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釣信號隨魚的種類、餌料和季節不同有明顯差異。生口魚攝食信號簡單,提竿很少空竿;猾口的“正常”信號釣不到魚,需要放口或試著抓某一位置的特殊信號。下面介紹的幾類信號是使用粉餌時比較常見的信號,猾魚信號是建立在這些基本規律的上的,對釣猾魚也有一定的參考。
1、拉黑漂,浮漂被直接拉入水。自然水體、用蟲休閑釣時,黑漂出現較多,提竿中魚率高。競技釣中,沒有被釣過的“生口”魚,不及時提竿也常有黑漂現象,這是魚吸進鉤餌后迅速離開原位時的魚訊。競技池中,這種信號還經常是魚鉤掛住魚體、魚迅速把食拱得飛跑或魚身體壓迫釣線造成的,提竿多半不能中魚,掛中后脫鉤較多。休閑釣中經常出現一種緩緩移動的魚訊,浮漂有時是正常下沉,更多的是斜向慢慢移動下沉,這多是蝦、蟹在下面“練習舉重”。
2、下頓,即浮漂突然快而干脆地下沉一小段距離。這個幅度最小的僅僅是不到3分之1目,最大的也不到2目。魚大、口生、氣象條件好,下頓幅度大,天氣悶熱、冬季、被釣得較猾或釣的較鈍時下頓幅度小,有時只有“一線”的下頓。不太猾的生口魚,這個信號提竿有非常高的中魚率;猾魚為主的競技池中,這個下頓信號的下頓幅度越小信號越真實。魚亂且猾時,下頓信號幾乎打不住魚,這時需要對餌料狀態和線組進行合理調整,主抓微微的上頂信號或向下輕輕一陰的信號。
下頓信號出現之前,往往會有一個前奏信號:即浮漂在下頓之前有一個明顯的上送信號。這種“上送下頓”是典型的有魚信號,中魚率較高。在釣組非常靈敏時,專門針對攝食輕微、開口很小的魚。前面第12講中介紹的徐清華老師在常德釣輕口魚的例子,就是這種情況。徐老師介紹說,“魚在接近鉤餌時,由于魚體前進會產生一個向前上方的沖擊水流,對浮漂形成上推的力,浮漂慢慢上送一點。緊接著就會出現迅速下頓信號,是魚輕輕吸住了鉤餌。
另一種“上送下頓”容易出現在調目等于釣目的不靈不鈍狀態。釣手通常愛用軟尾漂調3目一線釣3目一線,硬尾漂調5目釣5目附近。此時浮漂的上送信號小,下頓的信號好,多是真實魚訊。還有調低釣低的情況,比如調1目釣1目,在冬釣輕口猾魚時,主張見下頓信號就抓,還可以用來專抓上送信號。
3、持續送漂。釣生口魚或野釣時,浮漂上送多是真實信號,在上送變慢、快要停下時揚竿中魚率高。也有送漂后緊接著黑漂的情況,這多是大魚吃食。釣猾魚時,這種大送漂的信號提竿很難中魚,可嘗試在不同的上送目數時提竿,找到相對高的中魚目數。或者在魚層向上移動、搶食積極時,主動前去一塊鉛皮,讓浮漂的翻身位置下移到漂肚附近,這時便極有可能在翻身的過程中被魚搶食,浮漂無法站立的情況,這種魚訊的中魚率很高。在送漂中途突然輕微顫動、向下反彈時提竿,也有較高的中魚率。
4、底釣接口。浮漂快到底時,沒有按正常速度降落、還沒有到預定的目數停下來、不停地在某一目數跳動、加速下滑,這都有可能是魚在底層的接食鉤餌。另外一種類似底釣接口信號的,是我們在逗魚、均勻地往后拖動線組,又往前送竿的過程中。此時浮漂在向后、向下慢慢下沉后又回復到原來位置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突然出現下沉后不按時浮起來、浮起來的位置過高、雖然浮起來位置正常卻又不按時下降、按時下降后明顯加速下滑,這四種情況也可以算作是接口信號。
5、浮漂到底后不時升起又緩緩下沉1-2目,這很可能是線組太靈敏,魚在鉤餌附近活動引起水流時造成的,改釣遲鈍會有好轉。
6、浮漂被中上層魚拉得飛跑或上下跳動,這是雜魚或上層亂魚在鬧,把餌搓小、搓粘一點,堅持釣底抓小口會有改善。
7、浮漂沒到位前停頓、上浮、下頓,有可能是上層魚將餌弄散或吃掉,餌搓粘搓小抓幾竿試試;浮漂停頓后又上浮,多魚在底層上方接餌,成功率高;停頓后下頓干脆而幅度小、力度大的,是有效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