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后孩子怎么教?![]() ————————————————————————————————————————————————— 提問:怎么和單親孩子溝通呢? 思璇:我個人一向反對以家庭形式來討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單親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就很糟糕,雙親家庭的孩子也不一定就一定很好,關鍵在于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沒有把單親當成是一個大問題,并且能夠和孩子一起面對他人的疑問,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長。 提問:陶老師,我發現單親家庭的孩子想問題會有點極端,而且總是偏向自卑方向。有什么辦法可以改善嗎?是一個高中的孩子。 思璇:孩子的問題來自于父母處理家庭矛盾沖突時的態度。雙親家庭的孩子一樣會有你說的這些問題。只是大家習慣于把問題用一個簡單的分類來處理。無論是單親家庭還是雙親家庭,出現了這類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去接受系統化的家庭治療。 提問:在離異后如何調整好自己,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呢? 思璇:自己勇敢面對婚姻解體的結局,把對彼此的傷害最小化,告訴孩子這是你們成人之間的問題,與孩子無關,你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去妥善處理,無論結果如何,你們對孩子的愛都不會有絲毫改變。永遠不要去詆毀對方。 提問:對于一個孩子來講父母離婚 思璇:父母關系不好,即使不離婚,對孩子的成長一樣有陰影。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好離婚,孩子還可以從中了解每個人都會出錯,發現了錯誤面對并想辦法處理即可。這是一種成熟的人生態度。 提問:陶老師您好,我孩子兩歲,我要怎么處理小孩的心理發展呢?哪些是關鍵點?我該怎么做? 思璇:我個人一向反對把離婚當成是所有問題的罪魁禍首,似乎只要不離婚,無論關系有多糟糕都能夠給孩子一個健康未來。這不是事實,這只是那些因為個人利益關系不愿意放棄的成人給自己的一個借口。離婚時雙方盡量和平地就事論事討論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永遠不詆毀對方,不要試圖剝奪另外一個人對孩子的愛。 提問:可以問一下陶老師,為了孩子在苦苦煎熬的婚姻,什么樣的底線是最底線呢? 思璇:如果真正是為了孩子,就請妥善處理成人間的夫妻關系。不去改善自己的關系,卻說是為了孩子在苦苦煎熬, 提問:單親的孩子心理上主要變化是什么,會很偏激嗎。 思璇:要看孩子周圍的成年人,特別是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成年人是什么態度。 提問:沒有離婚時孩子看到父母親的關系不好,讀書就像智商極低下,怎么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思璇:給孩子足夠的愛。 提問:如果夫妻關系還有改善的余地呢,不是說到了完全無可救藥的地步了,這樣有余地的,又考慮到孩子的不肯離婚的情形,是不是要樂觀一點呢? 思璇:理論上講,沒有改善不了的關系。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所以總有一些關系是無法在繼續前行的,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和平分手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彼此都覺得還可以再做調整,那就一起去接受夫妻治療,讓愛重新回到夫妻之間,孩子也可以從中獲得正向的學習。 提問:我也是離過婚的,但我覺得這樣我能把所有的愛轉到孩子身上,這樣想正確嗎? 思璇:你還是要有屬于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健康的親密關系,孩子才會有屬于他/她自己的未來。 