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小、房新、畫不古,此人必定是內務府。”這兩句話,是一位青年朋友寫出來問我的。他說:“內務府是什么衙門,遍查榮錄堂印的縉紳,京里京外各省衙門,全都刊列,就是沒有內務府,樹小、房新、畫不古又是什么意思,特地向您請教?”
我說,內務府雖然規模不小,而且在前清是個闊衙門,可是通行全國縉紳,也就是現在所稱的職員錄,向不列入;偶或有該管開明的堂官,自行印制銜名單訂一本,僅供本衙門同仁參考,并不外售,所以知者不多。舍下因為跟同光以及宣統時期的內務府歷任大臣奎俊、那桐、式續、紹英、耆麟都有來往,所以對于內務府的情形略知二一。 內務府這個衙門,顧名思義,歷朝當然都有這種類似衙門。明朝這些事情,向來都歸太監掌理,鬧到后來簡直苞宜公行、專橫跋扈,跟當時的東廠西廠并駕齊驅,民怨沸騰,成了明代的致命傷。 清朝有鑒于此,從順治御極,就不許太監管事,設置內務府特任親信大臣管理,有時甚至特派親王兼管,因為它的職權只管皇上家里的私事,此外不管任何公事的,清朝官場都管內務府叫“后門衙門”。從前翁同龢相國有一句口頭禪是:“天下大事去問內務府,那不成了笑話了嗎?”由此可見一斑。 清代訂制,太監辦事都要秉承內務府指示而行,雍正剛一登基,有曹如意、鄔全福兩個管宮首領太監又張牙舞爪、擅作威福起來,雍正是一位陰鷙嚴刻的皇帝,于是又重申前令,在坤寧官及丹墀,立了一塊鐵碑上寫“內監問及公事者斬”。于是太監囂張之氣,經此重壓又銷聲匿跡了一個時期。后來雖然也出了安得海、李蓮英、小德張幾個權閹,但比起明朝的劉瑾、魏忠賢等巨奸大憝,那就大巫小巫相去太遠了。 內務府雖然是后門的衙門,可是管轄有油水的機構卻也不少,除了本衙門設有廣儲、慎刑等七司外,管轄范圍有東西皇陵的內務府,江南三處織造官也歸它管;還有一個最容易開花帳的是皇帝私人小工廠造辦處。 造辦處 造辦處在明朝就有這個機構,不過規模很小,滿清入關,仍循舊制,到了乾隆年間把它擴大起來,這座皇帝御用小工廠,乾隆在位時期,非常重視,皇帝時常到造辦處親自跟員司工匠研究如何改進,絲毫不肯馬虎。有時一件事物,修改若干次,甚至毀了重做都在所不惜。所以做出來的東西,不但雅致而且精巧,所以有些東西流落外間,大家一望而知,出自造辦處巧匠之手。其中“小器作”專門雕刻紅木器物,如瓶座、燈座、花座、鏡座各種木器上的精工雕刻花牙子,現在故官博物館陳列的乾隆珍玩小多寶柜,就是小器作手藝人精心杰作。“鑄銅作”官中五寸以下鑄銅器物,如瓶爐三事、七寶燒藍一類小擺式,色彩華貴絢麗,極為外間珍視,因為做出來的器物,分量特別重,有人說其中摻有金砂,不知真假。“燒磁作”燒出來器物都鐫有古月軒三字圖記,所燒各式鼻煙壺,現在已成稀世珍品。當年李壯飛以一萬三代價買了一只百子圖的鼻煙壺,頗為得意,結果鹽業銀行經理岳乾齋拿出他收藏的百子圖鼻煙壺來比較,色澤、光彩、尺寸完全一樣,可是拿起來用放大鏡一看壺底,大約有十幾只沙眼,真的一只晶瑩玉潤,就分出真假來了。 織 造 內務府在江寧、蘇州、杭州三處設有三個織造官,銜名就是某處織造。這種官員職級雖然很低,可都是皇上授意,由內務府派任的。這些織造有一特權,就是可以專摺奏事,所以就是當地方面大員,也都畏憚他們三分。他們的職責是專管官中所用綾羅綢緞、織錦繡花衣飾等等,賞賜官員官眷的尺頭,以及演戲所用戲裝行頭,也都由他們承制運京應用。