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學生把字寫好 平昌縣涵水小學中心校 張剛 寫字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訓練。寫字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兒童書寫和書面表達的效果。寫字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都很有好處。寫字必須要從小抓起。那么怎樣指導學生寫好字呢? 一 養成寫字的興趣 1 要讓學生愛寫字,就得讓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每一個字首先是一個玩具,在孩子們拆開來裝上,裝上去再拆開的時候,每一個字都是情趣怏然的,具有號召力的,像小鳥一樣毛絨絨的,啾啾鳴唱的。 2 課堂中,我會給學生們講古人習字學書的故事。例如懷素 “蕉葉練書”,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的故事。三國時鐘抱犢入山學書的故事,讓他們學到了勤奮;岳飛在沙上練字的故事…古人勤學苦練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我發現這些都是讓學生練字的生動教材。 3 解字說意,編寫小故事。為了引發學生認字、愛字的興趣,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根據字的各部分編寫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特別是一些象形、會意的漢字,讓學生能夠在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漂亮的字,從愛寫開始。小學生有了濃厚的寫字興趣,就能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 1、基本筆畫。每一個字都由基本筆畫構成。因此,寫好一個字,就要寫好它的每一個基本筆畫。而每一個筆畫都須經歷起筆、運筆、收筆幾個過程。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在認識基本筆畫的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筆畫指導,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為今后的寫字教學開一個好頭。 2、字的偏旁。大部分的漢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這些偏旁的書寫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了這個偏旁的書寫,就可以運用到帶有這些偏旁的字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字的結構安排更為合理。 3、字的結構。漢字的結構變化多樣。由于低段學生的生字都寫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借助田字格來學好寫字。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獨體字比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寬窄有別,要注意具體分類,如:左窄右寬,左寬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長短寬窄也要留心。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特殊結構的字,偏旁的高低、寬窄變化比較多樣,在教學中要提示學生注意。在每一次寫字中,我都要求學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三 重視學習的優化過程 1、看,察字體 漢字是一種表音表意的符號,字形較之西方純表音文字要復雜得多,加之漢字結構復雜,筆畫多變。這就使兒童在學習漢字時要掌握其字形難度大大增加了。在小學一二年級,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把要求學生會寫的字都板書在教材的田字格中。寫字前,應該讓學生認真觀察該字在田字格中的具體位置,這是寫字之前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寫好字的關鍵環節。這一點,人們往往最容易忽視。書寫時運筆的輕、重、緩、急,以及頓筆、筆畫舒展等。同時,還要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到二年級時,重點應觀察生字的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首先要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結構。明確各部分構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準確的位置。這方面的指導需要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反復的訓練,根據字形的難點,堅持訓練下去,學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終離開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結構。字要寫得規范、準確,并與范字進行比較。在眼到、手到的同時,還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專心致志。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靜氣和,內心深處對字的結構、形體有一個大體的把握,對寫字規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最終練成一手具有個人特點的漢字。只有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仔細辨別生字各個筆畫的長短、輕重以及筆畫之間的距離、偏旁之間的寬窄高矮等,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初步領略到漢字的神韻。 2、描,記形體 引導學生在描寫中實踐美。寫字不能只求正確不求美觀、更不能急于求成。學生觀察后,教師進行范寫并輔以生動簡要的講解,能給學生實踐美以最直觀、最形象、最切實的指導。讓學生從示范中感受到,要體現出漢字筆態美,用筆應有輕重之別、快慢之分,體會到要使整個字結構美觀,應在關鍵部件的書寫上擺好位置。這時再讓學生進行描字和仿影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整個書寫過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寫一遍就鞏固一遍字的結構方法和筆畫的基本寫法。描寫實現了學生從領會美到實踐美的飛躍,減小了寫字教學的坡度,增強了學生寫好字的信心,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字的審美能力。 經過描紅,學生心中已有了字的原始烙印,即雛型。所以我們隨之粘連出來的步驟便是仿寫,即讓學生嘗試著獨立書寫。但此時的他們始終還不能完全脫離開“物象”。他們需要范字作定型,作比較,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全神貫地注看準田字格,認清筆畫位置,力爭一次就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整潔。同時,老師要注意隨時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握筆方法,運筆情況,字的結構搭配等。在這一過程中,要提醒孩子們千萬不要圖快,必須一筆一畫學寫字,還要提醒孩子們注意寫字的姿勢和握筆的姿勢,從小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兒童能否形成正確的書寫技能,并不決定于練習的數量,關鍵在于每次練習的質量。只有正確的練習才有助于良好技能的形成。不正確的動作重復多次,反而會形成錯誤的習慣。錯誤的習慣一旦形成以后要改正就十分困難了。 4、評,求形似 評字既是仿寫經驗的總結,又是繼續寫字的開始,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以評字是寫字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 (1)集體評 例如練習“駕”、“碧”、“望”三個字。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規律,并和學生一起總結要領:這幾個字要寫得上分下合,但上面也不能分得太開。示范講解后讓學生臨寫一個“碧”字,從中選擇了四份有代表性的作業。除一份寫得較好之外,另外三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份作業下面部分寫得太小;第二份作業上面擠得太緊;第三份作業上面分得太開。出示第一份作業,學上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下面部分太小了”“上面的‘王”和‘白’要掉下來了。出示第二份作業、第三份作業,學生也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此時再出示寫得好的作業,讓學生說說好在什么地方,學生已初步能根據要領作出比較正確的評價了。 (2)自我評價 學生自評——“我也能評自己的字!” 當寫好一個字后,隨時和范字對照,找出不足之處,以便在下一個字前加以改進。當然自評也可以是在小組互評時,看著小伙伴寫字,跟他們的作品對照,面對面地展開自評。“自評”是最能展示學生素質發展過程的評價方法,它讓學生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自評中他們學會贊賞自己,培養了自信心。 (3)教師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的點評往往起到關鍵作用。不能簡單地圈幾個好字、打一個等級,有時教師的一句點評可以增強學生寫好字的信念。這就要求教師的點評要恰當準確,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寫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委婉地指出,幫助其改進。 (4)及時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 ①及時評價——“我進步了!” 對于低年級學生更應如此。他們好勝心強,意志力又較脆弱,往往“急功近利”,進步慢了,信心就會下降。教學中學生一有進步,就予表揚,讓人人嘗到成功的喜悅。批改作業時,教師要慷慨一些,多在優秀的字上打圈,對于一些寫字基礎差的學生盡量尋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一個好的筆畫或部件,也要打上圈,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能幫助他們樹立寫好字的信心。 ②階段性評價——“我獲獎了!” 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為孩子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筆者在班級中安排每周一期的優秀作業展覽,引導學生定期公布自己所寫的最得意的字,以自我鼓勵,不斷進步。還規定每月舉行一次寫字比賽,以賽促練,層層推進,使班級里時時處處存在“人人勤練字,個個寫好字”的良好氛圍。 5、改,得神似 改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過程,強調的是時效性,只要學生一改再改,養成認真修改的好習慣,那么學生就不但能寫得形似,而且能寫得神似。 6、練,再提高 常言道:“字無百日功”。練字是持久戰,寫字不可能速成。說它能培養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原因就在這兒。在能力形成的過程中,要經過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發展過程。學生明確了規律,不等于形成了能力,還需要一個轉化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行長時間多空間的各種內容和形式的訓練活動。我在平時采取,學生評價的方法,品嘗、討論、環環相扣。步步落實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的寫字教學,教師應該摒棄那種“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傳統的機械練習的陋規,而替之以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寫字教學既新又活,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