的楷模,他孝順,他幫助朋友,這不是責任嗎?朋友出了問題及時雨就來幫助別人,最后別人都來幫他了。所以小時候我們看見誰喜歡唐僧?誰喜歡劉備?誰喜歡宋江?但是他們是成功者,同意嗎?中國的傳統文化老子講什么,講無為而治吧,什么叫有為,有才華的人,什么叫無為,有德行的人,在中國很多有為的人幫助少數無為的人,讓無為的人無不為。 在中國無不為的人是無為的人,不是有為的人,在中國槍打出頭鳥,在我們工作崗位上,我們常說,我的領導很有人格魅力,我愿意跟他死心塌地干,你看什么叫人格魅力,就是那個領導有德行,對人好,會做人嘛。在中國你的孩子只要有了德行,就會有很多有才華的人來幫他,有點機遇他就成功和幸福,德行重要嗎,你看看我們社會是不是這樣?希望孩子有德行。 鄭委:在這個社會上有才無德的人多不多?多,太多了。我舉個例子,比較有代表性的,我覺得是小偷,有才華吧,大家敢偷嗎?不學個半年一年兩年的咱們會偷嗎?這是才華,你敢說我是小偷嗎,缺德的東西他敢舉手嗎?你培養孩子的才,不培養他的德,他就是小偷似的人物,你看看現在的“黑客”,網上偷,技術更高明了吧,水平更高了吧,有好下場嗎?有才無德的現在比比皆是。但我再這樣問大家,有德無才的人有嗎?我五年前做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把有才無德的人稱作害蟲,有德無才的人稱作為凡人,五年后的現在,我明白了,沒有有德無才的人,我沒有找到一個,內心中真正有德的人他一定是有才的人,大家記住我說的這句話,我們敢說劉備沒有才華嗎,敢說宋江沒有才華嗎,敢說唐僧沒有才華嗎,他們可能沒有展露自己的才華,而是讓更多的人展露才華,所以有德就一定有才,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你慢慢想。 那么什么是德行?請大家記住,德和行是兩個詞,德是內,行是外,我們通過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看清楚他心中的德,我們在街上看到一個人隨地吐痰,我們罵他缺德,他缺公德,你們知道他為什么會吐這口痰,為什么?因為習慣了,我可以告訴大家更多的是因為他并不知道,并不認為當著大家的面吐痰不好,所以我告訴你德者心律也,心中的法律、心中的自律,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就叫德。所以請大家記住這兩個詞,德者,內心的自律,行者,行為規范,我們通過一個人的行為可以感覺到他內心是否自律,同時一個人真正的自律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都很規范,大家都很喜歡。 中國現在德行太缺少了,很多人都不規范自己的行為,尤其是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講德者六個字,請大家一定要記住,"不傷害、不妨礙"。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我們要思考一下,我這個行為是否傷害這個社會,妨礙這個社會?是否傷害自己,妨礙自己?是否傷害他人,妨礙他人?如果一個人內心有這樣自律,做事前、做事后都去思考的話,這個人的行為會越來越規范。 我舉個例子,我在景山學校講課的時候,一個男家長他講了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鄭老師,我覺得你講的不對,在座的家長哪個沒有遲到過,哪個沒有吐過痰,哪個手機沒有響過,難道你說我們所有家長都缺德嗎?當時那么多人,一下把我問楞了,我跟這個爸爸說,這個爸爸你坐下,我沒有罵所有家長缺德,你剛才遲到了,所以你會提這樣的問題,我可以告訴你,你剛才的行為是缺德行為,但是并不能說明你缺德,因為在沒有上這個課之前你并不知道遲到是妨礙別人的,所以你遲到了,所以我只是說你剛才的行為是缺德的,不是說你人是缺德的,但是今天你知道吧,從明天開始、后天開始,以后的生活當中如果不是有原因的遲到都能說明你缺德,你同意嗎?所有的家長鼓掌,大家說我說的有道理嗎?我說我鄭委每天講德行,其實我也總在做缺德的事,因為我并不知道我的各種各樣的行為是否最后傷害了、妨礙了別人,直到了我發現我錯了,我就趕快規范我的行為,我的行為又好了一些。什么叫德行?少做缺德的事,發現了缺德的事以后再不做了,做的越少德行越好。我當時還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我說我去一個學校講課,我第一次把車開到校園里面,可以有停車位,在北京停車位很難找。