提問:所以其實陶老師,大人,特別是孩子平時生活在一起的大人,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陽光,樂觀,對不對? 思璇:接納自己、面對生活和自己的不完美,盡量避免評判,孩子才能學到開放、接納的生活態度,自然會快樂健康很多。 提問:有些小孩比較內向,不怎么愛跟別人講話,該怎么讓她變得開朗起來呢? 思璇:內向和外向就像是向日葵和含羞草,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美,為什么一定要把含羞草改成向日葵?是孩子的需求?還是你自己的需求? 提問:您好。請問離異家庭或夫妻雙方不和諧的孩子心理應該怎樣調整?我發現他們都挺擰的而且特好強。謝謝。 思璇:平等、尊重孩子的話語權,聽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求,告訴孩子哪些是你能夠做到的,哪些是你不能做的,請孩子嘗試著接納和諒解。同時告訴孩子,無論成人之間做了怎樣的決定,都不會影響到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試圖用新的關系替代原生關系。 提問:每當孩子看到其他同學的父母那么恩愛,對他們很呵護,這時孩子心里可能會有點不開心。 思璇:坦然告訴孩子,家庭的組成模式有很多種,而你們暫時選擇了這樣的一種方式,以后也許會有改變,但不會為了改變而勉強自己選擇不合適的人。 提問:媽媽懷我的時被欺負,我3歲的時候是別人帶,因為沒有被照顧好而斷過手臂。小學的時候當大隊長,受到很多優待,但是中學一下被打趴了,老師因為錢沒有對待好被人欺負的我,并讓同學別和那樣愛哭的我接觸。直到看到了您的心理分析和方法,才找到方向,我該怎么救自己? 思璇: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次日清晨起床后,堅持做我今天微博上發布的“心語”那個練習。 提問:有時候 思璇:如果你是父母,停止這樣的玩笑。如果是你的父母,很堅決地告訴他們:你們的問題請你們自己解決,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需要你們的美好祝福。 提問:人總是在恰當的時機遇到合適的人,是宇宙安排給我的嗎呵呵,最近在接觸心靈成長,也參加了沙龍工作坊等,恰好又在節目里偶遇了兩位老師,真是心生欣喜啊,現在每周的婚姻保衛戰成了必看的節目哈哈,很愿意看到那些來療傷和尋找幸福的勇敢的女子。 思璇:的確,人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遇到最合適的人,哪怕是傷害。 提問:我和前夫在女兒11個月的時候分手。孩子和父親生活。2個月后娶了孩子繼母。現在孩子3歲,叫繼母媽媽,也叫我媽媽。但是,我帶女兒出去玩的時候,她會問我,我為什么有兩個媽媽?我怎么回答? 思璇:如實相告:媽媽和爸爸不再適合繼續生活,所以你們選擇了分手,這樣媽媽和爸爸都可以有機會選擇新的生活伴侶。現在那位就是爸爸的新選擇。 提問:嗯,傷害也是一門功課,好向往陶老師十一的課程,下次爭取去呵呵。陶老師你用的方式好多呀,呵呵,除了家排,其他的我好像都沒接觸過,最近突然發現,心靈成長的空間實在是太大太大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自己在這段時間的糟糕關系里,竟然發現了這條通天大道,簡直如獲至寶。 思璇:傷害確實也是一門功課,有一個課程叫做《陰影的力量》,我曾經做過,效果很不錯。學習和快樂一樣,是一種能力,呵呵。 提問:離婚后 思璇:孩子是從父母那里學習到該持有怎樣的態度。推薦你看一部美國電影,就叫《繼母》,你會看到孩子如何從母親身上學習到對另外一個女人的抵抗。 提問:老師,我是先清理創傷還是把喚起了的倔強的想奮斗先做呢? 思璇:清理創傷和尋求改變同樣重要。通常我的課程會先清理過往創傷經驗,再開始為自己輸入新的能量。 提問:陶老師,我身邊也有父母是離異的朋友,為什么一些家長離異以后有的孩子會更加努力,更加上進,而有的孩子卻不務正業,甚至誤入歧途呢?這和家長的教育有重要的關系嗎? 思璇:和家長的期待、孩子的自我期待、孩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等諸多因素有關。 提問:我表妹在兒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和丈夫離婚了,到現在孩子四歲了,也許是孩子長期跟媽媽在一起生活的緣故,孩子表現出了很多女孩子的特征,比如說話、舉動等,如何能夠幫助孩子向正確的性別上引導呢?謝謝! 