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的啟示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有一張用烏檀木制成的非常棒的弓,他用這張弓可以射得又遠又準。他視它為至寶。可是有一天,當他仔細打量它時,不由得惋惜道:“唉,你就是粗糙了一點!再光潔一些就十全十美了。真遺憾!”“不過,還有補救的辦法,”他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我要去找一個最好的雕刻藝人,請他在這張弓上面刻上美麗的圖案。”他果真去這樣做了。 雕刻藝人在弓上面刻上了一幅完整的狩獵圖;有什么再比一幅狩獵圖更合適的呢? 那人萬分高興:“你真配這樣的裝飾,我親愛的弓!”說著,他便迫不及待地試了起來。他拉緊弓弦,拉,拉——啪,弓斷了。 這是一個能給我們很多啟發的故事。 弓的本質是古代發射的兵器,《說文》里說,“兵也,所以發矢”。如果弓脫離了本質,承載過多美麗的圖案,那就是舍本逐末,崩斷是自然的事。 我們人類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說到底都是自然的賜予,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著感恩之心尊重自然、順乎自然,這就像莊子所說的“有大物者,不可以物”。 但是對于我們人類,特別是我們現代人,在社會所賦予的各種角色之中,在社會生活的各種壓力之下,往往被束縛了作為人的本性,從而最終導致迷失了自我。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 環視我們自己周圍,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實在太多太多。 有的人為爭奪點點蠅頭小利斤斤計較,有的人為獲取些許虛名絞盡腦汁,有的人為謀得一官半職勾心斗角,有的人為了所謂的理想、志向、地位、聲名等等而無所不用其極……想想看,這還是作為人的本真嗎?! 恬淡,自然,從容,這本應該是我們生活的原態,是自然造物賦予我們人類的本真,而如果外在的東西——諸如名利、地位、欲望過多了,是不是也會像那張弓一樣——有斷掉的可能呢? 我想會的,一定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