我第二次去的時候保安不讓我進,說我們學校不允許外面的車輛進,我說,我第一次來就進來了,為什么第二次來就不讓進呢?你們學校校長請我來講課的,他說我不知道,反正我們學校有這樣的規定。我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給校長打電話,但我突然想我每天站在這里講德行,我這個行為算缺德嗎?保安錯了嗎?沒錯吧,是他的職責吧,你認識領導你就怎么著呢?我是不是妨礙人家工作了,我突然意識到這一點我就把車退回去了,在很遠的地方找了一個車位,我提著包走進去,那個時候我感覺很好,真的,我覺得我今天又少缺德了一次。(掌聲)。 第三個問題:培養一個好孩子剛才講到的是德行兩個方面。這是目標,現在我們講具體的我們培養孩子有方法嗎? 我們所有的成人最愛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四種,總要求、表揚、批評、講道理。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很多孩子問題,包括下午會講到作業慢呀,這個注意力不集中呀,做小動作呀,不聽話呀,好比我們說做小動作,你要做小動作,你用這四種方法你能解決嗎,第一種好比你的孩子們做小動作,寶貝,不要做小動作好不好?要求,他能改嗎?能嗎?大家可能都試過,說也不能改了,你就聽很多人講,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有沒有這句話,相信嗎?相信嗎?你給我找一個每天夸就特別好的孩子,你給我找一個來,那些特別優秀的孩子天天夸,那不要教育部了,天天老師說你真棒,你真不錯,天天說二十幾遍不就是了嗎?我沒有看到過每天夸夸出來的好孩子,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不信。搞得我們現在幼兒園全都是你真棒,你真棒,到小學一二年級才出問題,到三年級你再說你真棒,那孩子說什么,別忽悠我,想讓我干什么直接說。發現你真棒不管用了,就開始用批評了,不做小動作你就很棒了,能改嗎,能嗎?要開始批判了,你要再做小動作我就不要你,我就收拾你,是不是批評,能改嗎?能不能?都沒有用了,你會發現哎呀學習好媽媽給他講道理,我也講道理,寶貝呀,小動作不好,做小動作影響學習,影響學習老師不喜歡,老師補喜歡你考試也不好,考試不好老師又會告狀,告狀以后我又得收拾你,何苦呢,所以不要做小動作好不好?多有道理呀,多有邏輯呀,能改嗎?能嗎?只要是孩子的問題你就套這四個方法,你看能不能解決問題?解決不了,這四種方法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我建議家長少用,甚至不用,你的孩子可能就會好,可以嗎,這個里面表揚和批評大家可能不好理解,尤其表揚不好理解對吧,怎么不表揚孩子呀?請大家記住你真棒不是表揚,是贊美,你孩子掃地了,你看你一回家,三歲拿了個笤帚掃地呢,寶貝你真棒,他什么反映,嚇一跳,我真棒?我哪里棒,我可能掃地了,到了幼兒園了發現所有孩子都不掃地,媽媽忽悠我,那一般孩子不會這樣想,一般孩子覺得我真的很棒,我真的很棒,真的很棒,小學一年級發現什么都不棒,心里就出問題了,你們的孩子有沒有想贏怕輸的感覺,特別想贏,特別怕輸,到了打撲克牌,你贏了他不高興再也不跟你玩了,所以你偷偷每次都輸給他,有這種情況嗎?這都是表揚和批評多的結果。你真棒,你真棒對孩子傷害我認為很大,直到三年級之后問題才出現,這個主題我們叫做“正態”分布原則,教育孩子少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多評價,這個原則我們的明天下午會給大家闡述表揚和批評,因為今天主要是觀念的改變。但是我想告訴大家,這四種方法教育孩子要少用,因為它沒用,可不可以不用了?或者可不可以少用?可不可以,家長不說話,我知道為什么,因為不用了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是這樣嗎? 我講一個實例:一個上海的孩子,三年級,跟他媽媽交流過以后,第二次他媽媽把孩子帶到我身邊的時候我覺得很痛苦,看到孩子我都痛苦,你看他臉上被摧殘什么樣了,三年做小動作改不了,老師、家長天天摧殘人家孩子,我發現這個媽媽問題很大,我支開他媽媽,就跟孩子一個人在一起,我就問他三句話,先跟他玩,有前面的鋪墊,后面問他三句話,做小動作呀?是,想改嗎?想,能改嗎?改不了。你只要問都這樣,每個孩子都知道不好,出了問題對吧,每個孩子都想改,但是他沒有方法改。我沒有照傳統意義上說能改,我直接跟他講:三年了,那肯定改不了,我小時候也這樣,孩子說真的呀?你是干什么的呀?我就是管你爸媽的,不是管你的,我知道你改不了,不用改,孩子特別高興,那樣眼神看著我,為什么那樣眼神看著我?