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世紀中國文化史上的“全能冠軍”,郭沫若身上蘊含著極其豐富極其復雜的文化歷史信息,即便是他的婚姻生活也是如此……
與張瓊華的包辦婚姻 1912年,20歲的郭沫若與比他大兩歲的張瓊華在父母的包辦下結婚,風華正茂的郭沫若對張瓊華平凡的外貌不甚滿意,洞房之夜又發現她三寸金蓮,被戲弄之感油然而生,憤憤地走出洞房……五天后,郭沫若離開了家。郭沫若與張瓊華并沒有離異,以后68年張瓊華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 郭沫若遵循父母之命與張瓊華結婚,在失去“童貞”之后卻又選擇了反叛。后來,郭沫若在《黑貓》中一邊把張瓊華戲謔為“黑貓”,他說:“隔著口袋買貓兒,交訂要白的,拿回家來才是黑的?!币贿呌肿晕曳词〉溃骸拔乙簧绻袘搼曰诘氖?,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我始終詛咒我這項機會主義的誤人……” 1923年,在日本的郭沫若曾收到長兄郭橙塢的來信,讓他回四川謀職,并對郭沫若的婚姻問題提出了兩種解決的方案:一是與張氏離婚,二是和兩位妻室同居。但郭沫若考慮了半天,終覺不妥,于是便給大哥回了一封信,表明心意道:“離掉張氏,我思想沒有那么新;二女同居,我思想沒有那么舊。不新不舊,只好這么過下去?!?nbsp; 1939年,離開故鄉26年的郭沫若帶著新婚妻子于立群衣錦還鄉時,他的另一位妻子張瓊華已經人老色衰,長年的苦守使張瓊華滿頭烏發變成了白發。其實就在她和郭沫若結婚那天起,她就永遠告別了青春。家鄉人圍著郭沫若,熱情交談、握手。唯獨張瓊華站在人群后面,默默地注視著,而郭沫若似乎也沒有意識到她的存在。 當時,郭沫若的老父已86歲高齡,臥病在床,他老淚橫流地向郭沫若訴說著多年來張瓊華對郭家的貢獻,卻沒有半句怨言。郭沫若頓時對張瓊華肅然起敬,于是當著眾人的面鞠躬致謝,駭得張瓊華不知如何是好,多年來壓在心頭的苦悶與辛酸一掃而光,她滿足了。 郭沫若在家中住了幾天,張瓊華還把自己的臥室,亦即當年自己與郭沫若的洞房讓給郭沫若和于立群,并買雞買魚盡心相待。郭沫若看到自己的一幀相片端端正正地掛在墻上;他看到當年同張瓊華結婚時用過的家具,一件一件都擦拭得干干凈凈,光亮如新;他看到過去居家時讀過的書籍、用過的文具、寫的作業本和手稿、學校發給他的畢業證書以及陸續寄回來的家信……總之,凡是他的東西,都保存得整整齊齊,完好無損。 為了向張瓊華表示感謝,郭沫若給她題寫了兩首詩,短跋中特地寫上“書付瓊華”四個字。并逗趣說:“你如果往后沒有錢用,可以拿它去賣幾個大洋。”“啊呀呀,”張瓊華驚愕了?!斑@咋個賣得嘛!就是餓死了,我也不得賣它!”郭沫若的任何一樣東西,對她來說仍視為圣物。因為這是“夫君”的東西。不管郭沫若對她如何,張瓊華始終把郭沫若看作是自己的夫君。郭沫若在其父死后寫了一篇長達七八千字的《家祭文》,張瓊華不僅背得滾瓜爛熟,還常常淚水盈眶…… 與安娜的21年姻緣 1916年8月初的一天,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班的郭沫若遇到了22歲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佐藤是日本貴族的后裔,郭沫若一見到她就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他覺得佐藤富子的眉目之間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圣潔的光輝令他肅然起敬,以后他們便開始了頻繁的書信往來。 郭沫若如實地講述了家中父母包辦的婚姻和痛苦,佐藤富子回信說希望郭沫若把苦惱都忘去,他們共同分擔苦和樂,郭沫若為佐藤富子又起了個名字叫“安娜”。不久,她毅然辭去圣路加醫院的工作,隨郭沫若到岡山同居。從此,佐藤富子的婚緣便籠罩在不幸的悲哀之中…… 安娜與郭沫若同居,為此她斷絕了與父母的關系。當時郭沫若還是學生,經濟條件有限。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州帝國大學,安娜為使丈夫學業有成,獨自承擔全部家務,洗衣做飯,忙里忙外。為了生計,郭沫若拼命寫作譯書,沒有桌椅用皮箱代替,沒有硯臺用磨平的磚頭代替……這樣清貧的日子,安娜含辛茹苦地堅持著,為郭沫若哺育了四兒一女。 安娜的愛,激發了郭沫若極大的詩情,郭沫若在日留學時期創作的詩歌很多都與安娜有關。5年后,郭沫若將自己在日本期間創作的詩歌集結成冊,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女神》。