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醫生共126頁 作者:addbk 回復日期:2008-6-23 7:00:07 中醫偏方較多,我們這兒就有一位不知從何處淘換來治燙傷靈藥,效果顯著。門庭若市生意興隆,一個不懂醫的人以一劑密方一腳入醫門。而中醫真正的辨證大家卻少之又少,以我岳父癌癥來說,如羅兄所言找不到一合適的中醫而在我們本地最有名的一家西醫院醫生對病情說不出個一二三,只告訴我們:維持!維持!在他們的維持下死人天天有,一對新婚不久的小夫妻,丈夫入院不久就死了,妻子的哭泣振觸人心。其實中醫也好西醫也罷,時刻為患者著想努力提高技術,讓死亡少些,不要時刻惦記藥廠的那點反利,也許悲劇回少些吧! ================================================================== 中醫的偏方、秘方確實有,有很多療效顯著,藥到病除。這些都是祖上傳下來的經驗,如果后輩絲毫沒有創新能力,甚至沒有一點悟性,所謂的偏方秘方在他們的眼里就顯得異常神奇,秘不外傳,傳男不傳女。如果哪一代沒有了子嗣,這些偏方秘方注定要失傳。 叔叔說,我們祖上曾有一個專治骨折的秘方,藥一到,斷處立合,如果用藥過多,還會導致斷處骨質增生。這個療效可不是一般的神奇。到了我們曾祖父那一代,傳給我曾祖父的一位弟弟。但是這位前輩沒有兒子,秘方就此失傳。叔叔也會泡一些普通的跌打藥酒,就是我爺爺傳給他的。據說我爺爺不喜歡我父親,所以,父親什么也沒有學到。我當然也是什么也沒學到。 ?。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BR> 的確如此啊,很令人感慨,現在有很多的這些“秘方”都慢慢地消失了,我們家祖傳的是治療肛腸病的藥,傳給了母親,一般的痔瘡服用后就會萎縮回去,我的搞肛腸科的朋友都不相信,說痔瘡怎么會回去?后來是因為有關部門整頓,自己配藥需要批院內制劑號什么的,母親因為年齡大了,就索性不干了,回家休息,現在還常有人來找我求藥,我就求母親,母親就告誡我,一定是熟人啊,否則就按假藥論處啊。前兩天給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朋友討了一次藥,患者反應說第二天就不痛了,第三天痔瘡就開始萎縮了,周圍的人都大吃一驚。 但在制度的管制下,這樣的藥就會消失的。
- 作者:羅大倫 提交日期:2008-06-23 09:29 呵呵,等母親哪天把這個方子傳我了,我一定會把這個方子告訴大家的。實際上保守也導致了很多的有效的方子的失傳。 作者:羅大倫 提交日期:2008-06-25 07:57
呵呵!今天上網發現大家討論得如此熱烈! 秘方的事情是王思柳君提得正是時候,因為我寫許叔微的故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秘方的事情,非常有趣,所以是有感而發啊,大家可以看以后我寫的故事,最后的思考結果會在故事中的。
作者:rippzhao 回復日期:2008-6-23 14:26:53 樓主啊,那你快救命吧,我婆婆痔瘡厲害的要命,根本不能上廁所,每天要在床上躺半天,不然痔瘡就疼的不行,可否告知方子,郵箱rippzhao@sian.com.cn,如果不方便可否將藥郵寄,我在北京,如果同城,也可上門取藥。可否?多謝! ?。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BR> 您好!您的郵箱發不過去啊,可以把您婆婆以前檢查的結果發到我的郵箱,還有她現在的癥狀,以及年齡,是否還有其他疾病等資料。我的郵箱luodazhong@sohu.com我會把肛腸病的治療方法發給您的。
