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時精通數碼單反風光攝影——色彩篇 色彩的認識 在光學中, 藍、綠、紅是三原色, 又稱“RGB”。白光就是由這三原色組成的。光學中的三原色和繪畫中的三原色是不一樣的,光學中的三原色可以利用補色來平衡畫面的色彩。 主體顏色就是三原色, 這樣的顏色構成使整幅畫給欣賞者眼前一亮的感覺,色彩鮮麗。 色彩的三補色 每一種原色都有一種補色,藍色的補色是黃色、綠色的補色是品紅色、紅色的補色是青色。利用互補色的原理可以將畫面影像還原到自然光下的色彩。 使用了三原色的互補關系,視覺沖擊力強。也正是這樣的互補關系使畫面的整體色調看上去比較平衡。 色彩的對比 色彩主要分為暖色與冷色兩類。冷色有綠、藍、青等色,暖色有紅、黃、橙等色。冷色給人收縮、安靜的感覺;而暖色給人擴張、熱烈的感覺。兩者有鮮明的對比,利用此對比手法能更好地突出畫面的主體,營造畫面氣氛。 這幅圖就是運用了色彩對比的方法,黃與紫、暖和冷的對比使畫面看起來很生動,有情趣。 色彩的和諧 色彩和諧效果就是色彩的亮度上、色相上互相鄰近而產生的。因為這樣的顏色缺乏強烈的對比效果, 給人和諧、安寧的畫面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例如紅色與黃色、綠色與黃色、綠色與藍色, 等等都是和諧的色彩。 色彩搭配非常和諧,給觀賞者舒服、安靜的視覺享受。 色彩的特殊性 色彩的特殊性是色彩給人的視覺、心理上帶來的不同感受,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兩部分,色彩本身的象征意義和整體色調的畫面氣氛。 色彩本身的象征意義就是不同的顏色傳遞出的不同的視覺感受,人們給不同的色彩配備了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紅色象征著熱烈、喜慶;綠色象征著和平、生命;藍色象征著寧靜、廣闊;黃色象征著溫暖、權勢;白色象征著光明、純潔;黑色象征著嚴肅、神秘。很好地運用這些象征性顏色可以將攝影師想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 冬日里厚厚的積雪鋪撒了一地,湖藍色的天空將天地映襯為高色溫的冷色調,畫面流露出寒冷的氣流之余,同時也透出無比的寧靜。 以綠色為基色來表現的,整幅畫面充滿了活力,將新生命力也表現了出來。 我們對不同色彩的畫面也有著不同的情感反應,這種反應是最為直觀的心理反應。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影調、不同的色彩都會使畫面營造出不同的氣氛。以暖調為基調整幅畫面就會顯得
采用了以冷調色彩為基調的方式渲染畫面,讓人感覺到水面的冰冷。整幅畫面寧靜又體現出了黑夜馬上就要降臨了。 整體的基調為暖調, 嫩綠的草、枯黃的樹葉的搭配使整個畫面非常和諧, 讓人賞心悅目, 被帶入到深秋的季節里去了。 色彩的價值 讓色彩作為主題 想拍出出色的照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用好色彩,讓色彩作為你創作的關鍵因素。以色彩為主題,每一張都要有獨特的顏色特點,如果再引入一些有質感的圖案那就可以更好地突出畫面、吸引視覺了。 這幅圖缺乏色彩感,但有空間感和立體感,主要是表現素描關系,但仍覺得不夠豐富。 比上面的好很多, 整幅畫面用了大片的顏色, 色彩過渡自然、冷暖對比恰當, 使畫面更加豐富更有韻味。 用色彩表現濃艷為了達到更好的畫面色彩,可以在曝光上做點手腳,例如使用反轉片拍攝時,曝光可以略微不足,而使用負片拍攝時就要靠后期沖洗照片時有意將照片沖洗得暗一些。這樣就可以得到高飽和度的照片了。如果當主體的亮度相當低時,拍出的照片就會比在濃重的陰影和明亮的強光下拍出的照片色彩更加豐富,顏色更加鮮艷,飽和度高。 正對著夕陽拍照,光影較強使畫面太亮,如果按一般的拍攝就會降低色彩的飽和度。所以拍攝者就稍減了曝光量,這樣所拍攝的畫面色彩飽和度高,色彩更加豐富、濃艷。 用色彩表現簡潔
攝影有個成功的秘訣,那就是讓畫面時刻保持簡潔。當拿著相機對著五彩繽紛的景物時,主題明確、色調統一、簡潔的照片會比一張色彩復雜的照片影響力更大一些。所以在拍攝時一定要清楚你的照片想表達的主體是什么,什么東西可以豐富你的畫面,什么東西會損害興趣中心,要懂得取舍。如果景物真的很好、很豐富,舍不得去掉,那可以多拍幾張記錄下來,也不要一張照片裝滿。 拍攝者雖然在拍照時也進行了精心的取舍,只留下了綠色的山,但山沒有太大的色彩變化,也沒有與別的景物相襯,這樣的畫面就會略顯單一。 看上去就比上面的一幅要好很多,攝影師在做了取舍之后,留下了遠景的天,中景的山和近處的麥地,這樣畫面空間感很強也較簡潔明朗,加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 搭配奪目的顏色技巧 熟知了色彩后,就可以運用到拍攝中去了,但在拍攝時為了更好地表現你的畫面效果,利用色彩還是有一定技巧的,掌握了這些技巧后就可以讓你的照片更加引人注目了。 