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醫生共126頁 作者:pm3132 回復日期:2008-10-28 21:48:25 請教羅老師:張仲景<傷寒論>序言:"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這句話該怎么理解?謝謝 =========================================================== 大意是說,如果閣下能探究醫圣撰寫的《傷寒論》,對于治病的要領就差不多能領悟一大半了。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磥砉湃舜蠖嗨烙趥?,而醫圣治療傷寒病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醫圣自爆其短,正所謂古人誠不我欺,自欺欺人的還是那些江湖郎中罷了。 ?。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BR> 這位朋友前一句理解正確,后一句理解錯誤。 后一句是說,張仲景在看到了自己家人死亡了很多以后,才奮然研究醫學的,不是在學了醫以后,把自己的家人治療死了一大半。 這就好比我寫過的那些醫生,是在家人去世后,發誓學醫的,并不是學醫以后,把自己的父母治療死的。這位朋友用這個來說中醫的治病率低是不合適的。 因為網絡里有很多朋友是不了解《傷寒論》的,所以我給解釋一下,免得被錯誤的說法給誤導了。 作者:羅大倫 提交日期:2008-10-29 07:40 作者:grimace 回復日期:2008-10-28 23:18:58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 =========================================================== 這幾句正是當今網絡上眾多江湖郎中的寫照。不過這些郎中連病人的面都未嘗一見,已經大開其方,比醫圣所寫更加不堪。 ?。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剑?BR> 這位朋友這里說得好,我正好要說明一下,最近我在郵件的回饋中發現,有的網友拿著我開的方子就自行服用了,這是不可以的,我開的方子是個思路(我絕大多數時候不開方子,只寫陰虛陽虛等),各位網友一定要到當地的醫生那里去診斷,可以參考我的意見,也可以完全不參考,因為當地醫生診斷的更加全面,這樣才能保證診斷的準確性,因為個體是有差異的,一定要四診合參才能最切合病情,希望各位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這兒問題我也自律。特此聲明。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這是所有的婦女在服用中藥的時候要注意的,如果有計劃這幾天懷孕,就不要服用中藥,這會影響胎兒的,因為中藥是只針對你的個體特性開的,醫生在開的時候并沒有考慮你胎兒的情況,如果你在服用中藥的期間同房,那么記住,之前就一定就不要服用中藥了。這個要提醒所有的女士們。
作者:羅大倫 提交日期:2008-10-30 12:32 磨煉之路 此時的李中梓,雖然下了學醫的決心,但是,他還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因為還有科舉要考,那個年頭,考科舉就跟現在的的高考似的,也是讀書人的第一選擇,李中梓采取的方式是一邊看醫書,一邊看科舉書,結果卻很不樂觀,顯然是兩者的進步都不大,科舉考了九次,都沒有中舉,僅僅獲得了副榜貢生,為什么呢?因為李中梓這個人很直率,寫的文章很是高標,這和八股文中規中矩的文風不協調,所以批閱卷紙的老師們感覺很是不爽:這都寫得什么啊?你以為你是韓寒啊,不及格! 