因為這本詩集,郭沫若被人稱為中國新詩的奠基者之一。 然而,安娜和郭沫若生活了21年,不僅要忍受清貧,還要接受他和不同女人之間發生的關系,包括于立忱、安琳等。也包括他傳染給她的性病。 1927年12月8日的晚上,當時正在上海的郭沫若突然頭痛、兩眼充血,臉色發紅而帶浮腫,高燒達40℃。因為他正在受著通輯,只好偷偷地住進了四川路一家由日本醫師石井勇開的私人醫院。安娜那時正患著慢性腎臟炎,她毫不顧惜自己,用一個妻子的全部愛來照料病中的丈夫,每天把家里的四個孩子安頓好,便匆匆地趕到醫院。 在安娜的細心照料下,郭沫若的病情出現轉機,兩個星期后出院了。懷著對安娜的感激和摯愛,他在兩天的時間里一連寫了多首表達對妻子的深深感激之情的詩。 1937年,郭沫若決定回國參加抗日戰爭,而安娜是日本人。于是,郭沫若不辭而別,從此,他們中斷了一切聯系。 7月27日下午,郭沫若順利到達上海。日本當局逮捕了安娜,對她嚴刑拷打,監禁一段時間后才釋放出來。安娜先后被監禁過三次,都堅定地熬了過來。郭沫若在當年的8月和11月還接到過安娜的兩封信,此后,雙方的音信就完全中斷了。安娜在日本頂著政治和生活的雙重壓力撫養著孩子。 郭沫若回到中國后,與于立群結好,在漫長歲月中,他未給安娜寫過一封信,寄過一文錢。1947年,《改造日報》記者陸立之在東京見到安娜,當時安娜家徒四壁,空無一物,全家僅靠一點山芋充饑。安娜悲極哽咽,痛訴郭沫若的無情與冷酷:“鼎堂(郭沫若)不應該是這樣……他音信全無,把這個家全忘了。如果說是戰爭阻隔、信息不能,這也是借口胡說,這里還是不斷有中國人的消息,我就讀到過他回去后寫的一篇文章叫做《在轟炸中來去》,說自己光榮地見到蔣介石……” 但據郭沫若的秘書王廷芳在《郭沫若和安娜的情感糾葛》寫道,1946年,一位叫青木和夫的日本朋友從中國返回日本,郭沫若托他給安娜帶去了一封信及數百美元,在當時經濟已經完全崩潰的日本,這筆錢實屬可觀。青木和夫向安娜詳細介紹了郭沐若的情況,包括他已組織了新的家庭并已有了四個孩子的事。 抗戰勝利后,安娜放棄日本國籍,來到中國,成為一名中國人。 安娜知道郭已另有家庭后,向郭沫若提出了三條要求:1.要負責供給兒女讀完大學;2.要給她相當數額的撫養金;3.在上述兩條得到圓滿解決后,雙方登報聲明脫離夫妻關系。郭沫若避而不見,讓跟安娜很熟悉的馮乃超出面做她的工作,盡量協商妥善解決。 1975年夏天,安娜由女兒陪同從上海到達北京。當時郭沫若生病住在北,安娜到京第二天就提出要到醫院看望郭老。郭老同意了。當安娜和女兒走進病房時,坐在沙發中的郭沫若吃力地要站起來迎接她們。安娜快步向前將郭扶回沙發,幽默地說:“你變了,變得慈祥了,你是會進天堂的。” 郭沫若晚年多次談到安娜,說她十分能干,善于理家。但她自尊心特別強,看準了的事,別人是很難說服和改變的。 安娜于1994年8月15日逝世,享年101歲。安娜與于立群的兒女之間不相往來。安娜的子女,對郭沫若也不親近,也不敬重,更無感情。二兒子郭博曾在記者面前這樣評價父親:“對于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 與于立群同甘共苦40載 郭沫若的第三位妻子是于立群,她是郭沫若早期戀人于立忱(后自殺)的胞妹。 第一次見面,于立群給郭沫若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僅僅二十來歲,梳著兩條小辮子,穿著一身藍布衣衫,面孔被陽光曬得半黑,差不多就和鄉下姑娘那樣。于立群是一個女演員,但言談舉止穩重端莊,絕無一般女明星的輕浮與淺薄。郭沫若說:“我有責任保護立群,但愿我能把愛她姐姐的心轉移到她的身上!” 1939年的春末夏初,郭沫若和于立群正式舉行了結婚儀式,時年郭沫若47歲,于立群23歲。當時以郭沫若的身份和威望,婚禮自然是隆重而熱烈的,當時的來賓有80多人,大多是郭沫若三廳的同事和熟人,雙方的親戚也參加了婚禮,周恩來是婚禮主持人,陽翰笙的夫人是介紹人。據說周恩來祝酒前對郭沫若說:“希望這是我參加的你的最后一次婚禮。”郭沫若聽了,老臉一紅,連說:“那是那是?!?/P> 這次婚禮,使于立群成為郭沫若第三位名正言順的妻子。于立群和郭沫若在一起共同生活近40年,育有六個子女,兒子漢英、世英、民英、建英,女兒庶英、平英。1967年,郭民英自殺。1968年,郭世英被北京農業大學的紅衛兵抓去刑訊逼供,不久從四樓墜下而死。 于立群是伴隨著郭沫若度過人生暮年的最后一位妻子。1978年6月,郭沫若病逝,次年2月,于立群縊死于北京故居。
來源:新快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