冷暖相襯 所謂的色彩冷暖并不是色彩本身的溫度,色彩本身是沒有溫度的,是人們聯想出來給色彩賦予了溫度,這就是色彩的感覺性。一般來講,一個畫面里暖色會給人向前的感覺,冷色則有后退的感覺,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時就會有縱深的感覺。 這幅圖前景的花草較暖,遠景的山較冷,給欣賞者較強的空間感和視覺感。 對比鮮明 色彩在明度上、飽和度上甚至是色相上都會引起人視覺上發生不同的變化,它們之間都有互相聯系、互相襯托、互相對比的關系。例如:大面積顏色和小面積顏色的對比,色彩明度的對比等。 此圖存在著鮮明的對比, 藍天和土紅色的大地在色相上進行對比,使天空顯得更遠,大地更奪目。大面積的地與小面積的樹在體積上對比,這樣的對比更襯托出主體。 此圖是以色彩的冷暖色調互相襯托、互相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主體的,使主體更為突出、更加鮮明奪目。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選擇色彩的亮度和飽和度來達到奪目突出的效果,這兩種情況都是色彩相配的表現形式,因為顏色在相配時,顏色之間會互相影響色彩的注目性。在這兩種情況下,色彩亮度對比越強,飽和度越強,則奪目性就越強。 背景大片的綠色把作為主體的鮮花襯托得更加紅艷,這就是顏色相配的效果,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基調明確 基調明確就是在畫面中有一個統一的基本顏色,別的顏色都要在這個基本范圍內來進行配置,這種就叫“基本色調”,也叫“主色調”。一般拍照時,攝影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清楚照片出來后整幅畫面的色彩方向。 此圖一看就是表現秋季的風景,整體的基調是黃色,較暖,給人秋高氣爽的感覺 色不過三 所謂的色不過三,并不是說照片的顏色就一定不能過三,而是要求風景攝影師有這樣的一個概念,因為在實際風光攝影中色彩很多、很復雜,往往是易繁難簡,所以“色不過三”主要是為了給大家一個矯枉過正的意思。 這幅圖的色彩就是太過繁瑣,看起來眼花繚亂,不知道主體是什么,會使觀眾產生視覺疲勞,從而產生厭煩的感覺。 這幅圖相對好一點,雖然上面顏色也很多,但整體的色調統一,讓人看起來比較舒服。 不同環境下的色彩表現 色彩也是用光表現出來的,在不同的光影下有不同的色彩感覺,只要知道了它們的關系并將其利用,就會使你的畫面更加完美奪目。 利用光影的色彩表現 風光攝影就是用光影塑造主題,一般拍攝者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影調對比或顏色對比來突出主體。在直射光的照射下,被攝體和背景會有很大的明暗差異,再加上物體冷暖色彩的對比,就會使主體更為突出,同時還可以增加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光線透過云彩直射到樹上的畫面,紅色的土壤在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紅艷,后面的背景也因背光的原因更加暗淡。再從色相上看前面的主體為暖色有向前的感覺,后面的是冷調有向后延伸的感覺。整幅畫面使人視覺上產生空間感。 大霧天的色彩表現 大霧天色彩飽和度很低,明度很高,利于拍攝出高調的風光攝影。這種高調的色彩表現手法也是常被攝影師所用,整個畫面呈淺灰白色,形成素雅的高調氣氛。一般情況下在拍這種片子時,攝影師都會增加曝光,在正常的曝光基礎上加0.5~1擋曝光,讓主體和背景都稍曝光過度,營造高調的畫面效果。 此圖就是高調照片,遠處的天和水平線都是曝過的,但這樣的曝光也沒有降低整幅畫面的質感和層次感。 清晨下的色彩表現 清晨的陽光讓人有一種蘇醒的感覺,當它透過大氣中的水氣,使光線變得柔和、溫暖,又給人一種和諧、安靜的心理感受。 清晨薄曦中的湖面,比以往顯得更加寧靜、和諧。整幅畫面帶給人們一種清新的感覺。 夕陽下的色彩表現 在夕陽剛剛落下還有余輝照射天空時,透過云層形成的漫反射照紅了整個天空,如果再采用逆光拍攝,就可以強化主體的立體感了。但一定要把握好畫面中的亮部和暗部的對比不要過強,如果需要可以采取中灰漸變鏡獲得畫面平衡。 在夕陽余暉的渲染下得到的逆光效果。畫面色彩絢麗、層次豐富,靜的畫面也對應著色彩,使整幅畫面顏色統一和諧,景色迷人。 在柔和的光線中的色彩表現 任何景物都有屬于自己的顏色,只是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景物的色彩感要比在陰天里的色彩感強,但這都是表面現象,要是靠近距離去觀察色彩,就會知道在強光的照射下色彩會減弱飽和度。所以在戶外拍攝時,多云的天氣是表現景物主體色彩的理想天氣。 圖上的樹林霧氣很大再加上多云的天氣,光線照射變成柔光,使景物呈現完美的色彩。把人帶到了童話的意境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