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類藥房的迅速發展,目前選擇自行購藥的人越來越多,自行購買藥物免去了去醫院進行各種繁雜的檢查,尤其是感冒頭疼之類的毛病,大家更愿意在藥房買藥自行解決。但是不少消費者由于盲目購藥,除了不能對癥,還容易引發藥品重復使用和抗生素濫用等問題。“是藥三分毒,如果使用不當,不僅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有時還會延誤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一 同樣的發熱,如果伴隨有鼻塞、咳嗽癥狀,那就有可能是感冒,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如果是單純的發燒,那則很有可能不是感冒,而是其他重大疾病的征兆,盲目服用有退燒療效的感冒藥,很有可能會掩蓋病情,延誤治療。因此,準確診斷是藥物治療的基礎,購藥之前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疾病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可向藥店的藥師先行咨詢,然后再購藥。 二 個體之間,體質存在很大的差異。病人的年齡大小、肝腎功能情況等對藥品的選擇、使用劑量大小、療程長短等都會相關。因此,在購買藥品前對下列情況應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包括準確的年齡、體重、營養情況,肝、腎功能是否良好,以及家屬性用藥過敏史和有無特異性體質等。 三 特別提醒,不要為了療效而自行服用超劑量的藥物或者同時服用多種同類藥品,超劑量的藥物輕則會給身體器官造成損傷,重則危及生命。 服藥劑量成年人應照說明服用,老年人應適當減量或服用說明書中藥物劑量范圍中的低劑量。對于一般藥物也可按下列情況服用:12歲以上服成人劑量,8歲左右服成人量的2/3;5-6歲服成人量的1/2;3歲服成人量的1/3。此外,對于高血壓、糖尿病和肺結核等慢性病患者而言,由于所服用的藥物存在毒副作用,因此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肝腎功能檢查。 四 科學安排服藥時間,不僅能增進療效,而且能盡量避免藥品副作用所帶來的身體損傷。洪主任指出,催眠、緩瀉、驅蟲、避孕、抗過敏等藥宜睡前服用,激素、抗結核藥應在早上服用;滋補藥宜晚上睡時或晨起空腹時服用,助消化類藥物如多酶、嗎叮啉等宜飯前服用;對胃有較大刺激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氨茶堿等則應飯后服用;而抗菌藥物則以間隔相同時間為好,如每日2次,應間隔12小時服;若每日3次,則每8小時服1次;若每日4次,則應每6小時服藥1次。 五 對于停藥時間的選擇,專家建議“快病快治,慢病慢治”。一般病毒性感冒服藥3-5天,癥狀緩解后可停藥;重感冒、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菌痢等感染較重的疾病一般應服藥1-2周,以免停藥過早復發加重;抗結核藥要求服用9個月至1年,強化療法也應至少規則服藥6個月,且中途不能間斷。甲亢藥一般要求服用半年到2年時間;對于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藥物不能隨便停用;對激素類藥若短時間應用,可隨用隨停;若較長時間服用則應逐漸減量,以免驟停出現反彈,使病情復發加重。 六 抗生素俗稱消炎藥,有點頭疼腦熱很多人就吃上一片。事實上,過多地使用抗生素不僅會使身體產生耐藥性,而且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因此除非有并發的細菌感染,絕大多數感冒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如果非得用抗生素,建議盡量選擇同一種抗生素,以免細菌產生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 七 現在少數患者習慣拿著處方去藥店買藥,不少醫院也開設有便民藥房,擅自到藥店購買處方藥存在不少隱患。處方類藥物必須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服用,不少藥店很難擁有處方單上的全部藥品,在缺貨的情況下患者很有可能會在藥店的推薦下購買同類替代藥品,一旦由于用藥不當引起醫療事故,容易引發問責難題。 八 購藥不要貪便宜,應去規模較大、信譽較好的藥店。自行購藥買時要認真查看有效期,絕不能購買無批準文號、無注冊商標、無生產廠家的藥品。買藥后一定要開具購藥發票,用藥時,留下藥品包裝盒等,作為萬一被坑害后投訴的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