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擦亮了我的眼睛,更蕩滌了我的心靈。 有了高度,就能看得清,在混沌蒙昧的現狀中發現解決之道。 有了高度,就能看得遠,在暫時的困難之中仍然充滿信心和盼望。 有了高度,更有了勢能,不但處變不驚,而且集聚了無比的能量,時機一到便可像洪水一樣奔涌而下,勢不可擋。 如果我們能站在欣賞型德育的理論高度去審視人間,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欣賞、包容、接納,當然也就會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1)認知局限性 我們的認知往往是有局限的,而且自己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在哪里,經常用自己個人的經驗觀點判斷事物,并且非常肯定自己是正確的,然而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的,也許有不少認識都是沒有多少錯誤的,但是很多都是膚淺的、低層次的,不能引領個人及團體走向更高的高度。要改變,就要首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就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央視給自己的廣告做得很大氣: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如果一個攝影家很大氣,那么他就極可能排出氣勢磅礴和具有震撼力的攝影佳作;如果一個政府官員很大氣,那么他往往也能夠做出較大的政績;如果一個學者很大氣,那么他極有可能研究出非常有價值的成果;如果一個人很大氣,那么也往往能就成就一番大事業。小家子氣是做不出什么有價值的事情的。氣度、修養、寬容等都是需要一輩子修煉的。 (3)經歷就是在擴大視野 擴大視野不是獵奇,而是有意識的在茫茫現實中尋找和探索發展的方向,明晰和鎖定向往的目標,實現個人價值和意義。只有親身經歷了,體會了,感受了,自己的思想才會發生較大的轉變,視野才能變得逐漸的開闊。如果僅僅是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沒有新的感悟與突破,那么經驗也就不會增加多少,視野也不會變寬,看問題也還只會是以前一樣的高度與深度。年輕人應該多嘗試一些新的事物,勇敢的去面對,不斷的觀察和思考,那么經驗的積累將會很快,看問題也會更為深刻和準確。 (4)新視野新高度 世界的路有很多條,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看到最好最寬闊最有前景的一條,但是我們不能就此就放棄自己自主選擇道路的機會,我們需要勇敢的往前走,盡量朝前看,看到更多的路,看到更多路上的人,看到更多的人在做著什么樣的事,看到別人是在怎樣做人做事。如此,我們就能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了,之后再明確了目標,選定了道路,那么我們將不再彷徨與迷惑,我們將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勇敢前行。 觀念是什么?就是對事對人對世界對社會的看法。 怎樣改變觀念?就是轉換角度去看問題,不從一個角度去看。 這也就是蘇東坡眼中的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世界本是多樣性的,事物總是多方面的,人也總是多變的。要想清理事物的本質就要從不多的角度去觀察、去理解。要正確的看待處理一件事情,要從不同的立場去考慮,事情就能處理圓滿。 情感是私人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它是精神生活的支撐點。 理智是公眾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它是社會生活的骨架,沒有情感,生活會變得沒有意義。沒有理智,過有意義的生活就會失去前提,社會也就是在情和理的張力中變得健康。 理是生存的基礎,情是生存的意義,理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情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怎么拿捏好情感與理智之間的平衡。怎么使自己內心能夠平衡,人際關系能夠平衡,事物之間能夠平衡,這體現出做人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