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聯欣賞
◇古代三副“絕對”
一
從前有位富家小姐,到了婚嫁年齡,仍沒考慮終身大事,父親非常著急。在父母的催促下,這位小姐便擬了一副上聯求對選夫,其聯為“寂寞寒窗空守寡”。此聯之妙,不但表達了自己的處境,更為奇的是七個字都以“宀”為部首,要求對的下聯也應為同一部首,這就把許多才子給難住了。據說,她一輩子也沒遇到能對出下聯的人,因而也終身未嫁。
二
從前,四川瀘州有條白塔街,有個姓黃的鐵匠在街上開了個打鐵鋪,有人以黃鐵匠打鐵為題,出了一上聯:“白塔街,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鐵,坐北朝南打東西。”此上聯中巧嵌了紅黃黑白青藍紫七種顏色和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要對出下聯來難度很大。
三
明朝時,有人擬出“古文故人做”的上對,它的題趣是將一個“做”字拆開來,變為一首上對。每一個部首說明一個意思,不摻虛言,拼成了一個字說明道理,所以對起來頗難。
◇中英文對出天下第一聯
在長沙結束的全國首屆"楹聯文化與楹聯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展出了一幅特殊對聯,上聯是英文而下聯是中文。這幅對聯
上聯是英文:"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on china"(專家翻譯成中文為:去中國買瓷器,中國有瓷器,吃飯靠瓷器),下聯是中文:"到前門買前門,前門沒前門,后門有前門"(第一個"前門"意思是前面的門,后一個"前門"意思是前門牌香煙)。
中南大學教授、湖南省楹聯協會會長余德泉說:這幅對聯雖然語言不同,但對仗工整,饒有風趣。這副對聯最早被中國楹聯協會常務理事陳錫波發現并整理加工。與會的海內外學者認為,這是楹聯學術界承認所發現的世界上第一例中英文對聯。
◇明嘉靖年間,藩司參議錢業令所屬官府都要張貼一副對聯:“要一文,不值一文,難欺吏卒;寬一分,民愛一分,見佑鬼神。”告誡屬下官員務守清廉,不義之財,莫取分文。其抓“廉政建設”可謂別出心裁。
◇清代在晉州為官的陳景登,因見當時貪風日盛,為了給自己敲警鐘,作一聯自勉:“頭上有青天,作事須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可見,作為一州之首,陳景登除了深知自己不貪贓枉法、“不刮地皮”外,還明白應該“循天理”,查清楚為什么會“眼前皆瘠地”,并努力使之成為“沃野”。
◇清代官吏余云煥一日在大堂上撰聯一副:“不要百姓半分錢,原非異事;但問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他認為,為官者不搜刮民財,是起碼的官德,更要千方百計為百姓造福,才算是盡職盡責。
◇清代朱圭在浙江做主考官時在大門上自署一聯:“鐵面無私,凡涉科場,親戚年家須諒我;鏡心普照,但憑文字,平奇濃淡不冤渠。”聯中表白自己不講私情、不開后門,但憑試卷決定棄取。
◇清代林則徐在升任兩廣總督后,親自在府衙題寫了一副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他在上聯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不同意見,下聯則勉勵自己杜絕私欲,剛正不阿。
◇清人趙慎畛在桂林做官時,在府衙貼有一聯:“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清代工部尚書彭元瑞任浙江督學時有這樣一副門聯:“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國家斯得士,桃李無言。”
前聯中趙慎畛告誡做官的要從政清廉,克己奉公,后聯中彭元瑞則告誡做官的要多多培養人才。
◇一次,一群僑胞游覽桂林風景,凳上獨秀峰,在涼亭旁休息。有人面對錦繡河山,看著這個六角亭,向同伴們出了個上聯:“獨秀尖尖,四面八方六角,”其中嵌了三個數字。過了一會兒,一位青年僑胞站起來,兩手握拳向前舉起,作古代行“拱手禮”姿勢,說:“兩拳拱拱,五指兩短三長。”大家都稱贊對得工整自然。
◇相傳,乾隆五十年(1786),皇帝在乾清宮設千叟宴。赴宴客人中最大的有141歲。乾隆皇帝以此為題,與紀曉嵐對句。皇帝出句: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紀曉嵐對句:古稀雙慶,又多一度春秋。六十歲稱“花甲”,七十歲稱“古稀”,上下聯都是141歲,對仗十分工整。