- 作者:羅大倫 提交日期:2008-06-26 06:15 許叔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無錫? 無錫的旅游景點非常的多,在輕拂的春風里,游覽太湖的美景,實在是一件賞心悅目之事。 如果您很偶然來到太湖邊的馬山,很有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幽靜的地方,它叫小墅村,這個地方后面是青山,前面是浩渺的太湖,仿佛是世外桃源一樣。 在這里您會發現幾間瓦房,很古樸,似乎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很久了。 周圍靜悄悄的,房門上滿是灰塵,顯示世人早已經將這里遺忘了。 這個宅院的大門是青石做的,上面有四個字的匾額,寫著:“梅梁小隱”,輕輕推開塵封已久的大門,再往里面走,我們會看到廳堂上懸掛的匾額“名醫進士”四個字,這四個字,是韓世忠寫的。 韓世忠?是當年在黃天蕩以八千宋軍大破金兀朮十萬人的韓世忠嗎? 回答是:就是這位韓世忠寫的。 那么,這個“名醫進士”又是誰呢? 這位被稱為“名醫進士”的,就是宋朝著名醫家:許叔微。 附近的老百姓會介紹:他們兩個人當年關系好著呢!韓世忠經常乘著船,從水路來,到這里和許叔微喝幾杯,感慨一下人生呢。 是嗎?你也許正在遲疑。 一陣清風吹來,您回過頭,恍惚間會感覺仿佛看到了一個場景:他們兩個人,坐在太湖邊,把酒臨風,須眉皆動,宛若畫中人物。 您再眨眨眼,幻覺消失了,那是近一千年前的場景啊。 于是,您一定好奇,這位許叔微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醫生呢?他都經歷過一些什么樣的事情呢? 好吧,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宋朝,來看看這位許叔微到底有著怎樣的一生吧! 公元1091年。 北宋。 真州(現在的江蘇儀征)。 瘟疫大行。 在一個普通的人家里,一個男子正躺在床上,虛弱地喘著氣,床邊坐著的,是他的年僅十一歲的兒子,這個孩子端著湯藥,正等著父親起身喝藥。 這個十一歲的小孩子,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少年時的許叔微。 他的父親患了瘟疫,已經很嚴重了,醫生開過了藥,但是病勢卻一天天地加重了起來,已經昏迷了幾次。 小小的許叔微感到了從未有過的一種恐懼。 父親的嗓子已經嘶啞了,口干得直想喝水,在喝了藥以后,卻又昏迷了過去。 許叔微的母親趕快去請醫生,但醫生說現在患者太多,看不過來了,于是母親只能悲憤地空手而歸。 在夜半,父親忽然醒了,此時過度疲乏的母親正在隔壁打盹,只有小叔微趴在父親的床邊,他也一下醒了。 父親好像忽然恢復了健康,臉上帶著輕松的表情,說話的聲音也正常了,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望著小叔微,輕聲地說:“叔微,你以后,長大了,會長成什么樣子呢?” 小叔微看著父親,忽然微笑了起來:“像父親的樣子啊。” 父親輕輕地拍著他的頭,說:“好啊,不過,無論做什么,一定要讀好書啊,讀好書,做好人,就夠了。” 小叔微慢慢地點著頭。 父親:“一定要記住啊,讀好書,做好人?!?BR> 然后,父親睜大了眼睛,用慈愛的目光一直望著小叔微的臉龐,仿佛想把兒子的面容刻在心里。 這樣望了許久,然后閉上了眼睛。 凌晨,凄厲的哭聲從許家傳出,許叔微的父親去世了。 許家只剩下小叔微和母親了,兩個人相依為命。母親由于過度勞累,身體也顯得很虛弱,但是為了使小叔微不太過悲傷,母親在小叔微的面前表現得很堅強,似乎自己能夠扛起生活的重擔,但小叔微能夠聽見母親在夜里因為思念父親而痛哭的聲音。 “叔微,媽媽一定能夠帶你好好的過日子的?!边@是最近母親常說的話。 但是,有一天,叔微忽然發現母親坐在廚房的地上(忽一日氣厥),牙關緊閉,嘴里有涎液流出(牙噤涎潮),無法說話了,小叔微嚇壞了,趕快跑到附近的醫生那里求救,醫生來了后,看了一下,說:“這是中風啊,需要趕快使用瀉下之法!”于是開了瀉下的大通圓(宋代醫書中的“圓”就是現在的藥丸)三粒,給母親服下。 醫生走后,叔微的母親開始痛瀉,瀉了幾次后(大下數行),感覺人就已經精神渙散了。 小叔微已經傻了,對于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來講,這樣的兇險之事已經超出他的思考范圍了,怎么辦?。空媸鞘譄o策啊! 夜里,小叔微端起給母親熬好的粥,想送到母親的床邊,就在一進屋子的時候,他看到母親的眼睛正望著自己,慢慢地將手伸向自己的方向,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母親的眼神仿佛在說:對不起啊叔微,娘沒法在陪著你繼續走了。 