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大部分結婚后的女人,在婚前苗條如花,但在婚后變得蓬頭垢面、不愛惜自己呢?比如,她們可以為了一點事和鄰居大聲爭吵?
那是因為女人在婚姻中必須變得蓬頭垢面,在生活中像個八婆一樣,才能在這個世俗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如果她在婚后依然像林黛玉一樣冰清玉潔,她就無法保護她的孩子。她要像個護雛的母雞一樣兇狠霸道,才能為家和孩子撐起一片天空。
賢妻良母——這個詞讓我警醒。我想這是大部分男人對女人的期待,也是大部分女人對自己的幸福的定位??墒琴t妻良母也常常意味著一種過度的付出。
所以,女人在婚姻中常常要做的是;當你熱衷于做賢妻良母時,千萬不要忘了愛惜自己。
很大一部分程度上,社會一直將女人視為弱者,許多觀念認為,女人是需要男人來養活的,她們對自己的命運是無能為力的,她們需要依賴男人,而婚姻,既是一種依賴的形式也是一種紐帶。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兩種極端的情況發生。有的女人愛情至上,只要他是自己所愛的,哪怕是窮小子也愿意跟著去天涯流浪。有的女人形勢至上,愛上一個男人之前,必須先檢查他的新三大件:房子、存款、職位等,愛上他的生活方式后才會選擇他。
愛上愛情,或者愛上形勢,如果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一種?不管你怎樣選擇,你所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一,有人能夠愛上形勢,有人卻只要愛情
如果說依然還有苦惱,許多人是打死了也不會相信的?!八菢訔l件的人怎么還會苦惱呢?”別人的第一反應便是這樣。
的確,依然今年25歲,畢業于一所名牌大學,在一家知名報社做記者,外表端莊漂亮,走到哪里都會有男士回頭行注目禮。依然父母是老教授,家庭屬于書香門第,平時出入各種高檔寫字樓,并且那時,正有一位叫胡捷的成功商人死心塌地地追求著她,有人說依然集中了這個時代所有女人的夢想。
但是,依然說,那些都是表面的。她的內心其實時常被一種痛苦的情緒籠罩著。
依然是個喜歡文學的女孩。在她的想象里,愛情應該是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就像瓊瑤小說中所描寫的情節一樣浪漫,所以,她期待著自己的白馬王子。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女人,她以前擁有許多知心的女朋友,她們曾經準備做捍衛愛情的堅定勇士,如果沒有理想中的愛情來到,她們情愿做快樂的單身貴族。但是,女友們最終一個又一個地堅持不下去了:先是李惠,她大學時期熱愛三毛,渴望找一個荷西那樣的男人,但是,很快,當一個胖胖的房地產商追求她時,李惠立即被俘虜而去;后來是劉莉莉,她嫁給了一位公務員,并且很快做了母親。
她們是否因為愛情而嫁?有一次,在幾個人的婚后聚會里,依然把這個問題提給她們。那時,曾經是愛情理想主義者的李惠抱著一條波斯貓,懶洋洋地對依然說:“只要對他不反感,而且他又有錢,女人總歸得找個男人過日子。”而劉莉莉,一邊哄著孩子,一邊毫不避嫌地掀開上衣給孩子喂奶:“你也嫁了吧,胡捷不是對你很好嗎?”兩個對她知根知底的好友勸說依然。她今年25歲,算是老姑娘了,她們用憐憫的眼光望著她,那眼光讓依然不寒而栗。
她聽明白了她們不是因為愛情的絕對需要而結婚,而委身于一個男人。是為了過日子,為了對一個男人的依靠,風塵中的日子從此將愛情的精神主義變質,但那是必須結婚的理由嗎?依然愈加地孤獨,也愈加地迷茫,她不好意思再去找女友們煲電話粥了,電話那邊,總是孩子的哭聲,把她的興致,蕩滌得一干二凈。
“嫁給我吧!像你這樣的女孩,是需要一個男人庇護著過日子的?!焙萦幸淮紊钋榈赝?,憐愛地說。他的柔情讓她垂下了眼簾,無話可說。是的,她似乎有足夠的理由嫁給他:他英俊瀟灑、事業有成,但是,最重要的地方卻是她不愛他、不怦然心動——這致命的感覺,沒有存在她對他的感情里。對于別的女人來說,可能因為胡捷具有這樣的條件,即便出于現實的考慮,也就嫁了,但是依然不行,否則她就不是依然。
但是,不嫁呢?關于愛情,她已經尋找了許多年了,浪漫中的理想中的愛情似乎一直沒有出現,那個讓自己能夠立刻產生嫁的感覺的男人,好像遠在天邊的青鳥,總也不能出現,難道就這樣因此要讓自己等到白頭嗎?
