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健康的隱形殺手——鈉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居民飲食中,鹽和油的攝入量存在普遍超標的問題。有調查數據顯示,就我國而言,食用鹽的人均日攝入量為 11.7~17.6g。人群調查與干預研究證實,膳食鈉攝入與血壓有關。為防止高血壓, WHO建議成年人每日鈉的攝入量小于2.3g,約相當于食鹽6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國成年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以不要超過6g為宜。 顯然,由于成年人中高血壓的頻發,讓我們對于鹽的攝入已經引起了重視。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嬰幼兒鹽攝入量的控制。 那么,嬰幼兒鈉的攝入量應該是多少呢?根據中國居民膳食鈉適宜攝入量的規定,4—7歲幼兒鈉的適宜攝入量為900——1000mg/天。如果換算成食鹽的用量,大約在2.6—2.8克左右。 成人壞習慣影響孩子鈉攝入 生活中,我們的孩子鹽的攝入量可以控制在這個適宜量之內嗎?回答是否定的。我們知道,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這個年齡的孩子的飲食結構基本和大人相同。我調查了多個幼兒園的食譜,雖然在食譜制定上注意了葷素搭配和營養全面,個別還注意到了控油,但在食譜上沒有一家有關鹽用量的標注。雖然大部分廚師在做菜時考慮到孩子鹽量要減少,但是怎么減,還停留在憑口味判斷的原始方法。而北方人普遍偏口重的習慣,往往會造成烹調中鹽量的超標。在對家庭所做的調查中,也發現沒有一個家庭為孩子單獨制作飲食。這就造成孩子鹽的攝入量,會隨著大人的習慣陷入高鹽的危險之中。 零食是鈉超標的最大幫兇 而兒童鈉攝入超標還有一個更為隱形的途徑——零食。我對女兒幼兒園的小朋友做了一個調查,100%的孩子每天都吃零食,包括糖果、果脯、罐頭、餅干、飲料、膨化食品等食品。這些小食品的配料中大部分含有鈉。除食鹽外,一些添加劑中也含有鈉,如碳酸氫鈉、苯甲酸鈉。以目前廣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劑苯甲酸為例,國際上對其使用一直存有爭議。比如,因為已有苯甲酸及其鈉鹽蘊積中毒的報道,歐共體兒童保護集團認為它不宜用于兒童食品中,日本也對它的使用做出了嚴格限制。 食品中的疏松劑也稱為化學膨發劑,主要成分就是碳酸氫鈉、明礬和碳酸鈣,碳酸氫鈉味道不咸,卻是鈉的來源。調味品中的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鈉,谷氨酸鈉為谷氨酸(氨基酸)的鈉鹽,因含鈉離子,被稱為“隱形鹽”。 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特別喜歡的番茄醬中,也含有鈉。可以說,鈉在孩子們的這些零食、小食品中幾乎隨處可見。在孩子普遍吃零食的習慣中,鈉的攝入也不知不覺間增加了。 如何控制鈉的攝入 鈉攝入過量會給人體帶來很多的危害,不僅會使血壓增高,還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破壞,影響鋅、鈣的吸收。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危害。根據國外小兒醫學專家的研究與實驗發現,成人的高血壓問題,導因于嬰幼兒時期攝取過量的鈉。兒童的腎臟沒有發育成熟,沒有能力排除血液中過多的鈉,這種傷害是很難恢復的。孩子年齡越小,受到的傷害越大。 那么,如何來控制幼兒鈉是攝入呢?很簡單,一是大人從自己做起,自覺控鹽。有條件的家庭,最好能為孩子單獨烹制食品。二是嚴格限制孩子零食的攝入,在零食的選擇上,盡量給孩子選擇水果、奶類及一些粗加工和保質期相對較短的食品。 孩子是花朵,希望別讓花朵泡在鹽水里;孩子是未來,希望孩子將來不會因為小時候的不良飲食帶來健康的損害。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貝健康成長,那就從關注孩子的飲食開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