◇明代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途經福建,看望新科狀元翁正春,并在此留宿。翁出聯以戲:“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葉向高隨即應對“客官寓宦官,富室寬容。”此聯上下都是寶蓋頭字,構思巧妙,情趣俱佳。
◇明代湖北武昌有個叫熊廷弼的人,自幼工詩善聯。在自云書院讀書時,一日恰遇書院山長的老丈人死了。山長知他才學不淺,就請他作副挽聯以示悼念,熊廷弼揮筆寫道:“淚滴江漢流滿海”。寫罷擱筆,請圍觀的秀才們來對下聯。不料,出句太難,秀才們一個個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下句。最后,還是熊廷弼解了難:“嗟嘆嚎啕哽咽喉”。在場的人把上下聯連起一讀,不由得咂嘴稱絕,自嘆弗如。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1360年攻下姑蘇牗今蘇州牘后,眼看大業將成,心中其喜。在慶功宴上,給軍師劉伯溫出聯征答,上聯是:“六木森森,楊柳梧桐松柏”。劉伯溫馬上作答:“三水淼淼,滇池渤海浙江”。君臣二人會心地笑了。
◇清代楹聯大家梁章鉅《楹聯叢話》中亦載有一副用“木,水”偏旁組成的對聯:“梧桐枝橫楊柳樹,汾河浪激泗洲灘。”上下聯一靜一動,一繁一簡,相輔相成。
◇《古今奇聯鑒賞》載有一副同偏旁聯云:“涓滴匯洪流,浩渺波濤,洶涌澎湃瀉江海;森林集株樹;樓桁檐柱,樟楠柏梓構梁椽。”上下聯水木各成一色,渾然天成。水天寥廓,林閣云薈,讀來令人玩味無窮。
◇一副描寫湛江港和渤海灣的風景聯這樣寫:“湛江港清波滾滾;渤海灣濁浪滔滔。”白描寫景如行云流水,自然和諧。上下聯14字全是“水”旁,字工意切,足見作者的匠心獨運。
◇有人為風派人物畫像,撰有一聯:“逢迎遠近逍遙過;進退連還運道通。”寫得也不凡,把那些善于見風使舵,精于逢迎進退的貨色勾畫得活靈活現,雖選用同偏旁的字,但無造作牽強之痕。
◇某地荷花湖邊亭上的一副對聯:“荷花蒹葭菜葳蕤;芙蓉芍藥蕊芬芳。”不須到湖上,只要看到這副對聯仿佛就見到了一個水中蓮葉接天、荷花欲語;岸上芙蓉搖曳,芍藥吐蕊的美麗天地。
◇相傳,有一富孀旁居朋友家中,時有形單影孤之嘆,遂出一妙聯征婚,愿以萬貫家財隨嫁。其聯云:“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一時無人應對。一天,忽然來了一游方和尚,身著敝衲,形容丑陋。那和尚提筆便寫下下聯應對:“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僧。”眾人一看,對仗工整,妙語雙關,于是齊聲稱妙。那富孀見后大窘。再看那和尚時,口念“阿彌陀佛”,飄然而去。
◇最負盛名的同旁聯,當推廣東虎門的一副佳作:“煙銷池塘柳;炮鎮海城樓。”此聯字字相對,偏旁中“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全聯工整完美,意境深遠,令人拍案叫絕。
◇南宋樓大防,孝宗隆興進士,官至樞密院參知政事,其書齋聯是:“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他惜時如金,不愿“頻來招惹那些俗氣的客”聊天扯淡;但若有奇書異卷,必定要邀請同仁友好共賞。書齋主人對待客人的兩種絕然不同的態度,正體現出樓大防讀書求友的一片苦心。
◇大詩人陸游的書齋聯語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史載陸游自幼好學不倦,他自稱“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問他讀書何為,回答十分干脆:“一身報國有萬死!”晚年罷官家居,七八十歲了,還研讀《資治通鑒》,蠅頭小字,日課二萬言,“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為鬼雄”(《書憤》),真是一位讀書到老不疲、愛國至死不渝的英雄豪杰。
◇明朝末年崇禎進士金聲,字正希,在未達時,極端貧困,題書齋聯曰:“窮已徹骨,尚有一分生涯,餓死不如讀死;學未愜心,正須百般磨練,文通即是運通。”寫得刻骨銘心,悲憤至極。清兵入關,金聲組織義師抗清,兵敗被俘,堅貞不屈,慷慨就義。可惜他“文通”而未“運通”。
