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紀昀等編《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只著錄《四庫全書》中所收的3461種書,并濃縮提要,可參照使用。還應注意利用后人對《四庫全書總目》的糾謬、訂補之作。如《四庫全書提要補正》(胡玉縉、王欣夫,中華書局,1964)、《四庫提要辨證》(余嘉錫,中華書局,1980)、《四庫提要訂誤》(李裕民,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四庫提要補正》(崔富章著,杭州大學出版社,1990)等。 此外,《四庫全書總目》中不能查到的未收書、禁毀書以及該書成書以后出版的古籍,可利用《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王云五主持,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該書收錄《四庫全書總目》以外的古籍10070種,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根據該書所存油印稿本進行整理而成《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華書局1993年起陸續出版)、《續修四庫全書總目》(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齊魯書社,1999)。還可利用《書目答問補正》(清張之洞撰,范希曾補正,中華書局1963,1983)及《販書偶記》(孫殿起編,最早出版于193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販書偶記續編》(雷夢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等作為補充。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收書 5213種,比《四庫全書》增加51%,對之進行了補選和續選,可查《續修四庫全書·總目》。 此外,對于現代出版的對古籍加工整理的各種著作及新版古籍的查檢,可利用以下目錄:《古籍目錄》(國家出版局版本圖書館編,中華書局,1980) 、《古籍整理編目(1949-1981)》(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編,中華書局,1981)、《全國古籍新書目》(98年創刊)及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圖書總目(包括了其出版的古籍),等等。 ● 叢書目錄 叢書目錄是查找古籍的又一重要工具。叢書目錄是專門收錄叢書,反映叢書子目的目錄。叢書對保存古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古籍由于保存在叢書中而得以存世。 常用的叢書目錄是《中國叢書綜錄》(上海圖書館編,中華書局,1959-1962)。該書目亦為聯合目錄。收錄全國41所主要圖書館所藏古籍叢書2797種,包括子目38891種。分三冊:第一冊“總目”,按匯編與類編進行編排。匯編分為雜纂、輯佚、郡邑、氏族、獨撰5類;類編分為經、史、子、集4類。每一叢書,著錄叢書名、編輯者、版本、并詳細列出該叢書所含子目。書后附有“全國主要圖書館收藏情況表”與“叢書書名索引”、“索引字頭筆畫檢字”。第二冊“子目”,是子目分類索引,將該書中所收子目按經、史、子、集四部包括子目書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按四角號碼排列,書前附索引字頭筆畫檢字和索引字頭漢語拼音檢字。用于檢索第二冊叢書子目。利用該書目,無論從叢書書名、子目書名、著者姓名、著作性質等,都能檢索到所需圖書,獲知某叢書包括什么書,某人所著書或某書收在哪一部叢書里,及書籍在全國收藏分布情況。1982—18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中訂正了原版的一些錯誤,并補錄了六所圖書館的收藏情況。該書目著錄準確、典藏落實、收錄面廣,使用方便,是歷代叢書目錄集大成的著作。是查找古代叢書及其子目的一部比較完備的檢索工具。 在利用《中國叢書綜錄》的同時,要注意利用對其進行修正和增補的相關目錄,如:《中國叢書綜錄補正》(陽海清編撰,蔣孝達校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考訂和補正了《中國叢書綜錄》中的錯誤和疏漏之處,增錄了一些新版叢書;《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施廷鏞主編,南京大學1982年刊行),增補《中國叢書綜錄》中漏收或未收的叢書 977種,其中包括一些西學叢書及臺灣編印的叢書;《叢書總目續編》(莊榮芳編,臺北德浩書局。1974年),作為《中國叢書綜錄》第一冊“總目”的續編,收錄了臺灣1974年以前新編和重印、擬印叢書683種,重印者不再列子目;《中國叢書廣錄》(陽海清編撰,陳彰璜參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凡《中國叢書綜錄》已收錄者,不再收錄,只收錄書名、版本或子目多寡不同者。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出版的叢書均在收錄范圍之內,并且除了收錄現在實存叢書,已為“存目”的叢書也收錄。最新的補正是2003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叢書綜錄續編》。 此外,現代三套大型叢書的目錄:《四部叢刊書錄》(孫毓修編,商務印書館,1922)、《四部備要書目提要》 (中華書局1936年編輯出版)、《叢書集成初編目錄》(商務印書館編,中華書局1983年重印),以及近年出版的幾套大型叢書《四庫禁毀書叢刊》(北京出版社,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出版社,1997—2000)、《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儒家類》(季羨林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齊魯書社,1995-2001)、《傳世藏書》(海南國際新聞出版社,1995—2000)等的目錄,應注意查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