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媽媽花了400元錢買了兩張芭蕾舞劇《白毛女》的票,看完后問女兒受到了什么教育,女兒想都沒想說:“喜兒也夠傻的,黃世仁那么有錢嫁給他多好,如果你喜歡大春,可以把他當情人啊?!?/SPAN> ◆17歲女生到醫院做人流手術,但肚里孩子的父親是誰,手術費該由誰掏?這讓她犯了難。她撥了幾個電話,把和她有過性接觸的4名男生全部叫到了醫院。一番激烈的爭吵后,4名男生最終選擇平攤醫療費。
一個父親對高貴的定義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绔少偉男。女孩是天賜的公主,我們這里的“富養”說的不是讓女孩嬌生慣養,而是如何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女孩。使女孩見多識廣、獨立、有主見、明智。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從而能夠在這個花花世界里堅守自己的信仰,有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即便是在清貧的環境中,一樣可以培養出卓然的氣質。 女兒10歲,從法國回北京探親,傍晚我們一起在草坪旁坐著,竟然聊起了一個很成人的話題:一個女孩如何變得高貴。 我對她說:一個男人要變得高貴,那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他要有成功的事業,要有尊貴的地位,要有足夠的錢財,要有良好的學識和修養……一個女孩要變得高貴則十分簡單——她并不是一定要有公主的身份,豪門的背景,華麗的服飾,貴族的教育……她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像把自己嚴嚴地包裹起來。
女兒有些不解:爸爸,什么意思呢? 我想了想說:就是要和那些臭小子保持距離,永遠尊重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不管什么年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對于兩性來說,一個女孩只要凌然不可侵犯,她在男人心中一下就會高貴起來。這個跟什么年代沒關系,跟什么地域沒關系,所謂新潮的觀念都是暫時的,爸爸說的是一個永恒的道理。 過去女兒總問我:爸爸,我像不像一個小公主?我不是國王,為此,一直對女兒充滿歉意,但是我希望,她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活的心性高潔,那樣的話,我相信她就擁有了公主的高貴、男人的仰視。(摘自《父親與女兒的對話》)
高貴是內心的富裕 周華濱 男 28歲服裝陳列師 曾經的一個女同學,在畢業3年后,開著奔馳來參加同學會。對于許多人來說,畢業3年開好車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對于她來說也許只是要不要接受被包養的一念之間。在同學會上,這個女孩并不認為被包養是可恥的事情,相反沾沾自喜,甚至二年為那些資質勝過自己,卻依舊在奮斗的女孩很天真,不懂得勾引,不懂得所謂的社會交際。 這個社會把成功渲染的過于艱辛,一個女孩如果想成功似乎只有依附于他人才可能出人頭地。而現實中懶人偏偏那么多,許多女孩就一門心思以當“小三”、已被包養為捷徑。 富養并不是一樣給她最好的物質條件,一次奢侈的生日派對、一條不菲的裙子所培養出來的很可能是暴發戶的女兒,最終并沒有讓她成為有高貴內心的人。富養是讓她有富裕的內心和豐富的見識。許多人之所以面對小小的誘惑就一頭栽進其中,關鍵在于面對大千世界,首先亂了分寸。 每一個女孩長大的終極目的不是和誰結婚,而是擁有自己的世界,父母要教會女兒的不是依附別人的能力,而是獨立自我的能力。 對一切事情都能夠處事不驚,臨危不亂。相信用年輕和容貌兌換的財富會隨著青春的逝去而打折。
別被一塊蛋糕哄走 桃子 女 28歲自由職業者 女兒滿月 有的女孩同男友初次見面就約在某商場的咖啡廳,然后借口邊聊邊逛,卻故意進沒一家店都挪不動步;里不說要,見到喜歡的東西出一副無比向往的白癡可憐狀,裝小裝嫩裝無助;是不厭其煩的像男人強調自己喜歡什么,不斷訴說別人的男朋友多大方,送了什么東西;故作乖巧,把自己的任何都已“獎勵”的形式標價,做個家務要獎勵個包包,幫個小忙要獎勵件衣服;直接說自己缺什么,讓男人送,不能得逞就耍賴甚至不顧臉面地死纏爛打。 楊瀾說:她三四歲寄居上海外婆家時,年輕的舅舅常在領了工資的周末帶她去最高級的紅房子餐廳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體電影。