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景中的叢林形可分為合植體叢林和一頭多干體叢林。合植體叢林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靈活組合,干數隨意,缺點是干身根頭不能緊湊,欠缺蒼古自然美。一頭多干體叢林正好與之相反,只能因材造型,干數只能減少不能增加;其最大優點是干身蒼古自然、頭根緊湊,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韻味。
樁景中的叢林形是自然界小樹林或森林一角的特寫。表現的是莽莽蒼蒼叢林的自然景象,在眾多的叢干中既要考慮單干、雙干、一組干的藝術效果,更要強調作品的整體氣勢和意境,也就是叢林的藝術效果。一頭多干叢林形多選用野生樁。截干時一般認為奇數干較好,3、5、7、9不等,以求變化靈活。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干與干之間只要關系合理,主次分明,有主有賓,仰、臥、斜、倚得體,合畫理,偶數干的好作品同樣不少。
在造型上,由于干多,每干的生長空間有限,在截樁時要首先確定眾多干中最粗大最高的起全樁統領作用的主干,然后再進行分組處理。各組干中又要確定一主干,各副干要盡量選取向外圍空間擴張的,以求各干間有足夠的采光空間。
在枝法的運用上,外圍干的枝托可運用飄枝、探枝、攤手枝、拖枝、跌枝,求取動感、特色、變化。主干下部可適當少留枝托成為高腳樁,上部的枝托要緊湊團結,造型的重點應放在結頂上。各副干的干勢、枝托的流向都要圍繞主干為中心做到基本統一。各干的結頂要有呼應,有爭讓,整體效果要茂密。叢林造型難就難在要密而不亂,疏不脫節。
圖一是一本四干的大樹造型。該造型干、枝的分布、構圖與圖一基本相同,只是主干微彎、勢斜立,原樁動感稍強。
圖二是一本多干的原樁相。

圖三是擬作一本四干大樹造型的截后樁相。

圖四是成型設計圖。該造型充分利用了原樁的伴嫁托,樁相矮壯橫展,特別是利用最低位的橫飄干設計成全樁動感最強、帶水影意味的造型,加強全樁的態勢動感。主干利用原伴嫁托盡量外展生發,態勢開朗自然。不等邊三角形構圖,穩重中求動感。

圖五是一本四干的大樹造型。該造型主干呈軟彎、曲態、居邊,動勢左走,結頂回顧副干。構圖取多邊形,靈動活潑。

圖六是一本五干的大樹造型。該造型五直干叢生,同頭高位分出。造型的特點是充分利用原干的精華,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浩然正氣。如果將各干短截成為直干大樹造型也未嘗不可,但相對來講樹相就沒有現在的造型雄壯、偉岸。
圖7是比較常見的規范化的六干叢林造型。該造型主干居中,統領全樁氣勢神韻。各干間枝托互相穿插,較為規范。重點是運用平行相破的辦法在直干中求變化

圖8是七干叢林的造型。主干居中靠前,配枝左、右開展起相攜各干的作用。各干大小相差不大,根頭緊湊團結,有一種根基穩固不可動搖之感。

圖9是八干叢林造型。該造型氣勢雄渾、莽莽蒼蒼。分組明顯,各組都有一干起主導作用,且又連結一體。
圖10是九干叢林造型。該造型分組不明顯,成一整體狀。主干居后位成統帥有押卻之意。副干銳向左進打先鋒,其余各干團結在主干周圍成一整體,銳不可擋。

圖11是十干叢林的截樁相。
圖12是十干叢林的造型。該造型最大特點是雙主干。中間二小干把二組干統一起來。每組干充分展現了平行相破的關系。樁相別具一格,有如戲劇中的雙生雙旦,既相互獨立又統一在一起。

叢林造型,難在多而不亂,重在整體氣勢。熟習畫理,對叢林的造型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