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鑄幣法案》通過,美元正式誕生,逐漸美元在13個形成了貨幣區。第一任美國財政部部長上任后,美國貨幣采用了“金本位制”。到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于各國停止了黃金的進出口,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而此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于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圖為意大利熱那亞圖為意大利熱那亞
1922年意大利熱那亞國際經濟會議上,各國同意美元與金幣自由兌換,但所有其他貨幣都將采用一種修訂版的“金條本位制”。這些貨幣可按照舊的兌換率兌換黃金,但只能換成大金條。此外,一些主要的歐洲貨幣可同時兌換英鎊,而英鎊也可以兌換美元。

1、“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的博弈

一戰結束不久,二戰又爆發了。二戰波及的國家數量更多,因此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沖擊也就更大,以致國幣貨幣體系完全崩潰,亂作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全球主要大國開始開會商討解決辦法。

在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為了挑戰英鎊的霸權,提高美元的國際地位,提出了所謂的“懷特計劃”。而英國為了維護英鎊的地位,時任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提出了“凱恩斯計劃”。

圖為凱恩斯的照片圖為凱恩斯的照片

“凱恩斯計劃”的目的則是為維持和延續英鎊的國際地位,削弱美元的影響力,并與美國分享國際金融領導權。但是由于美國的實力空前膨脹,英國無法控制,最終“凱恩斯計劃”在“懷特計劃”面前流產了。從此美元霸權正式拉開序幕。

圖為布雷頓森林會議參會人員合影圖為布雷頓森林會議參會人員合影
接著1944年7月,也就是二戰勝利前夕,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2、1945年美國黃金儲備占世界的59%
布雷頓森林體系之所以能夠形成,主要是歐洲和亞洲主要強國被打的千瘡百孔,美國的黃金儲備到1945年約占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于整個資本主義國家黃金儲備的3/4,在這種情況下美元想不稱霸都難,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也就順理成章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美元釘住黃金,其它貨幣釘住美元,使美元等同黃金,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圖為法國總統戴高樂
圖為法國總統戴高樂

1948年,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貨幣性黃金儲量也就是7億盎司,但是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蘇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再加上越南戰爭導致美國出現貿易逆差,美國為支撐戰爭不斷增發美元。以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以黃金的形式進行儲備,導致美國黃金儲備至1970年下降了近64.3%。法國總統戴高樂甚至運了一船美元到美國要求換黃金。

最終的結果是美元釘住黃金的匯率制度崩潰,1971年出現“美元危機”。由于經濟衰退、黃金儲備枯竭、美元在世界泛濫成災,美元最終失去了其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

隨著歐元區成立歐元誕生和崛起,以及英國的復蘇和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歐元、日元和英鎊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份額,但是美元的霸主地位并未動搖。

3、大約2/3的美元在美國境外

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l/3在美國境內流通,2/3在國外流通。紐約聯儲局報告稱,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億美元貨幣中,有大約55%到60%,即3400億到3700億美元左右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流通的。

根據聯邦儲備體系最近的估計,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約2/3為美國境外持有。據IMF數據,至2014年全球外匯儲備中億美元形式存在的仍占到60%左右。

4、美國通過印鈔在全球收了3萬億美元

由于美元牢固的霸主地位,美國可以不用要外匯儲備,只要沒錢直接印鈔就行,這樣還可以像全世界征收鑄幣稅。

美國印制一張面額1美元紙幣的成本只有0.03美元,但是卻能買到1美元的商品。也就是說美國印刷一張面額1美元的紙幣就能收0.97美元的鑄幣稅。其中大約2/3的鑄幣稅是來自世界其它地區。據此推算,自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形成以來,美國大約向全球征收了近3萬億美元鑄幣稅。

另外,美元的霸主地位還可以讓美國很輕易地對敵國進行經濟制裁。目前全球貿易。尤其是大宗商品幾乎都是以美元計價進行交易的。所以美國想對那個國家進行經濟制裁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美元霸權讓全球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怨聲載道。2009年,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題為《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提出“世界幣”構想,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即回應稱:“沒有必要創造全球儲備貨幣”,之后澳大利亞、英國等發達國家領導人也都反對這一構想。

美元霸權會被撼動,但需要時間。至于需要多久,華爾街日報之前對經濟學家做了一個調查,受訪的經濟學家稱,50年之內美元的霸主地位不會動搖。目前,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有一心一意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