二,愛上愛情到愛上形勢的進化論
對于許多女人來說,選擇婚姻和丈夫的標準往往是功利而實際的,一家流行的婦女期刊的征婚廣告上,男人普遍希望自己未來的妻子溫柔漂亮,女人則普遍希望未來的丈夫事業有成,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責任心。
一個女人,她在戀愛期間可能是被最基本的因素所打動而被吸引于一個男人:英俊的外表、一見鐘情的感覺、性欲的推動力等。上帝說過:我們從生下來就在靈魂深處有一個永恒的形象,這是我們的另一半,我們一生的任務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那個符合永恒形象的另一半,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可能一生遍尋不著。
1.為什么最終她只愛形勢?
但回過頭來檢索,大多數女人最終選擇與之共度一生的男人可能并非自己曾經最愛的人,她們大多數選擇愛上了形勢,這固然有著諸多例如“緣分未到”的冠冕堂皇的解釋,但是深層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很大一部分程度上,社會一直將女人視為弱者,許多觀念認為,女人是需要男人來養活的,她們對自己的命運是無能為力的,她們需要依賴男人,而婚姻,既是一種依賴的形式也是一種紐帶。
問題的嚴重性不止于社會觀念中的“女人弱者論”,更重要的還是這種觀念被女人內在化后,許多女人從小時候起,就天經地義地認為自己的確不如男人了。一位女性可能心安理得地將辦公室的重要業務交給男同事做,或是在享受男人的照顧時,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女人,當然比不過你們男人。”幾位女人在一起閑聊時,比比誰家的老公有權有錢往往成了中心話題,而那個老公最風光的女人的聲音也最響亮,“妻以夫榮”是全世界的普遍真理。
所以,女人們在挑選丈夫時,會將那么多非感情以外的因素,比如事業、金錢、權勢、地位等考慮進來,有時甚至大于一切。依賴男人而生的代價便是泯滅自己真正的內心需求,婚姻通常成了謀生的飯票。
2.她逃不脫愛上愛情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只愛上形勢去壓抑愛情的結果是,女人常常無法真正逃離愛情?!叭藗兟牭饺怏w的聲音,我會說欲望的聲音??傊莾刃牡目駸?,聽到肉體能叫得這么響,或者能使周圍一切鴉雀無聲,過著完整的生活,夜里、白天都這樣,如果你沒有體驗過絕對服從身體欲望的必要性,就是說,愛要么是激情,要么就什么也不是。”多年前的杜拉斯用她永遠的黃昏式口吻表達了女人真正對愛的定義。
所以,即使因為依賴,女人離開愛情,愛情卻永遠不會離開女人。它是一種宿命性的召喚,在風塵歲月中忙碌時不會想起,在柴米油鹽的煙火生活中不會想起,然而,也許是這樣一些時刻:翻撿舊日一頁發黃的情書,看一片秋天的落葉和遠山冬日里的一陌雪時,愛情便伴隨著惆悵來到心間。此時的女人,生存可能不成為中心問題了,有了另一個男人庇護下衣食無憂的生活保障,女人便又會懷想愛情。當年的選擇不可以重新來過,即使自己有著一顆蠢蠢欲動的心。然而,在愛情和安全感之間,女人通常會選擇后者。
這也許就是許多女人愛情觀分裂的原因之所在:在愛上形勢中尋找安全感,可是又在形勢中尋找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