沒有人這樣說過,我說不用改,改不了,三年養成的習慣改不了,孩子特別高興,我說我告訴你這里面有絕招的、有技巧的,我說我小時候也這樣,你要跟他有同感,同類,我說關鍵是做小動作的時候別要讓老師看見不就好了嗎?他不看見,他不就不給你爸媽告狀,你爸媽不就不收拾你了嗎?咱不讓他看見不就好了嗎?這孩子特高興,覺得很有道理,不知道該怎么做,我說你記住,你一想做小動作,你就把手背在后面,撓屁股,咱換一種方法做不就行了嗎,一想做你就往后放,而且不讓老師看見,老師看見會說你,孩子在哪里笑,我說你不敢,他說不敢,我說你這樣,你不敢,你站在臺上,我坐在第一排,我假裝你,你當老師,我撓撓試,他說看不見,我說那咱們倆換換,一樣,這樣玩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他坐第一排就這樣看不見。我告訴你還有一個技巧,什么技巧?你一撓屁股就盯著老師看,你看你做了小動作了,老師沒發現,多好,他還以為你認真聽講呢,這孩子很高興,我們倆玩了好久。兩周以后他媽給我打電話,鄭老師,你用的什么招?孩子不做小動作了,高興的不得了。為什么呀?這就叫心里暗示,老師覺得變了不做小動作了,他得到表揚體會到不做的高興了,慢慢慢慢就不做了,媽媽特別高興,最后又問:鄭老師這個撓屁股怎么辦?撓幾下又怎么著,所以請大家記住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我們叫智慧。 現代漢語辭典對智慧的解釋叫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什么叫辨析判斷,找原因吧?發明創造,找方法解決吧?所以我把這個解釋用了一個數學的公式,智慧等于原因加方法,出現任何事情的時候請大家閉上嘴,動動腦,再邁開腿,幫助孩子,這就叫教育孩子,出了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到原因,想好方法了就去行動,那個做小動作的孩子的原因其實是幼兒園到小學銜接的問題,幼兒園都讓多動,突然一下不讓人動了,誰受得了?他不適應小學生活,那么他遇到這種問題了,三年了,你有沒有辦法幫過他,你表揚、批評、要求孩子不做小動作,那就是虐待呀。我也知道不對,我也想改,你天天叨叨叨叨,到底該怎么辦呀?他也想知道怎么辦,如果你不告訴他怎么辦,你只用那四種方法的話,那就是虐待。所以在座的請大家記住,閉上嘴,找原因、想辦法,邁開腿去幫孩子,這個步驟很重要。智慧等于原因加方法。 中國有句老話叫不教而殺謂之虐,你不教他你就說了他,對孩子是種虐待,剛才做小動作孩子算不算被家長虐待?就是虐待。家長天生對孩子有權利,千萬不要用權利來教育孩子,權利不重要,更多的是你要給他方法,讓他感覺到你在幫他。我們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尤其一年年級的時候是受到虐待最多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他最需要幫助,他最需要建立他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遇到問題最多的時候,我們老師和家長往往沒有幫助,卻是不斷的虐待他,從此以后他失去的學習的興趣,你失去了威信,在座的家長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你說一句話他頂五句,你給他講道理,他給你說五個道理,你發現他說的道理比你說的還有道理,你沒有辦法回復他,這個時候只能說明你已經失去威信了。所以請大家記住,我剛才講了三個知識點,一個叫目的,一個叫目標,一個叫方法,今天最關鍵的一句話,今天的課是改變觀念的,三句話要給大家。 我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說出來第一句話,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題,我不知道你們同意嗎?再往后講,后面的課你可能會更加的深刻,你可能會更加的深刻,孩子是你的,他在你的家庭中生活,尤其那些剛董事的孩子,上小學的孩子他那么小,他能主動犯錯嗎,他的生活習慣,他的價值觀,他的學習的習慣是不是都在家庭建立起來的?是我們父母是他的導師,他出了問題我們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找到了原因,即使不是你的原因,但他是你的孩子,你是不應該幫助他?你是當爸多媽的,你有沒有幫過他,如果原因是你,你又沒有幫他,那問題不就在你嗎?