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屬于后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因為一些茶葉要銷往西北地區,當時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必須減少體積,蒸壓成團塊。在加工成團塊的工程中,要經過二十多天的濕坯堆積,所以毛茶的色澤逐漸由綠變黑。并形成了茶品的獨特風味,這就是黑茶的由來。其中云南普洱茶久負盛名。如果保存得法,越陳年的普洱越有味道。當然也越值錢。
普洱茶產品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緊壓茶兩類。普洱散茶外形條索肥壯緊結、重實,色澤棕褐或褐紅;而普洱緊壓茶是利用普洱散茶蒸壓而成,外形主要有餅、磚、沱等等。
普洱茶湯色褐紅明亮,滋味醇厚,獨具陳香。
沖泡普洱茶宜選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紫砂壺是沖泡普洱茶的最佳茶具。
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占壺身20%,將茶磚,茶餅,撥開后.暴露空氣2星期,再沖泡味道更好。
因為好的陳年普洱茶至少要儲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會帶有部分的灰塵在里面,第一泡要倒掉,時間要短,3-5即可,只要能將茶葉洗凈即可,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
第二次泡的濃淡選擇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決定。普洱茶即使變冷以后還是風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后再喝。

品飲普洱茶必須趁熱聞香,舉杯鼻前,此時即可感受陳味芳香如泉涌般撲鼻而來,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蘭清菊之下。 啜飲入口,始能得其真韻,雖茶湯入口略感苦澀,但待茶湯于喉舌間略作停留時,即可感受茶湯穿透牙縫、沁滲齒齦,并由舌根產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時滿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氣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韻”。

餐后一杯普洱茶能夠有效的刺激你的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是女士的最佳減肥飲品哦!也是經常飲酒的男士的好伙伴哦,因為它能降低血脂。
紅茶起源于中國,光大于英國。占世界茶葉總銷量的90%。
中國人喜歡清飲紅茶,外國人喜歡喝調飲紅茶。
紅茶屬于全發酵茶,品質特征:紅湯紅葉,香氣甘甜,滋味香濃。
紅茶加熱奶,加檸檬,加相思梅等味道都不錯。在寒冷的冬季,手捧一杯熱茶,幾分相思,幾分浪漫,無以言表的關懷都會在唇齒間蕩漾。
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種。
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的特產,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正山小種產于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今那里已經實行了“原產地保護”。正山小種又可分為東方口味和歐洲口味,東方口味講究的是“松煙香,桂圓湯”,歐洲口味的松香味則更濃郁,比較適合配薰魚和薰肉。
工夫紅茶是中國特有的紅茶,比如祁門工夫、滇紅工夫等等。其“工夫”兩字有雙重含義,一是指加工的時候較別種紅茶下的工夫更多,二是沖泡的時候要用充裕的時間慢慢品味。
祁門紅茶 簡稱祁紅,產于中國安徽省西南部。經過嚴格的加工,祁紅茶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內質清芳并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具有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
紅碎茶可是國際茶葉市場的大宗產品,用紅碎茶通過機器加工即成國際CTC紅茶,這種茶最適合做調味茶、冰紅茶和奶茶。

紅茶可用紫砂壺、蓋碗或玻璃杯沖泡。
在這里介紹一下功夫紅茶的泡法:
一、備具
二、介紹茶具
三、溫杯潔具,沖泡紅茶的水溫95 度以上。溫杯時要逆時針倒入水流。溫杯時手指動,手腕不動,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四、鑒賞干茶,用茶匙撥放干茶。按紫砂壺的容量放入適量的茶葉。
五、潤澤干茶,封壺。 第一泡的茶要倒掉,起到洗茶的作用。
六、分茶入杯。
七、敬茶,觀其香,品其味。
調飲紅茶也很簡單。在玻璃杯中加入適當的奶精、少于砂糖或幾片檸檬、幾顆相思梅等在用紅茶沖泡。
綠茶在我國分布最廣,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占我國茶葉總產量70%。
綠茶是不發酵茶。

綠茶的特點:湯清、葉綠,滋味鮮,以春天的為最好。當我們在春天手捧一杯綠茶,看茶的舞動,你一定能感受春天的美麗。綠茶的代表浙江西湖龍井。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高級“龍井茶”宜用85℃左右的開水進行沖泡 。
龍井茶的基本泡法:
一般來說龍井茶采用下投法。我也看過有的說用上投法,我自己覺得應該采用下投法。
龍井茶要用玻璃杯沖泡。一是可以欣賞茶舞,二是龍井比較鮮嫩,玻璃杯敞口不會悶黃龍井茶。
一杯茶沖泡得好不好,有三個條件:茶量、水溫、沖泡時間。
首先,要潔具溫杯。我們要采用環抱的方法潔杯,由里到外,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潔具后,用茶匙取3----5克茶,倒入三分之一的水,浸泡干茶,舉杯搖香,這時會聞到龍井特殊的香氣。然后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沏茶。
第一杯喝茶喝到七分滿時要重新注滿水,一般來說三杯過后龍井的香氣就會消失。
茶葉的種類
1. 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云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云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

2. 紅茶 :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 黑茶: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普洱茶是在已經制好的曬青綠毛茶上澆上水,再經過發酵制成的。
4. 烏龍茶 :就是青茶,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 黃茶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于黃茶,黃茶的制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1、秦漢以前
顧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認為飲茶是秦統一巴蜀之后才開始傳播開來,肯定了中國和世界的茶葉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起來的。這一說法,已為現在絕大多數學者認同。
2、西漢時不僅飲茶成風,而且出現了專門用具,茶葉已經商品化,出現了如“武陽”一類的茶葉市場。西漢時,成都不但已形成為我國茶葉的一個消費中心,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葉集散中心。
3、三國時期茶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4、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萌芽 。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5、 唐代陸羽著《茶經》,是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采茶記》、《十六湯品》等。
6、 宋代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 “ 湯社 ” 、佛教徒的 “ 千人社 ” 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于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 “ 獻茶 ” 、 有客來,要敬 “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斗茶風起,帶來了采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但宋朝的茶文化過于繁瑣。

7、元的皇帝不喜宋飲茶的繁瑣,茶道回歸簡約、質樸的內涵。
8、 明、清茶文化普及。 此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 “ 撮泡法 ”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茶,作為一種飲品,一直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可是對于茶文化我們又知之多少呢?從今天起,我就要走進茶,了解茶,也希望我的博友們能隨著我的腳步一切了解茶,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一) 茶的起源。
茶圣 陸羽《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看來凡是于農業有關的,我們基本都歸于神農氏炎帝。
相傳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因為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干干凈凈,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

當然也有達摩割眼皮變茶及六朝時孫皓“以茶代酒”等故事,

也有人說直到陸羽的《茶經》出現,才出現了“茶”字,而以前都是“荼”字,所以茶起源于唐朝。可不論那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件事關于茶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很久了。
如意石瓢(原礦大紅袍)——熟茶專用
漢扁(豆青砂)——生茶專用 圓珠壺(紫泥)——鐵觀音專用
井欄壺(老紫泥)——熟茶專用 半月壺(底槽清)——烏龍茶專用
圓珠壺(本山綠泥)——生茶專用 我的常用茶具
茶寵——茶圣陸羽 茶寵——笑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