這讓李中梓非常的郁悶,在這種不斷的考試的生涯中,自己可就不再是個神童了,已經變成一個二十好幾的留級生了,這反差也太大了點兒吧?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不止是郁悶了,可以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和刺激。 在李中梓二十四歲的那年(公元1612年),他的哥哥李中植又病倒了,這下可把李中梓給急壞了,因為這個家里,現在就剩下這小哥倆了,兩個人相依為命,渡過了這么多的歲月,那感情可不是一般的深啊,現在哥哥病了,直把李中梓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啊。 怎么辦?自己開方嗎?還不行啊,自己學的這點兒醫學知識哪兒夠啊(這個時候看出來自己的學問不夠了)?那怎么辦???趕快找醫生唄。 最后,醫生找來了,開了方子,服用以后,沒有見到效果(倉促求醫,半為藥誤),最后,哥哥李中植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他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望著自己的弟弟,流著眼淚說:“弟弟啊,我要到父親母親那里去了,留下你一個人在世上,你一定要自己保重啊!哥哥再也不能照顧你了……” 李中梓此時簡直是萬分悲哀,他哭著說:“哥,你不會的,你一定會好起來的!” 但是,事實竟然如此殘酷,慢慢地,哥哥的手在李中梓緊握著的手中,變得冰冷,他帶著對弟弟的牽掛,離開了人世! 李中梓此時肝膽俱裂,他用全身的力氣緊緊地握著哥哥的手,無聲地慟哭! 難道自己這算是學過醫嗎?難道自己每次面對家人病危的時候,就是這種表現嗎?! 自己拼命考科舉,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讓家人更加幸福,可是,現在哪里還有家人了???!自己走的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 不要再猶豫了李中梓,下決心吧!選擇自己正確的道路吧! 李中梓痛定思痛,他現在了解了這種失去親人的刺骨的疼痛,他明白,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在遭受這種折磨。 “我要盡我的全力,讓周圍的人不再經受這種痛苦!”他暗暗地發誓。 從此,二十四歲的李中梓徹底地放下科舉書,開始重新拿起醫書,攻讀起來。 但是,這次的攻讀卻是那種“頭懸梁、錐刺股”式的苦讀了,因為,他的父母、兄長、妻子的形象經常出現在他的心里,他甚至都能夠感受到他們期待的目光。 等著吧,我的親人們,等著吧,病痛中的人們,我一定會成功的! 拂曉的陽光,從窗紙透射過來,照在李中梓的案幾上,空蕩蕩的房間里,李中梓筆直地挺著腰桿,還在看著醫書。 就在這樣苦讀的日子里,時光飛快地流逝了。 十年以后 徽州太學方魯儒的家里。 青瓦白墻,庭院深深。 在內室里,很多人都屏息站立,圍在床前。 方魯儒躺在床上,臉上表情痛苦。 一個三十來歲的青年人在給他診脈,面容嚴謹而又從容。 這個年輕的醫生,就是一代名醫李中梓,此時,他已經是嶄露頭角了。 這位方魯儒同志患的病是腰膝疼痛,精神疲倦。其實患這個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一開始的時候,找了些醫生,醫生們一聽,什么?腰膝疼痛?甭問啊,這是腎虛啊,一個字:補!兩個字:補腎! 于是就很順手地開了些補腎的藥物,尤其是當這些醫生聽說這位方魯儒同志腰膝還感覺冷的時候,更是覺得掌握了確鑿的證據:這明顯就是一個腎陽虛嘛,來,愚弟給您多加些附子和肉桂! 這藥看著似乎挺對證的,可是在服用了兩個月以后,我們的方魯儒同志卻感覺有些不對頭,為什么呢?原來他就覺得自己怎么越服這藥,就越覺得腰膝發冷啊,而且四肢痿軟得也更厲害了。 這位方魯儒同志是搞教育的啊,對中醫不懂,只好又把這些醫生給請來了,這些醫生一看,什么?腰膝更冷了?