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輪,英文wheel,4個,是用聚氨酯做成的。輪子有不同的直徑,形狀和硬度。小的輪子啟動快,但是后勁不足,適合作技巧;大的輪子可以比較容易的在不太平坦的地面上滑行。滑板輪也是有很大講究的。除了軸承的精度(如ABEC1,ABEC3,ABEC5,ABEC7等)對速度有影響外就要看輪子的性能了。 硬度 滑板輪通常是擦聚胺酯為主材料,聚胺酯在輪子中占有的比例不同,輪子的硬度也就不同。硬度為85A(A是指硬度)的輪子是比較軟的,適合于粗糙的路面滑行,滑行時聲音極小,對于喜歡蹬板逛街的朋友是不錯的選擇。但是85A的輪子,因為軟所以比較的不耐磨,而且做像側(cè)滑剎車之類的動作時很容易把間隔層弄斷掉。一般現(xiàn)在的滑手都選用97A-103A的輪子。這類硬度的輪子既適合在光滑的大理石上以及較平坦的路面,也適合U池,跳臺等道具。在光滑平整處如85A的輪子,也是沒有什么聲音的。透明或半透明輪不見意用103A,太硬了,會出現(xiàn)爆裂的情況,最好只用在全部是WOOD材料制成的道具上。
38-40mm的輪子用的人較少,輪子啟動、加速速度快,但是后勁小,適合于很平的路面。45mm-50mm的輪子,是馬路式最適用的輪子。52-60mm的輪子比較適用于各于道具上面用。因為在道具上做動作需要強(qiáng)大的動力,平地動作希望板越輕越好,而在道具上板重有時候可帶來更大的慣性和沖擊力,讓你飆的更高更遠(yuǎn)。在野外,60mm以上的越野輪更加適合。專業(yè)的山地滑板則是用橡膠的大輪子。
輪子的反彈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沒有什么參數(shù)可以參考。不過反彈越強(qiáng)過障礙的能力也就越強(qiáng)。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輪子反彈的性能如何,你可以做一個小小的試驗。拆下輪子里的軸承,你用力把輪子往地上一扔,反彈高的輪子,輪子會彈到天花板上,底反彈的輪子,只會貼著地面撲騰兩下。在光滑的地面上,也許,兩種輪子能跑的一樣快,但在稍遇到粗糙路況時,高反彈的輪子的優(yōu)越性,馬上就能展現(xiàn)出來了。 滑板輪子的演變代表著材料科學(xué)的革新,也見證了滑板運(yùn)動的發(fā)展,輪子演變史即代表滑板運(yùn)動發(fā)展史。 1955:滑板輪首次出現(xiàn)美國,拆自輪滑鞋的鐵輪。5010mm, 751963:“人行道沖浪者”復(fù)合塑料輪,50x30mm,86g,90a,由輪滑輪改進(jìn)而來,首次商業(yè)批量生產(chǎn)的滑板輪。 1973:pu輪首次出現(xiàn),由工業(yè)叉車輪胎材料制造,pu材料使得滑板者急速轉(zhuǎn)彎時不產(chǎn)生側(cè)滑,使現(xiàn)代滑板運(yùn)動的助產(chǎn)婆。49x30mm,59g,90a。 1976:精密軸承代替“散珠”,專門用于滑板的輪子誕生,輪子常設(shè)計為帶有很大的“唇”以增加附著力。58x70mm,167g,90a。1977-1983:魄翱專利“白骨”輪出現(xiàn)。該輪特點:高反彈雙弧邊,采用具有**性的高反彈聚氨酯材料,滾動更快,附著力更大,不再依靠巨大的“唇”。雙弧邊則有助于克服障礙, 轉(zhuǎn)動靈活。64x57mm,158g,85-95a。 1985:坡道輪:卡勃萊羅開始采用較硬的輪子在平滑的坡道和泳池表面上使用以更好控制附著力。直徑和重量減小以改進(jìn)加速性和反應(yīng)速度。60x40mm,117g,98a。 1988:垂直輪:直徑較大,寬度變小,為半管坡道優(yōu)化。豪客用來沖擊垂直滑的高度。67x36mm,113g,98a。 1989:街輪:“街道式(馬路式)”**強(qiáng)調(diào)減小輪子的重量,低重心和易滑性。57x35mm,76g,95a。 1992:街輪:直徑驟然減小,硬度增加,為花樣繁多的馬路式動作而演變。39-47mmx23-26mm,19-37g,97-101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