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規定 :從第二學段(三、四年級)開始,要練習寫毛筆字。毛筆字教學被列入《課標》并成為《課標》的“五大板塊”(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之一,充分體現了毛筆字教學的重要性。
的確如此,毛筆字教學的意義是廣泛而深遠的。 練習寫毛筆字,既可以讓學生體驗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感情,增強民族自信心 ;又可以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驗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 毛筆字如何教學?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一看二范三練四評 ”的四步教學法。 第一步:看 看, 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毛筆字教學中的“看”,就是要用眼睛看范字,看范字美在何處,看范字如何表現美這種美。 范字即字帖上的字、課本上的字或教師書寫的字。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看字帖上的字,教師也可以將字帖上的字寫到帶米字格的白紙上,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看范字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看結體、觀結構、找主筆、定重心。 1.看結體。漢字是由若干基本筆畫組成的,筆畫之間如何結成一體,是有講究的。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看清字的結體特征。毛筆字的結體特征主要有:①上緊下舒,即上部寫得緊湊,以表現下伸部分結構的敞朗和舒展,如“布”字。②口兒上寬下窄,“口”字的上“橫”要稍長于底“橫”,如“日”。③中間靠攏,四面伸出,如“丞”。④框首撇尖進框,如“自”。⑤豎左一撇,豎右起筆,如“柱”,⑥舒斂?!笆妗奔词嬲梗皵俊奔词湛s。如“地”字的“土”部應左舒右斂,而“也”部應左斂右舒。結體特征還有“開合”“避讓”“補空”“長短”等。 2.觀結構。字的結構形式有很多種,除獨體外,有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圍、全包圍等。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比例。①左右結構:又分為左右基本相等 、左右不等(又有左寬右窄、左窄右寬兩種,)。②上下結構:又分為上下相等、上下不等( 又有上大下小,上小下大兩種)。 以上結構的字在書寫時, 米字格內窄部占三分之一或稍多些,寬部占三分之二或稍小些。③半包圍結構:有左上包、右上包、左上右包、左下包四種形式。左上包的字,內部要寫得大些;右上包的字,內部略靠左;左上右包的字,外框要寫正,框內部分要略寫得小些;左下包,走之兒底要托住上面的部分。④全包圍結構。這種結構字的大小、寬窄,內框中的空白,都要因字制宜,分布勻稱,不要布滿全格,注意協調。 3.找主筆。一個字可能由許多筆畫組成,這些筆畫書寫的好壞,對整個字的美觀都有影響。但這些筆畫中,有一筆最關鍵,這一筆就是主筆,其它是副筆,對重心起輔助作用。例如:“言”字的第一筆“點”是主筆, 它必須寫好。當然,還必須把“橫”寫長,寫平, 整個字才能穩。教學中,要重點引導學生找出字的主筆,并知道這筆如何書寫才美。 4.定重心。書法家的字“斜而不歪,歪而不斜”,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書法家能正確把握字的重心。重心把握好了,字就寫正了。例如“夕”字的筆畫少,看似好寫,實際在書寫中最易寫歪。仔細觀察,我們發現“夕”的主筆是第一筆撇,要稍平。但寫好了這筆,還不能保證字穩,還要靠“橫撇”來牽制,“橫撇”的“撇”要稍傾斜些,使重心落在米字格的中心線上。又如“名”的“口”要盡量左移。 第二步:范 “范”即示范。寫毛筆字,僅從理論上知曉如何運筆,如何結構,是不行的,還必須看老師的示范。無論老師講述得多么生動,終究代替不了示范。例如教基本筆畫“豎鉤” “橫折鉤”等,學生不親眼看到教師如何書寫,很難將其寫好。 1.示范的形式。在黑板上貼帶米字格的白紙,用毛筆現場示范,或在學生座位上單個示范,或組織一撥(五、六名)學生圍在老師身邊看老師示范。教學中常采用的形式是給一撥學生示范,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看得清楚,又節省時間。 2.示范的要求。教師示范時要向學生提示寫該字的要點、寫該字的關鍵點及注意事項。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應邊示范,邊講解,有時甚至可以將本不該斷開的筆畫斷開,使學生能清楚地看到運筆過程。 第三步:練 俗話說:光看不練假把式。寫毛筆字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學生唯有練,才有長進,才有收獲。但練習不能盲目,要講技巧。 1.基本筆畫與整字練習的交叉性 筆畫是構字的基本元素,初學寫毛筆字必須從基本筆畫練起。漢字的基本筆畫主要有“點”“橫”“豎”“撇”“捺”“提”“折”“鉤”八種。