小叔微立刻哭了,扔掉了碗,伸出手想去夠母親的手,可是自己卻仿佛一點力氣都沒有,母親的手似乎越來越遠,怎么也夠不著?。?BR> 淚水從小叔微的眼睛里噴涌而出,積攢已久的哭聲終于從他的喉嚨發出。 但是憑一個小小的許叔微是解救不了母親的。 當天夜里,小叔微的母親也去世了,距離他父親去世還沒到一百天。 他后來自己說:“百日之間,并失怙恃”。 就這樣,十一歲的許叔微稱為了一個孤兒。 在把母親葬在了父親的墳旁以后,許叔微一個人站在空曠的山坡上。 現在,他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了,以后的一切都將靠自己了。 從此,他將不再有父母之愛,他將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驚濤駭浪。 許叔微,你能承受得了嗎? 許叔微緊緊地閉著嘴唇,望著遠方,一言不發。 沒人知道他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我覺得他用他一生的行動給我們做了回答。 現在的小孩子十一歲的時候還在上小學,基本上不會考慮生活方面的壓力,城市里的孩子還可以撒撒嬌讓家長周末請自己去撮頓麥當勞肯德基什么的,但是在同樣的年齡,十一歲的許叔微要準備自己生活了。 許叔微很快就分析了自己目前的角色,他首先確立了自己的方向,第一是一定要讀書,像父親臨去世時囑咐的那樣,讀好書。 吃飯應該沒有問題,古人多是一個族群一個族群地聚居在一起,這也就是為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互相幫助,像許叔微這樣的孤兒,會有族群里的長輩來照顧的,送點米什么的,不至于餓死。 許叔微給自己定下的另外一個目標就是要看醫書,他在自己寫的書《普濟本事方》的序中說道:“及長成人,刻意方書,誓欲以救物為心”,他自己說的是長得稍微大了些才看醫書的,但是從他治病的醫案中標注的時間來看,他三十多歲就已經到處治病,而且手段很高,這說明他應該很早就開始看醫書了。 父母因為疾病而去世到底在許叔微的心里造成了多大的創傷,我們現在沒法兒想像了,但是從他后來所做的事情來看,因為父母的去世,他立下了一個很大的誓言,這個誓言就是,一生免費為老百姓看?。?BR> 最后,他實現了自己的這個誓言,從他開始看病到他去世,他始終沒有受過患者的錢!從這種近乎宗教布施式的診療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人毅力之巨,發心之大。 信念,可以使人做出不可為之事。 好了,許叔微同學開始學習了。 課程當然是大家都要學的科舉了,放在桌子下面偷著看的不是連環畫,而是醫書。 一個孤兒,學習會是一種什么狀態呢? 估計沒有人知道了。 但是我恰巧在他寫的一個醫案里,看到了他描述自己少年時讀書的情景。 事情是這樣的,許叔微在《普濟本事方》中說自己的身體在長大后有個毛病,就是停飲,什么是停飲呢?簡單地說就是水喝了以后感覺總是下不去,總是在胃口里面堵著。許叔微是怎么說自己的這個病的呢?他說他在少年時讀書,夜里面要寫作文(夜坐為文),估計是老師留的作業,他的坐姿不正,總喜歡左面身子趴在桌子上寫(按:估計學習負擔很重),所以他感覺這個飲食在胃里好像都偏向左邊了,到了半夜以后(按:看來學習負擔不是一般的重),覺得自己很疲乏了,這還不能睡,要喝兩杯飲料提提神,結果喝完了再看一會兒書,等到睡覺的時候又是偏向左邊躺著,結果一開始年輕時沒什么,三五年后開始覺得水喝下去以后都是從左邊下去的,胃口也不好了,經常往外嘔酸水,更嚴重的是,每到天熱的時候,他的右半個身子出汗,左半個身子根本就沒有汗,是干燥的,您說這病有多怪。 看來孤兒的日子是難過啊,如果有家長管著,會讓他用這種不正確的姿勢看書嗎?而且還是三五年的時間!可見,有家長管的同學們,雖然他們嘮叨了點兒,但是那也是種幸福啊!實在受不了嘮叨了,就想想許叔微同學吧! 后來怎么著了?后來許叔微找了好多名醫,也翻了好多書,都沒治好,再后來一想干脆,自己創個思路吧,這不是水病嗎?什么能治水呢?脾能治水啊,中醫里面說脾屬土,土克水,所以治療水病補脾土是一個思路,于是我們的許叔微就只用一味中藥,那就是蒼術,這是味補脾利水的藥,他搞了一套很復雜的炮制方法,大概是把蒼術搞成末,然后將大棗肉和一點香油絞成泥(估計這個棗泥的味道夠怪的),再把蒼術末和棗泥做成藥丸,每天吃,結果是這個病就好了,全身也出汗了,胃口也好了,也不吐酸水了,連視力都提高了。 