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方法輔導
日本心理學家松原達哉認為,好的學習方法是: 1、明確的學習目標; 2、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 3、準備好了再學習; 4、先復習后預習; 5、情緒不好時,開始先學喜歡的功課和得意的功課; 6、要善于利用辭典和參考書,經(jīng)常把它們放在身邊; 7、上課時,要認真聽教師講課,重要的地方要記筆記; 8、要研究記好筆記的方法; 9、考試的時候,先從容易的問題做起,做完后一后一定要再檢查一遍,加以修改; 10、退回的答卷要仔細看,作為反思材料; 11、不要邊看電視,邊聽廣播邊學習; 12、不明白,有疑問的地方一定要問個明白; 13、游戲和學習必須區(qū)別開來。
一、有計劃地學習 一份理想的學習計劃,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時間;確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保證切實執(zhí)行計劃的措施和辦法。 1、如何確定學習目標 ⑴學習目標要有激勵性,略高于現(xiàn)有的實際水平。制定學習目標時,在學習份量、時間、進度、難度、范圍等方面要比原有水平適當拔高,以利于加強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精神,使學生能逐漸穩(wěn)步前進。如果目標定得太高,學生怎么努力也達不到,必然事與愿違,不僅不能發(fā)揮學習積極性,而且將引發(fā)熱情減退、信心喪失等負面影響,無異于“拔苗助長”。 ⑵學習目標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學習目標的重點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如外語不好重外文,體質(zhì)不好重體鍛,畢業(yè)班重系統(tǒng)、重補漏,非畢業(yè)班重基礎(chǔ)、重積累。 ⑶重點目標要具體明確,不要籠統(tǒng)含糊。重點目標要明確到時間、內(nèi)容、分量等,如“每天記憶30個單詞”就不如“早上6:00至7:00,記憶30個單詞”好。 2、如何安排、使用學習時間 ⑴要積極、主動、熱情地學習,不要脫離自身實際的能力、體力和特點,單純延長無效的學習時間。 ⑵避免心情好時徹夜苦讀,心情不好時幾天不學。 ⑶學習時要專心致志,不要讓找東西、亂翻書、走神等小動作浪費時間。 ⑷要珍惜短暫時間而不浪費。 ⑸計劃要有彈性,留有機動時間應付學習任務(wù)的變動。 ⑹單位時間(如半小時、一小時)的學習任務(wù)不宜變化頻繁,安排太碎。 3、保證切實執(zhí)行學習計劃 計劃的關(guān)鍵在于執(zhí)行。計劃制定后,要積極去完成,不使之流于形式,要“嚴格執(zhí)行不打折扣,定期檢查及時補救,注意驗收逐項通過,留有余地及時糾偏”。 二、有效的預習 1、為什么要預習 ⑴有助于掃除聽課中的知識障礙。課前預習一遍,能知道自己的知識缺陷,及時補救,掃除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有利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⑵能提高聽課效率。通過預習,可大致知道學習內(nèi)容,容易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和思路,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疑難處,“帶著問題聽課”,就能在聽課時抓住重點、要點。 ⑶有助于提高課堂筆記的水平。上課時能準確記錄講解要點,少記或不記課本中已有的內(nèi)容,留出更多思考的時間。 ⑷能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養(yǎng)成預習習慣后,就能提高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獨立思考的能力。聽課有信心,聽課較容易,就能更積極主動地學習。 2、課前預習的方法 ⑴通覽教材——“讀”。初步與日俱增教材大意,明確其在單元中的位置,對讀不懂、讀不透的地方提出疑問。 ⑵找出疑難——“寫”。簡單整理自己不懂的問題,劃分教材的層次、重點,批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以便在聽課時驗證。 ⑶嘗試練習——“做”。預習完后,可試著做課后練習,不會做的上課時要留心學習這類問題的解法。 在實際預習中,上述方法可因事而異,因科而異,有所側(cè)重,有所選擇。