這說明藥力不夠啊,病重藥輕啊,調集大部隊,來進行總攻! 于是又加大了溫補的力度(遂恣服熱藥,了無疑懼),開始了大規模補腎活動。 結果讓老方同志很是遭罪,這個病就越來越重了。 老方很是憤怒:誰,誰說中醫好的?我看中醫就是偽科學,太可恨了!越吃越重,我不瞧大夫了! 別人就勸了:您別生氣,回頭等您身體好了,鎮東頭河邊有幫人在那兒一邊溫酒一邊辯論呢,您可以去參與一下,不過現在還是得看醫生,這中醫和中醫啊,很不一樣,有的醫生一看就準,有的醫生卻不準,這區別就在……(這位撓撓腦袋沒有想起來,我替他說吧,就是中醫診斷的水平上,有的學好了,就看得好,有的上中醫診斷學的時候光逃課了,所以一看就錯)。 老方同志經人這么一勸,本來想提起筆來寫幾篇揭露中醫是偽科學的文章來著,想了想,也是,等身體好了再和中醫戰斗也不遲,就讓下人接著請醫生。 結果就把李中梓給請來了。 李中梓來了以后,沒有理會老方同志的情緒,坐下來就開始給他診脈。 各位,李中梓擅長的是什么呢?診斷學啊,后來他的著名的《士材三書》(李中梓字士材)的第一本書就是《診家正眼》,里面主要講得就是脈法,李中梓痛恨于自己的家人被誤診了,所以在中醫診斷上下了大功夫,他的脈法那是當時的一絕啊,要么人家怎么就把自己的侄子李延罡培養成了脈學專家,而且還寫出了《脈學匯辨》這本專著呢,人家擅長的是脈診啊。 李中梓手一搭脈,沒有什么感覺,各位,中醫在診脈的時候手指的用力是有講究的,一開始要輕輕地按,這是取的浮脈,如果有些外感病,此時的脈就非常的明顯了,然后用一半的力,這是中取,一般人的脈位應該在這里,這里的脈象是很關鍵的,再使勁,就是沉取了,這是診斷里病的,一些病位較深的病,要從這里看出。 這位老方同志的脈是“脈伏于下”,什么意思?就是李中梓沉取都沒有取得,是再使勁,推筋按骨,才摸到的脈象,這種伏脈說明了什么?李中梓在《診家正眼》中說:“故其主病,多在沉陰之分,隱深之處”,他還說有的病是“火邪內郁,不得發越”,有的是“陰氣壯盛,陽氣衰微”,因此要分清楚陰陽和寒熱兩個極端。 那么李中梓的手指在伏脈中感受到的又是什么信息呢?是振指有力。 大家這回該清楚了吧,這么有力的脈象,絕對不是陽虛,陽氣快沒有了的脈象,這是火郁于內的脈象,火在里面出不來了,此時外面的冷都是假象啊,中醫的術語說這是“真熱假寒”“陽盛格陰”啊,千萬別被蒙蔽了。 李中梓當時就提出,這要使用瀉火的藥物來治療。(欲用苦寒之藥) 老方同志一聽,更暈了:我說什么來著?是偽科學吧,我身上都這么冷了,還要瀉火?你有沒有點科學的精神?。恐啦恢涝谖覀兛茖W領域里寒和熱是對立的?。坎环?。 結果愣是挺著,沒有服藥。(駭而弗從) 李中梓也沒有辦法啊,只好退回。 等到半個月以后,李中梓又被請來了,原來是老方同志受不了啦,身上是越來越冷,這么下去太難受了,干脆,我也不管了,還是你來看吧。 李中梓再次診脈,果然熱勢越來越旺了,他就問老方,說:“我說你體內有熱,你不相信,但是如果有熱,應該有兩個征兆,一個是你的小便,一定是非常的黃,另外一個是你不喜歡喝熱水(因為體內太熱,人體本能地排斥熱的飲料)?” 老方同志仔細一琢磨,對啊,我的尿是很黃,我也的確不喜歡喝熱水,看來還真有可能? 于是這才同意讓李中梓開方試試。 李中梓開的方子是:黃柏三錢、龍膽草二錢、黃芩一錢五分、黃連一錢五分、梔子一錢五分、生姜七片。 這個方子里面都是些苦寒的藥物,是清三焦之火的,黃柏清下焦之火,龍膽草清肝膽之火,黃芩清肺經之火,黃連清心經之火,梔子是瀉三焦之火從小便而出。李中梓說是用生姜做藥引子,為向導之藥。 這種方法是朱丹溪等醫家的路子,李中梓是寒熱兩大學派都吸收,在他這里沒有什么派別,該用什么就用什么,他是中醫歷史上非常全面的一位醫家。 這個方子趁熱服下去之后,沒多大一會兒,老方同志就覺得腰間開始松快了,服了三付以后,那些很痛苦的腰膝疼痛,就消失了。(三劑而痛若失矣) 然后,李中梓給老方同志調理了一下,用的是人參固本丸,每天服用二兩。 一個月后,老方同志就痊愈了。 病好了以后,老方同志逢人就打聽,那個溫酒聊天的地方在哪兒啊?我怎么找不著??? 