◇古人讀書做官論者更多。朝廷科舉取士,讀書人若能金榜題名,春風得意,則是夢寐以求的快事。清朝乾隆進士彭元瑞寫的書齋聯最有代表性:“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原來各省鄉試在八月,正是桂花飄香時節。禮部會試在二月,正是杏花開時。學而優則仕,靠廢寢忘食讀書而能中舉,升官發財,是舊中國知識分子的正道。彭元瑞一舉得中,后步步高升,官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果真如愿以償,圓了書齋聯語之夢。他是幸運者。
◇晚清徐照,浙江桐鄉人,其書齋聯:“志不求榮,滿架圖書成小隱;身雖近俗,一庭風月伴孤吟。”可能是仕途不順而流露出來的文化人士孤芳自賞的高傲神氣。還有,與李鴻章同鄉同學的道光秀才朱景昭也寫過一副書齋聯:“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熱;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娛。”所謂“不因人熱”,委婉含蓄,即不愿攀援權貴,寧可躲在僻靜的書齋讀書自娛消遣。據說他后來還是做了兩江總督李鴻章的幕僚,因人而“熱”起來了。
◇有一書齋聯很富韻味:“認天地為家休嫌室小;與圣賢共語便見朋來。”廖廖數語便向人們展示了一片博大的空間,吞天地氣,讀圣賢書,聯意與“室小乾坤大,寸心天地寬”有異曲同工之妙。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自題書齋聯為:“咬住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饑,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清代鄧石如題的碧山書屋聯:“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上聯集“日”、“霞”、“雪”、“云”、“月”、“煙”、“雨”、“峰”、“瀑布”等自然景觀,描就了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萬里長卷;下聯以“詩”、“畫”、“文”、“史”、“箋”、“帖”、“經”、“賦”、“離騷”等藝術品類匯成中華文化的洋洋大觀,氣派非常,內蘊豐厚,可稱傳世佳作。
◇包世臣自題書齋聯很有自己的風格:“幸有兩眼明,多交益友;苦無十年暇,熟讀奇書。”語言樸實,說理性強,作者意在道破人生求知的艱辛。確屬一副難得的佳聯。
◇“中國捷克日本,南京重慶成都”。
◇南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收二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聯嵌入數字一至十,下聯嵌入五方和五行,對諸葛亮的生平事跡進行了高度的概括。
◇成都武侯祠也有一副對聯,贊頌諸葛亮在蜀中的功績:“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勛。”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副對聯僅用了短短的十個字,贊頌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才高智絕。“兩表”指諸葛亮入蜀為相后所作的前后《出師表》,“一對”指的是諸葛亮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所作的《隆中對》,在文中諸葛亮有“天下三分”的預言。
◇五丈原是諸葛亮伐魏病逝的地方,這里的武侯祠有一副對聯,可謂蓋棺論定,聯曰:“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相傳李自成自幼天資聰穎,年少時即很有才學,為鄉人所稱譽。而當時的知府大人馮馴對此很不以為然。他讓人把李自成叫到府衙,并出一上聯,讓李自成當場為對。他所出的上聯為:“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這則上聯的妙處在于嵌入了自己的名字“馮馴”,并“馮”“馴”二字分別拆成“二馬”和“三馬”,二者加起來為“五馬”,而 “五馬諸侯” 在古代是知府、太守一級官員的別稱,馮太守將其用在此處,復指自己的名字,意頗自得。沒想這一構思精巧的上聯并沒有難住李自成,李自成聽完上聯想了想,隨即大聲對出了下聯:“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李自成的這則下聯中嵌入了商代開國賢相“伊尹”的名字,而“伊”字有一“人”,“尹”字無“人”,二者加起來還是“一人”,“一人元宰”比起“五馬諸侯”來,其權位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以此下聯對知府的上聯堪稱天衣無縫、妙趣天成。
