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家級名老中醫,鼓樓中醫院原院長陳文伯
2011年10月24日播出《小秘方 大療效》1——高血壓與冠心病
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文伯老先生比較推崇的是腎命學說,腎受五臟六腑之精氣而藏之,腎為人身之本,生命之源。 但是腎命學說并不代表一味的補腎,原則應該是調腎。該補的時候要補,該瀉的時候要瀉。剛才我們所說的高血壓和冠心病,看似一個和血管有關系,一個和心臟有關系,但是它們的根源都在于腎。 《黃帝內經》里面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眩暈是肝的氣血陰陽平衡失調,肝失所養引起的,屬于肝風內動證。 陳老有一個經驗方,對85%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都有效,而且安全無副作用。 既然冠心病是由于心陽不足造成的,那么追溯根源的話,就是因為腎陽不固,不能溫通心陽,所以治療冠心病的話,通經活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溫腎陽。 如果冠心病突發發作,身邊沒有藥的情況下,可以推內關,不是單純的點按,而是自下而上推壓內關穴。 冠心病突發急救穴位:內關穴
![]() 麝香是中樞神經興奮劑,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止痛的效果。《本草綱目》記載,麝香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 《小秘方 大療效》5---被扔掉的中藥(2)——糖尿病
近年來,糖尿病的患者人數在不斷的增加,而且越拉越趨于年輕化。眾所周知,糖尿病本身其實并不可怕,但是糖尿病的并發癥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疾、糖尿病腎病等卻非常可怕。陳老指出,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壓、心臟病的幾率比非糖尿病人多出數倍。 陳老正在醫治的一位海南的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因為反復清創已經肉爛見骨,整個腳后跟都只剩骨頭了。其實,中醫在治療很多外創的時候和西醫并不大相同,中醫講求“煨膿生肉”。意思是,在患者的外創上有很多膿的時候,并不用把它們清理得太過干凈,因為膿是正氣和邪氣相爭的產物,又膿的出現恰好說明人體還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這個時候如果用酒精等刺激性藥物清理得太過干凈,有可能造成大量失血,從而使人體喪失僅有的抵抗力。留著部分膿與傷口一起長,傷口好得更快。陳老在醫治這味海南患者的時候正是用的這種辦法。當然煨膿的同時,也要使用大量補氣血的藥物,此外還要加上陳老獨門自制的藥油,而這個藥油的載體正是我們平時拌涼菜使用的香油。陳老一再強調,不要小看生活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萬物皆可入藥。而香油自古以來就被中醫大量使用,因為其有去腐生肌、清熱解毒的妙用。在陳老的精心醫治下,海南的這味患者的足后跟已經長出厚度為1厘米多的肉來,并且長出薄薄的皮膚,陳老估計再有2個月左右便可完全治愈。陳老指出,大部分的糖尿病人,因為氣血虧虛,皮膚一旦出現小的破口,便久久不能愈合,容易造成進一步的潰爛,導致嚴重后果。針對這種小創口,陳老給出了獨家的外用小秘方“三黃藥面”。
陳老向大家介紹,糖尿病在古代被稱作是三消,即上消心肺,中消脾胃,下消腎臟。針對糖尿病的病理,陳老獨創了味甘不苦的甜藥,使得糖尿病人不會因為長期喝苦藥而不能堅持。在節目了,陳老特意精簡復雜藥方,給出了一個針對糖尿病前期至中期病人有很好降糖效果的小復方。
另外,陳老還貢獻出自己平時的養生粥的配料單。
最后,陳老推崇腎為人體之本,要想養生先要養腎,因此教大家兩式鍛煉的招數,搓腰眼和點涌泉穴。而針對糖尿病人的“三消”,陳老則教了大家一式揉胸揉腹的動作,即胸部、胃部、少腹部,從上至下一瞬時針方向各揉八八六十四次。 2011年10月26日播出《小秘方 大療效》3--頭疼可能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頭疼。國家級名老中醫陳文伯和學術傳承人陳新做客《養生堂》,告訴您,頭疼一般有三種原因,外感、內傷和外傷。 外感就像是受風、受寒,都可能會導致氣血不通,從而出現頭疼的情況。內傷和情志思慮相關,思慮過多,就容易引發頭疼。而外傷比較好理解,比如車禍或者一些外部因素引起的損傷統稱為外傷。綜合以上三種因素,可以解釋各種各樣的頭疼癥狀和問題。 有一個穴位,可以迅速緩解頭疼。列缺穴取法:大拇指對著這個腕骨,然后兩手交叉,食指對著這個小骨頭,稍微平有一點小凹陷處,這就是列缺穴。具體做法:雙手交替按揉列缺穴120次,可以起到緩解頭疼的目的。 陳老在節目現場還和大家分享了一個用于治療頭痛的家傳秘方,叫全蝎定痛散。具體配料如下:全蝎30克,麝香1克,冰片1克,人工牛黃1克。