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鳳凰播報李開盛的博客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緩緩降下,表明一個空前的帝國正式解體。20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對此也有很多反思,特別是官方已有許多定論,但總感覺還說得不夠、論得不透。 第一,蘇聯解體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官方以及多數人的看法,蘇聯的解體是令人遺憾的。個人以為,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三,因為蘇聯解體不只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消亡,還意味著一個政黨的敗落,一種發展模式的壽終正寢。從發展模式來看,當原來的模式不能適應人民需要時,無論它原來有多么的輝煌,被拋棄都是適應歷史與人民的需要,不應有可惜之說,否則就違背了以人為本這個我黨也堅持的基本理念。從政黨與政權的興衰來看,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更新,適應時代的發展,被淘汰也屬自然。馬克思主義一直認為,政黨必然是要消亡的,那些不再具存在價值的政黨消亡得更快,當然也不是一件憾事。 真正令人遺憾的是,從國家和民族角度來看,蘇聯解體確實是一個悲劇。固然蘇聯或如列寧批評沙俄政權時的那樣,是一座各民族的“監獄”。但“監獄”之所以是“監獄”,不是因為監獄這所房子本身,而是因為如何使用這所房子。拆掉“監獄”的辦法不是拆房子,而是把同一所房子變成“天堂”。一旦房子都拆了,人們將很容易為了剩下的磚瓦相互爭奪,甚至撕殺,蘇聯解體后的民族與種族沖突頻生,不能不說是蘇聯解體的一個負面后果。 第二,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人歸咎于戈爾巴喬夫,認為是他拙劣的經濟社會改革、不應該的政治改革導致蘇聯的解體。有人認為是斯大林,即認為那套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才是導致蘇聯垮臺的根源。這些論斷有其道理,但不夠確切。斯大林確實是蘇聯體制締造者,也是許多問題的源頭。但是,斯大林1953年就死了,當時蘇聯仍有強大國力,社會主義也如日中天,有足夠的時間與良好的國際環境進行改革。文革后中國走出了毛澤東體制,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春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至于戈爾巴喬夫,其改革舉措以中國標準來論確實有其不妥之處。但我們應該記住的是,戈爾巴喬夫接手的蘇聯正處于內外交困之中,內部是人民對蘇聯體制已失去信任與信心,社會問題突出,另外,石油收入銳減,蘇聯改革的成本無法支付。從外部環境看,一方面是繼續在阿富汗流血,另一方面是美國在里根出任總統后,對蘇聯奉行強硬政策,繼續以軍備競賽給蘇聯放血。這個時候,要改革成功其實是千難萬難。戈氏固然做得不好,但將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歸咎于他,無疑只是要找一個替罪羊。 本人認為,最應該為蘇聯解體承擔責任是勃列日涅夫。正如前述,斯大林時蘇聯仍是可改革的,其后繼者赫魯曉夫確實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這種改革觸犯了官僚集團的利益,赫魯曉夫也被推翻下臺。勃氏1964年上臺,照顧官僚集團利益,全面停止政治改革甚至是經濟體制改革。事實上,在勃氏統治蘇聯的18年(1964至1982年)是蘇聯最好改革的18年,有著適宜改革的國內外環境。從內部看,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對當時體制未失去信心。加上西伯利亞石油的大開發,賺取了大量的硬通貨,能夠支付高昂的改革成本。從外部看,美國正深陷越南戰爭,自顧不暇,無力牽制蘇聯。然而,勃氏一心維護既得階層利益,對此熟視無睹,結果喪失了改革的最佳良機。 第三,中國還要不要吸取蘇聯解體的教訓? 在一些人看來,中國通過走出一條不同于蘇聯的改革道路,早已走出蘇聯解體的歷史陰影。近些年來的北京共識、中國模式之說,可能更是說一些人心情陶醉。但在筆者看來,中國根本沒有走出蘇聯解體的陰影,因為中蘇體制具有根本的相似性,在未進行徹底體制改革的情況下,說蘇聯的問題不會在中國重現,邏輯上就不通。有人可能說,中國有不同于蘇聯的市場經濟。但在決定社會發展模式與道路方面,最重要的是政治體制而非經濟體制。而且,在政府投資熱情不減、國企民企不公平競爭廣泛存在、經濟糾紛的法治化都沒有實現的情況下,說經濟體制已經完全是市場經濟其實還是為時過早。而這些邁向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又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后的結果。這也再次表明政治體制的關鍵性作用。 其實,蘇聯作為一個走過了興起、發展、調整、衰亡的社會主義國家,因其歷程的完整性,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所有后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警醒。中國尤需注意的是,從發展階段來看,中國可能正處于“勃列日涅夫”時期。中國毛澤東時代相當于蘇聯的斯大林時代,鄧小平和江澤民時代則分別具有蘇聯赫魯曉夫時代的特征。鄧小平搞經濟改革,也搞過政治改革,而江澤民則重在經濟改革,提出了市場經濟的概念。當前中國雖然比較注重民生,但在改革的停滯方面,既得利益集團的膨脹方面,則與蘇聯的勃列日涅夫沒有二致。總體觀之,盡管中國每一階段歷經的過程更長,但性質則與蘇聯的相應階段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而也正是這種相似性,使得人們更有理由擔心中國將走入一個“戈爾巴喬夫時代”。 要避免這種相似性進一步發展,避免中國繼續在蘇聯的道路上繼續運行,最應該做的就是通過啟動再改革進程,對前進的道路進行“扳道”,走入一個能夠漸進但不斷改革的進程,最終走出蘇聯解體的歷史陰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