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軒
館友“yunhaizouyi”: 今天上午接到堂弟的電話,告訴我侄子的手足口病服用中藥后已經痊愈,讓我喜出望外。您好!您的館藏文章“[常見病證]手足口病----“一劑藥,兩天愈”紫軒”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于2013年5月28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健康/養生”下“常見疾病”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 360doc個人圖書館 我醫館在湖北老河口市,3天前接到在杭州打工的堂弟的電話說孩子(2歲)口腔黏膜上有潰爛,一直流口水,腳心出現散在的小水泡,手心也有,無發燒,食欲不佳。在杭州當地的西醫那里被診斷為“手足口病”,西醫告知這病兇險,一定要住院治療,并告知這病治愈需3萬元左右,讓他準備準備。 我告訴他中藥有辦法,首先不要慌張,先抓1副中藥吃了看情況,并隨時跟我保持聯系。短信處方如下: 麻黃12連翹15赤小豆30杏仁12桑白皮15生姜15大棗15炙甘草10蒼術15薏苡仁30土茯苓15 一劑 分析: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是治療濕熱蘊郁于內,外阻經絡肌膚之病候,與手足口病的病機相吻合。 麻黃、杏仁、生姜意在辛溫宣發,解表散邪;連翹、桑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熱解毒;甘草、大棗甘平和中,其藥物組合成為共奏辛溫解表散邪,解 熱祛濕之效。加用蒼術,薏米,土茯苓則增強了解表健脾祛濕之力,服用一劑口腔潰爛愈合,食欲恢復,口水停止,手足部位的水泡消失得無影無蹤。 從中醫角度解釋西醫手足口病難治的原因: 首先西醫的治療常規方法是輸液,輸液本身是增加身體的濕氣,手足口病本身即表濕證,以祛濕,不宜加濕,輸液乃加濕之行為,不利于疾病的恢復;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對癥治療,中醫認為抗生素屬苦寒大寒之品,會引病邪由表入里,從太陽直入三陰,出現心腦腎病變,西醫對于此病的恐慌即是如此原因,手足口病屬于中醫痘疹科范疇,宜透發不宜內陷,透發則邪自去,內陷則兇險不斷。 一副中藥花費不過十多元而已,與動輒幾萬元的住院費用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經方的神奇不過如此!!!中醫的優勢再次被見證,西醫比中醫快的神話不攻自破。。。 回一樓。你不懂經方吧。經方的魅力是你搞不懂滴
劉毅開的方看著有熟悉的感覺,劑量不大的,我用過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過小兒鵝口瘡。
一副藥服用兩天,因為是小孩子,所以不拘次數
個人認為可以作為手足口病的常用方,但面對具體的患者需靈活加減運用
很好的案例。劉毅的同學在我單位,因學習的途徑、方法不一樣,現在已經有明顯的差別了。選擇經方這條路很重要!
紫軒高人也!佩服! 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可不治而愈,病程在1周左右,紫軒2天搞定,縮短了病程,可見中醫實力之強。 病種患者多感人腸道病毒,多為2歲以下嬰幼兒,精神狀態極差的患者。發病極為兇險迅速,死亡率極高。本人每年接診數十個患者,多用銀翹散取效,紫軒用經方治療,誠可敬也。 手足口可死人,醫師接診后誠惶誠恐,目前之風氣,可以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