小的孩子他怎么能主動犯錯呢?青春期了,走上社會了,他就會主動犯錯了,那個時候可能不怪你了,但是根源還在你,所以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 在這個知識點我們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是我帶的兩個案例,很經典,我每次都拿這兩個案例舉例。我們在上海遇到的另外一個孩子,二年級的孩子,老師家長不喜歡,爸爸媽媽總是打他、罵他沒有用,他媽媽找到我們的時候是因為這個孩子在全校上課間操的時候脫下褲子撒了一泡尿,學校說他耍流氓,我覺得學校也有問題,二年級的孩子會耍流氓嗎?他有能力耍流氓嗎?學校去下這種結論,那學校就讓這個孩子不要上學了,怎么這個樣子。這個媽媽找到我們的時候,我們跟媽媽交流了很久很久,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父母為了自己的發展去了上海,把孩子留在了一個親戚家里面,也不是爺爺奶奶家,這孩子突然失去了安全感,最愛孩子的兩個人沒有了,他們到孩子五歲多的時候,他們發展好了,把孩子接回去了,孩子特別開心,特別高興,但那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是他媽媽給我們描述的。他們剛到上海之后,他們倆每天上班,孩子都會在早上抓著他們,不讓他們走,別上班,媽媽別上班,陪我玩呀,他們就很頭疼,一直這樣很頭疼,講道理媽媽要給你賺錢,媽媽要上班,他知道上班什么意思,他知道什么是錢呀,你怎么這么不獨立,寶貝你別這樣啊?你是個乖孩子,就是表揚,孩子心里想,我這么愛你們,你們還要這樣說我,關鍵是他跟你們生活在一起快樂,同時他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又出來了,因為他發現你出了門以后有可能再不回來了。最后發展到爸爸媽媽打這個孩子,罵也沒有用,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只有8歲,沒有人關注他,他只有脫下褲子撒泡尿讓全校同學都關注他,這種感覺好呀?其實你這個爸爸媽媽你稍微學一點,用點智慧找原因、想辦法,你買個大大的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掛在家里大門口,給孩子講,寶貝媽媽要去上班,但是媽媽會回來的,這個短的針指到六媽媽就回來了,這個孩子也有很大的壓力,在家里看,這什么時候走到呀,到走到六的時候,媽媽回來了,十幾天以后他就不會再鬧了。而我們家長卻沒有這樣做,沒有用智慧,沒有用方法,你說孩子的問題誰造成的?他才8歲有問題也應該我們家長幫他,我們用了三個月調整這個孩子,現在這個孩子很好,這個孩子要不是遇到我們不就完蛋了嗎。 我在福建省一次講課的時候,期間一個東北的女孩給我打電話,你是鄭委老師呀,我說是,我是問題女孩呀,理直氣壯的,我說你有什么問題你直接說,他說我有三個男朋友,是問題吧?你的孩子說有三個男朋友你受得了嗎?初二,我知道這個孩子打架斗毆,就是當地的小太妹,我說你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你說吧,她說她有三個男朋友,我說這是好事呀,說明你漂亮,吸引人,這是好事,這不是什么問題,她說那是,我媽說你能幫我,你應該能幫我,說話都跟別人不一樣。我也不知道她媽怎么知道我電話的,因為我們在東北是有朋友。她說的下一句話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她說什么呀?她說我的二號男朋友昨天跳樓了,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我直接下來就問,你愛他嗎,你喜歡他嗎?她說我不喜歡,我不愛,他愛我,喜歡我,關我什么事,這孩子沒有死,可能樓比較低,反正醫院躺著的,家里在鬧,這孩子我一直跟她交流,因為我正好沒事干,在網上,因為可以無線上網,然后打電話,溝通、聊天,她最后信任我以后把她的QQ空間給我,我看了她寫的文章,寫的三個男孩的愛情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有一篇文章叫到底誰能幫助我,她說我在幼兒園很優秀,在小學也很優秀,別人都喜歡,我怎么到了中學我是一個壞孩子,她都接受不了她的壞,越差的孩子越容易調教,同意嗎?你的孩子學習差不要放棄,你的孩子有問題不要放棄,是很容易調整,你只要給他方法幫他很容易調整的。