事后,許叔微很有感觸地對大家說,家長管你們是對的啊,看書的姿勢要端正,不能偏向一邊(故知久左不可伏向一邊),需要多起來活動活動(時或運動),再順便做個眼保健操什么的。 看來,許叔微少年時讀書那是下了苦功夫的,開個夜車那是家常便飯,在沒有家長用監視器監督的情況下,全憑自覺,那是很不容易的,要擱我們某些同學,早玩游戲去了。 這個孤苦伶仃的孩子,在空蕩的房子里,獨自一人深夜讀書,這是一幅什么樣的場景呢? 一個孤兒,沒有生活來源,那連吃的都會成問題,就更別說營養了。 這種情況可以參照比許叔微早些年的范仲淹,范仲淹父親去世了,有母親,但母親改嫁了,范仲淹就在一個大廟里自己讀書,也很苦,自己拿點兒米,每天熬一點粥,當粥凝了的時候,把粥劃成四塊,一天四頓飯,就是這四塊粥,哪兒有什么菜啊,有個同學的父親是當官的,一看,天啊?你都吃的這叫什么啊,于是很同情范仲淹,就從家里帶來了好菜,給了范仲淹,心里想,這下你解饞了吧?結果到了第二天,一看,好嘛,這菜一口沒動,都腐壞了,這哥們急了,怎么著?瞧不起我? 范仲淹說:“不是我瞧不起你,而是你要體會我的心情,我也是人啊,也會愛吃好吃的東西啊,我一旦嘗了一口這個好吃的菜,我怕我明天會吃不下去我的粥的?!?BR> “?。?!”同學都暈了。 范仲淹:“我未來的苦日子還很長啊,所以,不要再送我好吃的東西了,我要把苦日子堅持過下去。” 這下我們明白了吧,人家是吃過苦的,所以才發下大愿為老百姓做事,才一輩子行得正,走得遠。 我常常想,在這種營養狀態下,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嗎?難道一個人的學習狀態還能保持最佳嗎?可是你看人家范仲淹、許叔微分明又都學出了那么高的成就,看來,營養并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一個人心中的信念,才是最關鍵的啊。 就在這種苦讀的日子里,許叔微慢慢地長大了,成為了一個青年人。 但是,我們許叔微同學點兒特背,一步入社會,就碰到了一個亂七八糟的世道。 宋徽宗上臺了,蔡京也當權了。 宋徽宗這個人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了,是個超級不靠譜的皇帝,畫畫特好,還在宮里當教授教學生畫呢,字也特好,細長的,跟骨頭棒似的,瘦金體。就是皇上當不好,白天上班總想著晚上從地道溜出去找李師師。什么玩石頭、踢足球都是打那會兒炒起來的。 總之當時似乎是全國陪著這位爺一個人玩,大家都忙著發現祥瑞的東西,見天兒的發現哪里又從天上掉下來塊石頭,上面寫著:“宋徽宗真?!边@種字句,而宋徽宗也特相信這是真事兒,還賞呢。 在這種氣氛中,許叔微來到了京城,考進士,據說連考了幾次,都沒考上。 沒考上可是沒考上,他的醫術卻在京城露了一手。 原來是權臣蔡京病了。 也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反正蔡京這病倒是總能使一些醫生成名,另外的一次有病是蔡京患了便秘,有的醫生要用大黃,蔡京死活不同意,覺得太遭罪,這時候有一位叫史載之的醫生(按:歷史確實記載之了),診了脈后,只用了一味藥,那就是紫菀,是入肺經的藥,該藥能夠溫肺化痰,用這個藥給蔡京服用之后,蔡京的便秘就好了,在中醫這叫提壺揭蓋法,意思是說上面的氣一通了,下面也就通了,從此史載之名聲大振,當然,這位也確實是高手,現在還留下了一部他的方書呢,叫《史載之方》,現在書店有賣的。 許叔微這次碰上的不知道是什么病,沒有什么記載,總之是說許叔微開了藥后,一晚上就好了(一夕瘳)。 蔡京大喜,嘿!小兄弟,有兩下啊,怎么樣,以后跟著我混吧(京喜,欲官之)。 許叔微這時候剛剛落榜,心里很不痛快,心想,我通過這種手段得到個一官半職,多不光彩啊,難道我忘記了父親的囑托了嗎?要做個正直的人啊。 這樣想著,就跟蔡京說了:對不住了老大,我還是自己憑本事混吧,再見。 于是,拂衣而去,飄然離京。 此一去,竟然是天地暗換。 當他再來到京城的時候,京城已經是杭州了。 當他真的中進士的時候,也已經是南宋了。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177492/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