各位千萬不要以為這種“真熱假寒”的情況是少見的,其實很多,前些日子有個網友說:朱丹溪不是大家,他用苦寒清熱,傷了陽氣,錯誤很嚴重。其實這是對朱丹溪的偏見,后來有些醫家這么說,現在很多學習中醫的就跟著這么說,其實這都是沒有怎么經過臨床的人才會有的想法,在臨床中,寒熱兩種情況都會,不可偏廢一邊,各位經過多了就知道了。 我順便拿自己的家人來說事兒,我的母親當年患上了腎小球腎炎,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患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患的(其實也有些遺傳因素),整天光顧著忙工作了,后來因為不停地感冒發燒,一檢查才發現的。當時尿檢紅細胞滿視野,腰酸欲折,在我們當地的最好的西醫醫院里住院半個月,打抗生素,尿中白細胞是沒有了,但是紅細胞依然是極高。最后出院的時候,主治醫師和我談話,說你母親血壓高、血糖高,所有的不利因素都有了,這個病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以后會一步步進入腎衰階段的。(西醫第五版《內科學》寫到:“慢性腎炎病情遷延,病變均為緩慢進展,最終將至慢性腎衰竭?!保?BR> 記得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治療過腎病,聽了以后很悲觀,和父親在外面的飯館中,按照醫生的話交代以后,父親都哭了。 出院回家的時候,母親是被攙扶著上樓的,其虛弱如此,在家里就是一個冷,比別人多穿幾層衣服,永遠是最厚的襪子,還要穿幾層,晚上睡覺自述腿冷如冰,要暖水袋才能睡覺。 當時母親的朋友有些是各醫院的中醫主任等人,給開了補腎的藥物,也不見好。 就在那個前后,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辦了趙紹琴教授經驗培訓班,我就托人報名來學習了,趙老是中醫溫病大師,中醫腎病領域的權威,他的觀點是腎病很多情況是熱邪潛伏在腎經,不是寒,不要溫補,不要補腎,我學習了以后,恍然大悟,回到家里,就給母親開了涼血活血的方子。 當時母親的舌質鮮紅,無苔,脈數。但是母親開始不同意,說冷成這樣了,還要涼血(母親也是中醫)?該用熱藥啊。 后來做了工作,就服用了我的藥,結果從服藥開始,尿中的紅細胞就每周開始下降,很快就在鏡檢下剩下七八個紅細胞了,這樣沒到一年,這個腎病就徹底的痊愈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尿檢一直完全正常)。 等到病好了,母親才感到身上都熱了,也不用穿那么多的衣服了,現在我回家,看到母親穿得比我都少,再也不用穿大棉鞋了,整天出去和老太太們彈琴,跳舞,是個積極的文藝活動分子,她自己說,現在的身體比患病前要好很多倍,身輕體健的,妹妹在家里生孩子,全靠七十多歲的母親一個人忙。 母親經常說:我給了兒子生命,兒子現在又救了我一次。 其實我從醫以來治愈了很多患者,但是我最自豪的,真的就是給母親的這次治療,因為我當時真的體會到了母親倒下時心里的痛苦,后來痊愈后我心里的欣喜也是加倍的。 這就是我為什么吧朱丹溪放在故事的第一個醫家的原因。 別說人家的理論如何的傷陽氣,如何的不合理,那是你沒有見到這樣的患者,或者你根本就給誤治了,要知道朱丹溪的理論也是可以救命的,中醫歷來講究的是對癥下藥,對寒證有熱藥,對熱證有涼藥,此為不易之理,各位千萬別跟著亂喊,奔著一頭就去了,別學偏了。 順便說一句,現在出版了一本《趙紹琴溫病講座》的書,是根據趙老的講課內容整理的,還附帶講課的光盤,各位如果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醫溫病大家,看看這本書就知道了,講得那叫一個精彩。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177492/1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