我看了這個文章以后就給她打電話,我說你是不是單親家庭,她說你怎么知道,我說你博客上寫的,她說在我三歲不到四歲的時候我爸爸媽媽離婚了,我說孩子你的問題都不是你的問題,是你家庭造成的,你從小到大沒有父親的關愛,沒有男人的關愛,到青春期你發育了,荷爾蒙發育了,你從小到大都渴望男性的關懷,青春期這種渴望更加強烈,所以你喜歡跟男孩在一起,那種感覺非常好,你可以不喜歡他們,但是你可以和他們在一起,一個不夠兩個,兩個不夠三個,這就是原因。這孩子當場就在那邊就哭了,她突然釋然了,原來她沒錯,她的問題是她父母造成的,你們同意嗎?在座的男人你注意,如果你是女兒的話,因為我就是女兒,不要和孩子太遠了,即使離婚了你也要去幫助孩子多陪爸爸,缺少父愛的孩子青春期容易早戀,也不能太近,太近了孩子容易戀父,青春期容易愛上老師,當然這是一般病態才會有的,一般不會出現,我只想告訴大家,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是吧,所以我講這兩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孩子的問題本質上家長的問題好嗎,好嗎?請大家給我念一遍,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題。 鄭委:好,我給大家講講第二個問題,我們的孩子有雙重的身份,在學校里面是學生,在家里面是孩子。我們的孩子在學校里面的學生,主要是學做事吧,在家里面主要學做人吧,大家同意我的說法嗎?大家不要相信學校能夠把你的孩子培養成全方位的人才,是一個班主任帶五六十個孩子,能關注到每個孩子嗎? 中國的教育不是一無實處的,是嗎?最起碼不要抱怨,家長朋友們,不要抱怨教育體制,我們改變不了現狀,現在核心的問題出現在哪里,請大家記住我們做人的教育缺失,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對一個孩子的德行和做人的教育是不是有缺失?學校做不到,沒專業人士,只有高考的指揮棒,只有家長在家里面教孩子做人,這就叫家庭教育。 我們提出來“三自”運動,自醒、自修和自救。自醒,反省一下吧,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題,如果你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話,我認為你的家庭、你的孩子、夫妻關系都可能會上一個良性的軌道,把錯誤的方法去掉,把錯誤的觀點去掉。第二個叫自修, 會愛才是真愛,真愛需要學習,修不就是學習嗎? 我們不缺乏愛,中國的家長太愛孩子了,但是太不會愛孩子了,你不會愛,錯的方法就是虐待,什么叫愛?愛別人沒有負擔,愛別人讓人感受到,你看你對孩子的愛,對愛人的愛都是什么樣的?人家感覺到負擔,人家不愿意理你,這是愛嗎?這都是害。自救同意嗎?家庭教育不可逆,你的孩子出問題了,你能交給我嗎?家庭教育不可逆,一定要提前,提前了才不出問題,等到出問題的時候你后悔來不及 。 我們中國家長教育工程有兩套理論體系,一套叫做愛與幸福體系,一套叫158理論體系。 在座的家長我給你一個技巧,出去買書的時候注意,這么多年家庭教育這個行業理論體系很少,關鍵你們記住去書店買書,那些書上面寫著某某人編千萬別買,你只能買某某人著才行,這是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的,某某人編著也要慎重考慮一下。 我們愛孩子,是為了讓孩子離開我們的,20多年以后,他會成立自己的家庭,去承擔和傳遞一份新的愛,代表他,從他的原生家庭帶到新生家庭,如果他的新生家庭有愛的話,他的孩子又會把這種愛傳遞到下一個新生的家庭,夫妻關系是相濡以沫的,親子關系是相望于江湖的,為什么這樣說?血緣關系是亙古不變的,你不需要努力它都一樣的可以維系下來,你不關心孩子了,他可能有空間更大的發展,你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夫妻關系上,因為夫妻關系在現有社會下是非常脆弱的,大家敢保證自己不離婚嗎?我們愛孩子是為了讓孩子離開我們,所以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到你的心目中放到第一位,如果你把孩子放到第一位,你把孩子當成你的最愛的話,你會有嚴重的戀子情結,會有糟糕的婆媳關系,會有失諧的家庭氣氛,是有戀父戀母情結,今天我不展開講,明天早上我跟大家講,好嗎?我們那個課叫家庭幸福和夫妻關系調適。 鄭委:我有幾段話,因為你是專業的播音員了,能不能幫我念一下,好,第一個是兒子口訣,爸爸才是媽媽最愛的人,我不是;第二個是女兒的口訣,媽媽才是爸爸最愛的人,我不是;第三個是爸爸的口訣,女兒,爸爸愛你,但媽媽才是爸爸最愛的人,因為她才是陪伴我一生的人。