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也是我們祖先的獨創。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構成的,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是由陰陽、五行之氣相互運動、作用的結果。掌握了他們之間相互作用和運動的規律就找到了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其中也包括人運動變化的軌跡。 (一)五行的特點 木,于季節為春,具有生發、生長的特性。木主仁,于人代表仁義、長壽、倔強; (二)五行關系 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易經》正是通過這種關系來揭示事物間相互作用及變化發展的規律。 相生關系 相生,含有滋生、促進、助長、使其強大的意思。 相克關系 既有相生關系,自然就有相克關系。與相生相反,相克,含有壓制、抑制、使其削弱、減弱的意思。 五行反侮 五行之間的關系并非相生相克那么簡單,它們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非常富有哲理,很美,又耐人尋味。我認為在所有對五行關系的描述中,當數先人徐大升之論述最為精辟唯美,特錄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以上所錄乃命理基本之法則,也是最重要的的法則,命書萬卷,不越此理,此書后面贅言無數,也不外是對此理的闡述說明。所以建議想涉入命理學的人一定反復研讀此段,領會其中之意。我學命十幾年,每遇難題,都溫習此段,每次讀之,都有獲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