基本筆畫的書寫,要求要嚴,運筆要到位,該逆鋒起筆的,要逆鋒起筆,該收筆的要收筆?;竟P畫的練習是相當枯燥的,教學中不必將全部基本筆畫練完后再寫由基本筆畫組成的整字,如果這樣將抑制學生書寫的興趣。教學中可以將基本筆畫的教學與漢字書寫教學結合起來,交叉進行,以增強學生練習的趣味性。如學完“橫”后,可練漢字“二”“三”;學完“豎”后,可練漢字“正”“十”等。 2.整字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完某種基本筆畫后,可以開始練習由這一筆畫組成的漢字,即整字。教學中,學生練習整字可分描紅——仿影——臨帖——背臨四個層次進行。 ①描紅。描紅就是讓學生直接在字帖的紅模子上描著寫字。這是初學者寫字的第一步。描紅可以分為三種:實心字描紅、空心字描紅、線條字描紅。描紅的總體要求是“不變形”,每個筆畫都要與字模一樣,粗細、長短等都不能突破,即“山正是那座山”。 ②仿影。就是將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字帖上的字寫,這種方式較描紅稍難些,它要求學生熟悉字帖上的字的筆畫結構。仿影的總體要求“基本不變形”,筆畫與字帖大體一致,不能有大的突破,即“山仍是那座山”。 ③臨帖。就是另外用紙照著字帖寫。這一步是很難的,它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較為熟悉字的結構特點,能“依葫蘆畫瓢”。這一步的總體要求是“不走樣”,即“山還是那座山”。 ④背臨。就是不看字帖而寫出字帖上的字。背臨的總體要求是: 能找到所臨字的影子,即“山好似那座山”。 以上四個練習層次呈梯級發展,在教學中可以視學生的學習水平,靈活安排。一節課內初學者可以整節課描紅、仿影;基礎好的可以直接臨帖、 背臨;一般的同學可以先描紅、仿影,然后臨帖、背臨。只要學生前一個層次的練習到位、達標,后一個層次的練習就不難了。 3.日常練習的持久性 寫毛筆字的訣竅就是一個字:練。要苦練、巧練,要持之以恒,每天須堅持練習20分鐘,寫一張字,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驗告訴我們,基本筆畫過關,需要一年半左右時間,而且起點年級越高,效果越明顯,所需時間越短。 第四步:評 評就是評點、講評 。評是整個寫字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寫字指導的延續和提高。評,可以找到不足,看到優點,還可以提高鑒賞能力。 1.評價標準 評的標準有三條:①筆鋒。要看筆畫是否有筆鋒,運筆是否合乎規范。②結構。要看結構是否合理,重心是恰當,主筆是否突出,部件搭配是否得體,是否充分體現了避讓、穿插、呼應、收斂等原則。③布局。要從整體上看一張字是否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基本要求是大小勻稱、規范、整潔、端正。 2.評價形式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進行評。 ①自評:即自己評價自己的字。當然,自評得有一個參照物,以作對比。這個參照物可以是字帖,可以是同學的字,也可以是老師的字,還可以是自己前段時間寫的字。自評可以隨時進行,寫完一字即評;也可以寫完一張字后進行自評;還可以一段時間一評。通過自評,學生可以找出不足,以便改進;也可以從中感受到進步,增強今后學寫毛筆字的興趣。 ②互評:即同學之間互相評比,可以同桌互評,同組互評。在互評環節,學生的積極性最高。人都有想給別人挑毛病的心理。每每互評時,學生情緒十分高漲。互評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書寫水平在班級中所處的位置。 ③師評:即老師的點評。老師的點評最具權威,最具導向性,極富激勵作用。教師點評學生的優點,可增強學生寫好字的信心;教師委婉指出不足,學生記憶深刻。教學中,教師要巡視,對學生書寫中有代表性的問題應及時點評。作業的批改是最常見的點評。批改毛筆字,有多種形式,可以把寫得好的字用紅毛筆畫圈,也可以打分或打等級(“優”“良”“及格”“不及格”)。畫圈是針對獨個字的評價,運用于日常教學;打分、打等級是針對整張字的評價,適用于階段評價或復習迎考時。每次寫字前,教師一定要對上次作業進行簡短講評,或表揚“圈圈”多的,分數高的,得“優”的,或將寫得特別好的字張貼于黑板。每到上毛筆字課時,教室里安靜極了,同學們都在靜靜等待,老師今天表揚的人中有沒有自己;相反,要是連續幾次不總結,學生會情緒低落 。 評過之后,我們可將學生中的優秀作品展示出來,供全校師生及家長參觀。展示的形式很多,如:毛筆字課前的作品展示,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書法作品專欄 ”展示,學校一年一度的“毛筆字教學成果”展示,上級部門組織的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元旦、春節、教師節等節慶時學生書寫的對聯的張貼等。這些展示活動,既可以檢驗毛筆字教學的成果,又可以激發學生寫毛筆字的興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字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既是語文實踐活動,又是德育活動,深受學生、家長及學校領導好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