如語文科重在分析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數(shù)理科重在概念理解和解題思路;外語則注重單詞的記憶的詞匯的運用。 3、預習要求 ⑴預習要有針對性,不求面面俱到。 ⑵合理安排預習時間。要在上課的前一天預習,而且要先復習后預習,避免準備不足,影響新舊知識間的銜接。 ⑶預習要循序漸進。 三、科學地聽課 1、做好聽課準備 聽課準備包括知識、物質(zhì)、心理、生理上的準備。物質(zhì)準備要求帶齊學習工具,以免上課時為找東西而分心;生理上要求大腦能保持量佳狀態(tài);心理上要有旺盛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飽滿的學習熱情,堅強的學習意志;知識準備則主要通過預習來實現(xiàn)。 2、要專心聽講 課堂學習中,常有學生“心不在焉”,不是分心走神就是與其他人講話,心理學稱之為“注意分散”。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外部原因也有內(nèi)部原因。前者如外界聲響(噪音、樂音)、天氣突變等,后者如自身知識水平低于或高于教師講課內(nèi)容、對其他事情的期待、生病、肚饑等。影響學生注意分散的主要是內(nèi)因。因此,要求學生提高對聽課重要性的認識,善于從課堂活動中發(fā)現(xiàn)興趣,保持注意,善于自我克制,自我約束。分心人人都有,關(guān)鍵在于能否自覺及時地把思緒拉回,自覺集中注意力。 3、要學思結(jié)合,當堂掌握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聽課要學思并重,學重點,學難點,跟上教師講課思路,主動適應每個教師的講課風格。對講課內(nèi)容要用心思考,仔細鑒別,多問“為什么”“怎么樣”“行不行”一類問題,當堂消化。多提問,多質(zhì)疑,有助于澄清模糊概念,全面深刻掌握知識。 4、要做好課堂筆記 課堂筆記要彌補聽課的不足,為日后復習提供清楚的提示線索,而不是教師的“講話錄音”。課堂筆記要記的是:①教師講課綱目;②講課重點、精華,如總結(jié)性、提示性、評議性話語,結(jié)論的推導過程,教師的補充內(nèi)容;③聽課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筆記是給自己看的,可自創(chuàng)“語言”;還要注意“留白”,便于隨時補充;要“圖文并茂”,有助于一目了然;要簡潔濃縮,課后要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 總之,聽課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四、復習的任務(wù) 1、課后復習 ⑴嘗試回憶。看書前獨立回想老師上課的內(nèi)容,反問自己:今天主要講了幾個問題,哪些懂了,哪些不懂。及時檢查當天聽課效果,增強記憶,提高看書、整理筆記的針對性。 ⑵閱讀理解。閱讀課本時根據(jù)嘗試回憶的情況答疑解惑,勾勒重點、新知識點以及容易忽略的地方,在書上做些簡單提示。 ⑶整理筆記。把筆記加工提煉成適合自己使用的復習材料。整理筆記時,要補上課堂上未記的內(nèi)容,更正自己理解錯誤的內(nèi)容,補充參考書中得來的精妙之處,使知識系統(tǒng)化、精確化。 ⑷看參考書。參考書宜精不宜多,在教師指導下選擇一兩本即可。切忌脫離教材只看參考書。看參考書時也要圍繞學習中心,即當天講課內(nèi)容或自己的疑問,同時適當?shù)剡M行摘錄。 2、系統(tǒng)復習 系統(tǒng)復習是用較集中的時間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從時間上看,有周復習、月復習、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從內(nèi)容上分,有章復習、單元復習和總復習。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回憶重現(xiàn),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查缺補漏,使知識更完整系統(tǒng),并能綜合應用。 五、完成課外作業(yè) 作業(yè)可幫助學生在家里復習和預習,養(yǎng)成自覺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做作業(yè)一定要自己做,“實踐出真知”;做時要仔細審題,“看得準,分得清,聯(lián)得起”;要認真解題,“準確、規(guī)范、迅速”;要細心查題,“查步驟,查運用,查結(jié)果”。 |
|
來自: MouseHappy > 《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