思璇:選擇優質男人做自己的朋友,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提問:是不是找了繼母或者繼父的,孩子不改口要好一點,這么小的年齡,是會疑惑怎么有兩個媽媽的吧,如果被強迫改口,對孩子肯定也是有傷害的。 思璇:最好由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改口。當孩子對那個新來的人有足夠的信任和依戀時自然會愿意并主動改口。 提問:對于已經在孩子12、13歲時離婚,又沒有跟孩子很好的溝通過,導致現在孩子很難教育,很缺乏安全感,信任感,要怎么做,怎么補救呢? 思璇:如果你是那個孩子的父母,現在開始盡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你問的是那個已經在長大的孩子,學會自救比用摧毀自己去懲罰父母更有價值。 提問:看到身邊離異的朋友,當其孩子問起爸爸的時候,她總是避而不談,從未教過他如何叫‘爸爸’,但偶然的一天這個詞卻從他嘴里冒出來。 思璇:我個人非常反對這樣的教育方式。離異是成人之間的事,不應該拿孩子來做自己的聯盟。建議你的那位朋友老實坦白地告訴孩子自己和前夫已經分手,但那個人永遠都是孩子的父親。 提問:離婚的女人傷不起。 思璇:離婚的男人也一樣。 提問:請問陶老師,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您對家長有什么好的建議嗎?尤其是對做媽媽的,謝謝! 思璇:呵呵,喜歡這個問題。:-)和孩子做朋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聽他們在想什么、有怎樣的感受、怎樣的需求,然后量力而行,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能夠接納自己的父母,才不會把自己的未完成愿望強加在兒女身上,才能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深深祝福! 提問:聽過很多父母走在離婚邊緣的子女的心聲“寧愿他們這么吵著生活在一起,也不想我們這個家破裂”,很多父母也因此糾結,彷徨。。。,成人都難以消化的“內心完整”區別于“形式完整”,如何讓成長中的孩子去接納和理解? 思璇:觀念而已。所有的觀念都是我們學習來的,既然可以學習到A,也一定可以學習到B,以及更多。 提問:但是,一般都是男人薄情寡義的多,難道按男人也會傷不起哈哈,很難體會。 思璇:女人的薄情寡義也不少,不同形式的表達而已。如果你心里已經把男人放在低等動物的群體里,你就不會遇到優質男人,而只會遇到你所期待的低等動物。 提問:陶老師,今年下班年會有課程安排嗎?在不影響你身體的情況下。 思璇:現在已經是下半年了親愛的。月中我去意大利學習,下月月中回來,已經安排了其他工作,12月要寫新書,年前都不會再做課程,明年4、5月間吧。謝謝你的信任與支持。 提問:一個朋友成為了單親爸爸,要如何向他7歲的兒子解釋父母離婚的事比較好呢? 思璇:前面已經回答過,坦白誠實地告訴孩子:父母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問題,你們共同選擇了分手,各自都有機會重新選擇。這是父母之間的事,與孩子無關,你們永遠是孩子的父親和母親。 提問:可是7歲的孩子似乎對離婚還沒有一個概念啊,還沒告訴小朋友,不過小朋友好像有點知道了,而且小孩的心理變的很敏感 思璇:孩子不必像成人一樣完全清楚離婚是個什么東西,只需要告訴孩子你們不合適,所以選擇了分開,這樣各自都有新的開始。 提問:離異后,孩子跟了母親,母親又跟自己的父母一起住,四口人。老兩口很疼孩子,但有時候在教育上與母親意見相左,請問這種情況怎么處理? 思璇:凡事各有利弊。隔代教育很容易有溺愛的問題,但愿望轉移的情況也會比較少。和自己的父母嘗試溝通討論,必要情況下也不妨幾種方式并存,孩子自然會學會適應不同的情境。 提問:我的表妹也是個父母離異得得孩子,我覺得她已經越來越孤僻了,畢竟媽媽不在她身邊,跟著爸爸。爸爸又再婚而且還生了個兒子,對她的關心實在太少了。 思璇:外人無能為力,需要孩子的父親調整狀態,給孩子多一些平等的機會和關注。 提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思璇:如果女性總抱著受害者心理,那么她就有本事把幸福變成傷害。與其時刻牢記自己怎樣吃虧,不如好好經營自己,讓自己成為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