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自己孩子的不聰明而氣餒,而應該為孩子的不努力擔心。很多情況下,父母應該故意淡忘孩子聰明與否,而重視孩子的努力,并把這種理念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感覺到只有努力才能獲得父母的認可和夸獎,進而逐步明白一個道理:聰明往往只能決定一時的成敗,而努力則決定了一世的命運。 也許孩子所取得的結果是錯誤的,但是其間所付出的努力和收獲是寶貴的。例如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孩子通過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計算方法。當他運算的時候,卻因為馬虎,算錯了一數字,最后導致整個題目的結果錯了。這時,父母可能會訓斥孩子,而沒有看到做事過程中孩子的努力與收獲。建議父母們,每當你覺得孩子錯了,想罵他、打他的時候,一定要從另一面去“發現”孩子。 1、為孩子設定“小目標” 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也就是要“跳一跳,夠得著”。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來就夠得著,那就失去了目標的意義。但如果跳起來也夠不著,那就不能讓孩子獲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讓孩子感覺沮喪。 2、強化孩子的目標意識 比如可以把目標寫作墻上懸掛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紙寫了貼在墻上。如果目標有一定的時間限度,那么再給孩子一本“目標日歷”,將目標應該完成的那一天顯著標明。 3、不妨用激將法激勵孩子 比如有一種游戲是走吊橋。吊橋晃來晃去,有沒有扶手,孩子會害怕。只是,父母不妨先走過去,對孩子說:“你要是不過來,我們就走了”讓孩子處于一種必須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難的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