◇清朝道光初年,大臣趙禮甫與葉延琯相處莫逆。一天,趙禮甫出了一上聯讓葉延琯來對,聯曰:“馬賓王,駱賓王,馬駱各賓王。”該上聯中提到的“馬賓王”(名“馬周”、“賓王”為其字)、“駱賓王”都是唐朝初年人,前者是當時的朝中大臣,后者是同時代杰出的文學家。聯中用“各”字巧妙地把兩個“賓王”聯系在一起,且“馬”、“各”二字合而為“駱”字,一點也沒有牽強附會之嫌。這一別具匠心的上聯使葉延琯絞盡腦汁,也沒能對出下聯。一直到了道光30年鄉試之時,皇上派大臣龍僖和龔寶蓮分別出任貴州與云南兩省的主考官。此事使葉延琯猛然想起30年前的絕對,葉靈機一動,終于對出了下聯:“龍主考,龔主考,龍龔共主考。”該下聯用“共”字把兩個“主考”連在一起,且“龍”、“共”二字合而為“龔”,兼之云、貴兩省相鄰,龍、龔二人同科,遂使“共”字進一步坐實。以此下聯對上聯真可謂是珠聯璧合。
◇鄧小平故居為三合院式建筑,青石地板,有兩個籃球場大。無數游人都被故居的楹聯所吸引。正堂屋門前,掛著四川著名作家馬識途一九八三年撰寫的楹聯:“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杰,解危濟困,安邦柱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此聯語字精當,筆觸流暢,高度頌揚了鄧小平的歷史功績。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對鄧小平的敬佩和景仰之情。
◇傳說清代乾隆年間,安徽桐城有位鄉村理發匠,能詩善對。有一年春節,他寫了一副春聯貼在自家門上:“半間茅屋棲息,站由我,坐亦由我;幾片蘿卜度歲,菜是它,飯也是它。”聯中沒有吉利之詞,而是托物寄情,直抒胸臆,貧困凄苦之狀躍然紙上。
◇一個懶漢,掙錢不多,卻用錢無度,一向入不敷出,負債累累。有一年春節,他也寫了一副春聯貼在門上:“行節儉事;過淡泊年。”第二天早晨他起床一看,不禁吃了一驚。不知是誰在春聯上下聯各加了一字:“早行節儉事;晚過淡泊年。”懶漢看了,深有所感,后來就變得勤快了。
◇清代浙江寧波有位著名的老中醫,名叫范之甫,他寫過兩副奇特的春聯,一副貼在藥店的大門上:“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獨貧。”另一副貼在自家的門上:“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無獨有偶,清末湖南也有一位開藥鋪的老中醫,在他的大門上也貼著同樣奇特的春聯:“只要世間人莫病,何愁架上藥生塵。”
兩位老中醫在除舊迎新之時,不求自己富貴吉利,卻一反常情俗態,對己說些喪氣話,而虔誠祝福別人“常健”、“莫病”,成了兩則贏得顧客的好廣告。
◇清末,安徽樅陽有一位剛直不阿、一生潦倒的秀才,有年春節寫了一副春聯:“功名、事業、文章,今歲已無望;嬉笑、悲歡、怒罵,明年可再來。”此聯詼諧幽默,文鋒犀利,辛辣地抒發對科舉考試和現狀的不滿,被廣為傳誦。
◇一位下崗職工幾經波折,好不容易才開起一間小雜貨店,春節貼出一副對聯:“酸甜苦辣,嘗了便知滋味;窮富冷暖,經過始覺艱辛。”
◇有一對夫妻離婚后,經過幾年雙方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一天女的在路上被車撞了,路人都不理她。恰遇男的經過,給她包扎傷口,又送她去醫院,還掏錢交了藥費,女的受到感動,出院后便與男的在春節復了婚,寫的對聯是:“破鏡重圓,舊情為黏合劑;姻緣再續,新春是起點期。”
◇有位70歲的孤獨老人在地里搭棚種姜,恰巧地邊也有一位老婦人的姜地,兩人天天閑聊,從種姜聊到人生。這位老婦已喪夫多年,聊久情生,便于春節結婚,對聯是:“姜越老越辣;情愈久愈濃。”
◇一位從事流通的經商者奔波幾年,不但辛苦,而且效益不佳。后來買回電腦在網上搞流通,效果非常好。新春佳節他感慨地貼出一副春聯:“網上交易,是朋友無須見面;天下馳騁,有鼠標何用親臨。”
◇有位老板開店虧本,辦實業又失敗,最后承包一個陶瓷廠才獲得成功。春節他在廠大門口自寫對聯抒發他敢闖敢干,敢經燒煉的感慨:“人生有沒有路,邁腳就是;泥坯成不成器,出窯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