因為他們接觸面廣,職位又低,不太引人注意,康乾時代又出幾名干員,所以他們除了正式買辦工作之外,又都當了皇帝派在外面的情報官,采購兼情報,財勢薰天,再加上他們出賣風云雷雨,還能不發財嗎? 有人認為內務府是專管皇上家私事,內務府用的人,大概都是滿州人了。其實大謬不然,在嘉慶、道光以前,除了內務兼任大臣之外,不但沒有一個滿州人,都是漢人,這些人都是當年滿州進關入主中原,凡是漢人從戎過來的人,十之八九編入隊伍的,叫漢軍旗人,沒有編入隊伍充當雜役的人,到了進關之后,為了安置那些人就一律編入內務府,雖然也算旗籍,但是等級很低。最初旗人分為五等,第一等為滿州,二等為蒙古,三等為漢軍,四等為內務府旗、五等為皂衣旗。咸豐以前限制極嚴,內務府人員,是絕對不準跟貴族通婚媾的,其地位如此就可想而知了。可是后來滿人看內務府當差真發財,就有許多眼熱,於是滿人進入內務府當差的,漸漸多了起來,有些人甚至由旗改漢的怪事。 陵 工 皇帝一登基,就由工部會同內務府派員探勘龍眠福地,指派陵工大員興建陵寢,而且要晝夜趕工。既然要趕工,自然陵工費用,要優先撥用,深怕突然一下龍光遽奄,陵寢尚未完工,那時監工大員是要砍頭的??墒怯植荒芴嵩鐖笸旯?,所以陵寢一開工,就努力以赴,把整個陵寢從地官到御路上的石人石馬都雕鑿安放齊全,僅僅留著地官門楣一塊金磚單擺浮擱著,一聲龍馭上賓,立刻由陵工大員具摺申報竣工。陵工是趕工而又不能馬虎的工程,自然工程費用,比一般工程費用高出若干。經手三分肥,所以陵工也是內務府一項肥缺。 粵海關 清季海禁未開之前,跟外國通商日岸,只有廣州一處,稅務驗收查覈人員,是一個特別缺份,永遠是皇上親自選派,本來榷運是戶部主管的事,與內務府無關,可是出了缺,一定是從內務府員司中選派。三年任滿,仍回內務府當差。北平舍間芳鄰毓朗,做過一任粵海關監督,他家管事的到冬天戴海龍帽子火狐皮襖,出手闊綽非凡,奴仆如此,主人的情形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內務府發財事項 宮廷各處每年都要歲修,這些土木歲修工程都由內務府專辦,普通慶賀、生日滿月等事,也都由內務府承辦。至于大婚、萬壽、國殤,或有特大的建筑工程,則由工部、禮部,會同內務府辦理,其實有關內廷部分,大家都怕太監內務府員司,在皇帝跟前嘀咕,為了減少麻煩,仍由內務府主稿,別的衙門只不過是具銜而已。 此外關外皇糧莊田,都有莊頭經管,平劇里霸王莊皇糧莊頭黃隆荃如何橫行不法、魚肉鄉民,足見其勢派之大,他們平日不但收繳皇糧以多報少,謊報沃土肥田,是薄咸沙窩,任意盜賣,結果好的莊田,陸續都變成內務官員跟有權勢閹人的私產了。 此外上駟院、鷹犬處、向導處、鑾儀衙等等機關,雖然不屬內務府管,可是內務府也要插上一腿。 清朝設立內務府,原本是因為明朝太監職權太大,設立內務府是削弱太監權勢來管制他們的;可是到了后來如李蓮英、小德張一般寵監所說的話,內務府反而奉命惟謹,非照辦不可。因為他們有一套說詞,永遠把老佛爺皇上說在前頭,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法不但高明,而且讓內務府大臣非常頭痛。現今內務府已成為歷史上名詞,偶或在故官檔案中,內務府的奏摺,詞句欠雅不說,而且有許多錯字,可是像奎樂、峰齊、壽民都是翰院出身,頗有文名飽學之士,居然讓屬下亂寫一通而不刪改,也就更令人詫怪啦。 |
|
來自: 昵稱865028 > 《系列:唐魯孫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