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工作要善用“三鏡”
幾年的實踐摸索中,我認為學會并善于使用“望遠鏡”“放大鏡”和“顯微鏡”,就可以牢牢把握班級管理工作的主動權,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班級管理切忌“鼠目寸光”圖省事,要學會用“望遠鏡”謀求學生的長遠發展。 長期以來,班主任給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親、苦口婆心、終日瑣事纏身、疲憊不堪,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一些老師,只顧眼前的“忙碌”,沒有學會用“望遠鏡” 遠眺學生的成長發展的前景,不愿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是固守看似“立竿見影”的“嚴看死守”式的管理。這種方式不說班主任有多苦多累,單從管理效果上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守住了學生的“身”,卻不一定能守住學生的“心”。因此我們做班主任的一定著要眼長遠,改變觀念,敢于“放手”,淡化“管理者”意識,促進班級的學生自我管理,讓學生去摸索,讓更多的學生在集體中承擔責任,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這樣不僅可以把自己從繁雜的事物中解脫出來,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班級凝聚力,而且可以學生獲得班級管理主人的積極體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并從管理者的角色中學會管理他人,學會自我管理。 要學會用“放大鏡”來強化“班級管理無小事”的觀念。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許多錯誤的形成正是從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積累擴大釀成的,所以要學會用“放大鏡”看清小問題的大危害,看到后果,提前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教育的制高點是自我教育。教師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而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認識自己通常都依據他人的反饋而實現的,就像人們通過照“鏡子”來觀察自己,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需要教師和父母的反饋作用,特別是對存在問題的發現和反饋。這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再認識和反思。有助于他們對班級管理中存在問題的發現和修正。使他們的實踐日益成熟完善。 要學會用“顯微鏡”來透視現象的本質。從理論上講,任何事故都是可預防的,然而許多隱患不在表面而深藏于內,若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這就要學會用“顯微鏡”,進行深入觀察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表面現象發現和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挖掘問題的根源,并從“根”上解決問題,從內部消除隱患。因此,班主任要擅長于發現與挖掘,在對某些問題處理上,指導學生分清哪些是現象,哪些是本質,抓住核心想辦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新課程強調三個維度在學生個體身上的有機統一,即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應該把指導和培養學生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作為班級工作的關鍵,使學生全面、科學、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內化為學生心理需求和行為養成的自覺要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班級管理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