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小梅就要結婚了,可是她高興之余也有隱憂。在她的大腿內側,有一處硬幣大的痣,黑黑的,格外刺眼。這枚痔,小梅對付過很多次,做過激光、冷凍,還用過退痔藥水,可就是拿它沒有辦法,反而越長越大、越來越黑,小梅甚至想過在那個地方紋上一只蝴蝶或者玫瑰,可醫生告訴她,有痣生長的地方最好不要隨意處理,否則容易惡變。 看著這塊突出的黑痣,小梅感到無比的厭惡。婚禮前夕,她決定再一次除掉它! 小梅選擇了一家整形醫院。得出的結論是太田痣,可以采取手術治療。盡管要做4次手術才能徹底粉碎太田痣的再度生長,盡管要忍受著肌膚的疼痛,以及有可能出現的后遺癥,但是小梅還是毫不猶豫地躺在了手術床上…… 手術后,那塊黑痣終于消失掉了,但小梅驚詫地發現,自己的左側大腿不像從前那樣好使了:麻木、酸脹、行走不穩…… 醫生通過檢查,告訴她,這一切都是由于切除太田痣導致神經受損引起的。醫生還告訴她,也許你要終身與它為伍。包括太田痣在內,還有許多疾病的治療手段和效果都不太理想,如其從我們的身體中剔除出去,還不如不要招惹它,與它“和平共處”— 乙 肝 肝炎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類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肝炎。乙肝難以根治,治療上目前沒有特效藥。所以,那些打著“快速轉陰”的醫療廣告基本不可信。實際上,如果乙肝處于非開放期,是可以不用大劑量藥物對抗的,只需要定期復查肝功能就可以了。在和平共處的時期,保持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飲食比長期服藥更有實際意義。 癌 癥 過去,醫療界治療癌癥一般采用手術、放療和化療等手段,結果往往是欲速不達,有時甚至適得其反。患者體質消耗大,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正常細胞,破壞了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致使機體調控作用惡化,導致腫瘤復發、轉移。實驗研究表明:對某些癌癥,手術切除非但不能治療,反而有促進癌細胞呈暴發式生長增殖以及轉移的危險。對中晚期癌癥患者進行治療,不能一味追求腫瘤的完全消退,可采取控制腫瘤,讓癌休眠,與癌共存(帶瘤生存)方式。這種姑息療法雖然不能根治癌腫,但能減輕痛苦,延長患者的生命,弊大于利。 糖尿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罹患糖尿病的幾率越來越高。現在有人提出糖尿病病人要“管住自己的嘴,放開自己的腿,多了解點糖尿病知識”的防治原則,值得病人學習。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所有女性腫瘤疾病里面最多見的一種。由于它的不適癥狀比較少、比較輕,而且惡變的幾率低于1%,所以,我國著名婦科專家郎景和教授曾告誡那些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不要老是憂心忡忡的怕惡變,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和平共處。如果屬于黏膜下肌瘤,那么就建議采取手術治療,因為它會增加子宮內膜的面積,引起血管充血,表面容易潰瘍、感染,但這種肌瘤只占所有子宮肌瘤類型的1/10。 濕疹 這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皮膚瘙癢是其顯要特點,許多人都領教過。很多人患病初期都認為這只是一種簡單的皮膚病,隨意購買一些外用藥膏,直到發現無法治愈,反復發作,才知道濕疹的頑固性。其實,對于濕疹,目前尚未找到能夠徹底治療的方法,在排除非過敏性原因后,大多建議采取隨發隨治的方案,即什么時候發作什么時候治療,通常治療時間不超過2周,有的醫生甚至只給予一些撲爾敏、抗組胺藥物對癥治療。不要認為這是醫生的“漠不關心”,其實是這種疾病的存在既不能治愈又不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與其盲目治療不如和平共處。 風濕病 風濕病也是一種“終生疾病”。對于此病的治療,目前醫學界也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法“情志護理療法”。醫學家們發現,由于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復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復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于治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而這些都導致疾病發作或者加重。同時還發現,在保持良好心情狀況下,有的患者可以長達三、四年不發病。 ▲專家發言△ 與疾病“和平共處”是一種生活態度 熊應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 人一出生便朝著死亡的方向前進,而推動其前進的動力便是疾病。這疾病有的在母腹中即已得上,有的則是出生后逐漸上身。人從呱呱墜地,沒有一點毛病的,絕對沒有。而綜觀人的一生,就是與疾病斗爭的一生;與疾病的斗爭雖然經常以我們的勝利告終,但最終還是要被疾病戰勝,讓疾病把我們送入墳墓。 由此看來,終生與疾病共處,是人生注定的宿命,誰也不能擺脫。而只有明白這個道理,接受這個現實,我們才能更坦然自如地對付疾病的困擾。 |
|
來自: 心的等候360doc >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