制法:混合在一起研磨,可過120目篩。用法:蘸取少量,用鼻吸。禁忌:孕婦禁用!包括其中的藥材也不要接觸! 2011年10月27日播出《小秘方 大療效》4--被扔掉的中藥(1)中醫是一門自然醫學,講究的是用藥物的偏性來平衡人體的寒熱陰陽,萬物皆可入藥,而且很多古代的醫家都曾經利用一些身邊的東西來治病。 陳皮,也就是晾干的橘子皮。很多人都用橘子皮來除味,比如冰箱里有味道就放幾瓣橘子皮進去,味道就沒了。 其實陳皮的作用很多,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理氣調中。《本草匯言》說它“味辛善散,故能開氣;其氣溫平,善于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脾和胃者也”。 現代藥理研究,陳皮所含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積氣,顯示了芳香健胃和驅風下氣的效用。陳皮中的果膠對高脂飲食引起的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橘子里面那層白色的筋絡我們叫橘絡,許多人吃橘子時,都喜歡將橘瓤外白色的筋絡扯得一干二凈,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橘瓤外白色的網狀筋絡通常被稱之“橘絡”。中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不僅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而且對久咳引起的胸脅疼痛不舒還有輔助治療作用。現代營養學研究認為,橘絡中含有一種叫路丁的物質。路丁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致密性,可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有防止高血壓病人發生腦溢血、糖尿病人發生視網膜出血的作用。對于平時有出血傾向的人,特別是有血管硬化傾向的老年人,食橘絡更是有益無害。 花生衣就是花生外面的那層紅色種皮。花生衣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營養價值要比花生高出許多,但因為有一段澀味而常常被人搓開棄而不吃。只吃花生不吃紅皮的吃法不僅浪費,而且不夠科學。吃花生應連紅皮一起吃。 中醫認為花生的功效是調和脾胃,補血止血,降壓降脂。其中“補血止血”的作用主要就是花生外那層紅衣的功勞。中醫理論認為,“脾統血”,氣虛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紅衣正是因為能夠補脾胃之氣,所以能達到養血止血的作用,這在中醫上講叫“補氣止血”。 除此之外,花生衣還有提供高白血球的作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女性更應常吃花生“紅衣”女性朋友,尤其是處于經期、孕期、產后和哺乳期的女性更應該常吃、多吃,因為這些時期的女性失血和消耗營養較多,花生紅衣對于她們養血、補血很有好處。同時,花生紅衣還有生發、烏發的效果。中醫認為,“發者血之余”,脫發、白發是因為血虧,使發不得滋養所致。而花生紅衣養血、補血,能使人的頭發更加烏黑靚麗。 有些跌打瘀腫的病人,就不宜吃。花生紅衣能止血、促進凝血,跌打損傷、血脈瘀滯者吃的過多,會出現血淤難散,加重瘀腫。 花生中含有的油脂多,需要多耗膽汁去幫助消化,所以那些做過膽囊切除手術或患有嚴重膽病的中老年人,也不宜多吃花生。 大家都經常吃冬瓜,知道冬瓜連皮一起吃有很好的利水消腫作用,但是往往大家把冬瓜籽給扔了,其實冬瓜籽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其實冬瓜籽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很適合一些愛美的女性,冬瓜籽所含有的植物油中的亞油酸等物質,是潤澤皮膚的美容劑。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使容顏紅潤光澤,皮膚細嫩柔潤,頭發烏黑光亮。所以,冬瓜籽具有相當高的美容價值。 把鮮冬瓜籽30克加水榨汁,長期用以洗面或沐浴,能使肌膚白嫩。想美白的女性朋友可以試一試。 我們吃核桃的時候,兩半核桃中間有一層木質隔膜,中醫稱為分心木,也叫核桃擋。這個大家都扔掉了,認為它不能吃,其實它的作用非常大。人到了中老年之后都會或多或少出現腎氣虛的情況,而分心木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腎固精,治療夜尿頻多。 2011年10月28日播出《小秘方 大療效》5秋冬季節、流感將至,如何有效地利用邊角料防治感冒呢?陳老特意帶來了家族秘方“陳氏五虎湯”。
茄蒂,俗稱茄子根,因為口感苦澀往往不被人所用。殊不知,新鮮茄蒂親熱解毒、是治療口瘡、牙痛、腸風下血(即使俗稱的便血)的好藥。陳老特意跟我們提供了幾個小方,能讓茄蒂發揮更多的妙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