第四個是媽媽的口訣,兒子,媽媽愛你,但爸爸才是媽媽最愛的人,因為他才是陪伴我一生的人。(掌聲) 第二個關鍵點叫幼小銜接,這是我們義務教育一個核心的問題,6到8歲,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這個階段你一定要站出來幫助孩子,幼兒園的孩子現在都是多動,都是自由吧,他是素質教育,是西方的教育,越好的幼兒園現在越西方化,但是我們的應試教育沒有改,所以很多的孩子進入小學以后他不適應。很多孩子受不了,生理上受不了,心理上受不了。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如何學習沒有人教,如何寫作業,如何復習,如何預習、如何上課沒有人教他,他自己靠悟,悟出來前五名,悟不出來就麻煩了。在一二年級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家長和老師雙重虐待他,慢慢的孩子永遠失去了學習興趣.所以這是第二個階段叫幼小銜接,大家要重視。 第三個階段我們叫疏導青春,青春期的教育,青春前期主要是生理呀、衛生的教育。后面呢就會有心里、情感的教育,青春期的教育不是性教育,性教育早早就應該完成了,更重要的是安全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和心里的教育,老師做不到,只有靠家長。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叫性待業期,有了性的能力不能工作就叫待業期,這個時候有很多小知識告訴大家,比如女孩第一次來月經了,爸爸作為男人,這時候你該表示表示,拿出一張紙給孩子寫封信,親愛的女兒,非常祝賀你,祝賀你告別了童年,走入了青年是吧,你以后會更加漂亮,更加美麗,你學習可以更加用功,多少年以后,你肯定比爸爸媽媽還強。你想一個女兒在這個時候接到爸爸的一封信的時候,她會不會很踏實,覺得很正常,知道她有爸爸在背后站著,在青春期過程當中,她會不會把很多事情跟爸爸交流,或者信任爸爸,會不會?可以做到嗎,很多爸爸說不會寫,我們都寫好了,抄一遍,放到這里了,你們慢慢了解就知道了,我們可都做了很規范的標準,所以青春期的教育非常重要. 第四個階段叫戀愛和擇偶,我們現在跟高三畢業生在講,找對象是有很多客觀規律的,一定要找好。聽我說,找對象就是找原材料吧,原材料要不好,你一定會不幸福,原材料要好你也不一定幸福,同意吧?你還要經營嘛。所以在戀愛、擇偶里面我們有七八個關鍵點,文化的同源,文化上的門當戶對,不是地位,不是金錢,是文化上的門當戶對,我們明天還會講到價值觀的認同,兩個人價值觀得差不多吧,相差很大結不到一起,性格到底是相反好還是相正好啊,年齡怎么匹配呀?年齡還有生理年齡、社會年齡和心里年齡,三個年齡怎么匹配?包括同居、試婚應該怎么處理,這些事情都需要跟孩子講,如果不講的話只要選擇錯誤一輩子不幸福,選擇對了,再去經營就越來越幸福,所以戀愛和擇偶非常重要。 我們給大一的男生講,注意呀,別著急,你愛的人可能還上初中呢,因為年齡相差一點穩定嘛。跟女孩講,注意啊,別要等,大三、大四很多好的,趕快練習練習,保護好自己練習,為什么?因為你以后走上社會要跟男領導、男客戶、男朋友去交流吧,不只跟男士的交往,并不只是男朋友,你保護好自己多交往一些,最后選擇心儀的。 第五個階段叫幼稚婚姻,在結婚的頭五年一般都會面臨兩種轉變,一個轉變是從戀人到夫妻的轉變,一個轉變是從夫妻到父母的轉變. 第六個階段我們叫成長婚姻,結婚的第五年到第十五年,這個孩子進入幼兒園到小學階段,你會發現這個時候的女人非常之痛苦,因為她也要參加社會勞動,又要管家,又要管孩子,有這種感覺沒有?我們叫打了三份工,非常痛苦,而且現在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職業女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所以女人要管家、管孩子、管工作,壓力非常大。 第七個階段我們叫婚姻的15年到35年,我們叫中年婚姻,中年婚姻的多事之秋,你會發現現在離婚的高發期在這個階段是更高的高發期了。 我們人活著是為了愛,為了幸福的,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為了愛,為了幸福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提前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