長輩責怪他為個小孩子亂花錢,他說,女孩子就要見世面,不然將來一塊蛋糕就把她哄走了。 家境好,不妨讓女兒多見識繁華世界,眼界的開闊讓女孩更聰明,注意和培養虛榮心區別開。如果沒條件,那么讓她多看書,一本好書能讓女兒發現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關鍵是言傳身教,給子女做好榜樣,庸俗的父母很難教育處高貴的子女。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你越看重錢,別人就越看輕你。而一個人的品格是用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終極一生的財富?!白宰?、自愛、自立、自強”——聽起來有點說教,但卻是一個優秀女人所必備的品質。另外,女人一定要善良、平和,心懷寬廣。
擁有感動世界的高貴 小吳 36歲 6歲女兒的媽 有一朋友,她的女兒留學新西蘭,現在奧克蘭大學讀研究生。這位朋友經常說:男孩子要賤養,要讓他吃點苦頭,要讓他懂得責任,要讓他懂得尊重他人,這樣他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男人,負責人的男人;女孩子要貴養,不是說是嬌養女孩子,是說要教育她懂得自尊、自愛,這樣的女孩子,長大了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才會教她的下一代懂得尊重與責任。 她半年前拿到了移民新西蘭的簽證,很快就去了新西蘭,見了面開她的玩笑,問她是不是要升級做外婆,這次去要給女兒帶孩子。她笑了:27、28生就好了,女兒才21歲,還有學業沒有完成呢。 我很詫異,她看出來了。解釋說:女兒到27、28歲生就可以了,現在還是學業要緊呢。停了一下,又說:兩個人感情好,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覺得可以相互依賴,相互信任,是可以結婚的。 那為什么這么早結婚(她女兒大學畢業結的婚)?“因為我的女兒是給人家做妻子的,而不是做人家情人,當人家玩具的。人要自尊自愛別人才會尊重你。同居是什么,能給孩子什么?什么也沒有!一個男人真的愛一個人,自然會尊重她,給她一個婚姻,而不是選擇同居?!?/SPAN> 我很贊同她的教育觀點,也經常和她聊一些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理念,總結起來不外乎那些最基本的:告訴孩子真是的世界,告訴孩子什么是自尊、自愛,從生活小事情做起。比如聽音樂會是保持安靜;請愛護自己的頭發,不要把它染成五花八門的,要體現個性不是從這些方面體現,而是從一個人內心的修養、知識的多少來體現;通過很多方面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告訴孩子飯后請收拾桌子椅子,告訴孩子出門時記得告訴父母一下……
編后:相信那些老掉牙的字眼兒 人至賤則無敵——隨著“90賤女孩”的出現,賤,這個惡意的字眼兒,儼然成了“敢作敢為敢表現”的代名詞。 如果你和一個賤女孩談道德,她大約會笑——那是多么無用的東西!在“包容”的旗幟下,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潛規則就是規則;不擇手段才是手段;性只是包方便面……高貴,就像熊貓一樣稀缺的品質。 這是多么可怕的誤會!20歲的時候,我們迷戀成功、金錢、奢侈、大牌……而溫暖、美好、信任、尊嚴,被認為是老掉牙的東西隨意拋棄。 其實,只有當你有了一定閱歷才會明白,前者只是錦上添花,真正讓我們抵御人生寒冷的,往往都是老掉牙的東西。 相信善良——相信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看不見的磁場,總會吸引同類的東西。善待別人,其實就是對自己慈悲。 相信尊嚴——沒有底線的女人是可恥的,總會有幾個人看你不順眼,但只要堅持,你會獲得另一些人的欣賞、感激甚至支持。 相信美好——只有那些保持著敏感、溫柔的愛的天賦的人,才看的花開。那一點感動的微光,足以支撐我們走過人生的灰暗。 愛惜名譽——名譽就像一件老棉衫。年輕的時候你嫌棄它難看累贅,等年紀大了,才發現它的可貴。 她一定不知道《亂世佳人》那段著名的比喻:當船進水的時候,你拋下了你認為無用的東西:道德、名譽、善良、友誼……你以為等你安全了,可以把它們再撈起來。可是當你想起它們的時候,它們已經找不到了。 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能拿來交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