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板的人,脾氣好有脾氣好的做法,脾氣不好有脾氣不好的做法;有能力有有能力的表現(xiàn),沒有能力也照樣可以做很好的老板,沒有固定的條件。 現(xiàn)在的人很喜歡說條例式,當老板需要幾個原則幾個條件,我看不見得。各行各業(yè)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規(guī)模大小也不一樣,怎么可以說所有老板的條件是一樣的呢?在東北經(jīng)營公司的人,到了廣州,就會有很多東西不一樣了。但這其中唯一不變的,就是道德。這在《易經(jīng)》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好老板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但道德是不變的核心。 ——易經(jīng)中的管理智慧 今天的科學已經(jīng)告訴我們,未來是不可測的,是測不準的,叫做測不準定律。我們看到氣象臺預報氣象經(jīng)常不準,是什么道理?是人員的問題嗎?不是。氣象臺的工作人員怕挨罵,怕挨批,認真得不得了,生怕搞錯了,尤其是臺風、地震這類氣象,報錯了還得了?而且氣象臺的儀器也是非常精確的,所以,測不準跟儀器、技術、人員幾乎沒有關系。為什么會測不準?一句話就講完了,當時是測得很準,但是測完了以后,它又開始變化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力無法管控自然的變化。 我們現(xiàn)在受西方的影響,喜歡說,計劃確定以后,就要按照計劃去執(zhí)行,這其實是行不通的。因為計劃確定以后,照樣會起變化。怎么辦?如果還照原計劃去實行,就是明明知道它錯了,還照錯的去做,那不是很奇怪嗎?所以,中國人的方法只有一句話,就是看著辦。看著辦永遠是對的。當一切都在快速變化的時候,定數(shù)只有一個,就是道德修養(yǎng),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憑良心。憑良心,會歪打正著,不憑良心,會正打歪著。明明可以賺錢,最后虧本了,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就是當初的一時惡念將整個事情搞亂掉了。而怎么做怎么不對的人,最后的效果卻很好,仿佛是老天在保佑,其實不過是人的良心在發(fā)生作用。本來會做壞的,有了良心的牽引,能夠自我修正過來,我們的信仰就在這里。 中華民族沒有宗教,因為有了《易經(jīng)》,我們根本不需要宗教。弄不懂《易經(jīng)》的人去信宗教,我不反對,我們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但是懂得易理的人會知道,《易經(jīng)》的道理是超越宗教的。易理從哪里來?從自然來,叫做道法自然。 我現(xiàn)在給大家一個標準,面對知識爆炸,資訊日新月異的今天,要用是否合乎自然去檢驗。合乎自然的,大概不會錯;不合乎自然的,就要小心了。自然是最好的檢驗標準——合乎自然的,可以放心,就算當前沒有成效,長期之后一定會有效;不合乎自然的,就算眼前很受益,也不會持久,很快就消亡了。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就是自然,江山依舊在,而人事已全非。人類社會再怎么變,再怎么改朝換代,自然是永遠不變的。自然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易經(jīng)》告訴我們的。慢慢地,全世界都會向這個標準靠攏。 現(xiàn)在的人常提到一個名詞:偽科學。我是不接受“偽科學”這三個字的。科學沒有偽的,偽的就不叫科學。科學只有正科學跟負科學之分,如此而已。人類還不了解的科學,叫做負科學,負科學仍然是科學,只是我們現(xiàn)在沒有能力了解,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它不科學。我不太接受“不科學”、“偽科學”的觀念。 積善之家,是可以永遠存在下去的。所有看得見的錢財,看得見的寶貝,都是不可靠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職場生活當中提升自己的品德。老天就是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的情境,讓我們反省到,數(shù)據(jù)不可靠,資訊也不可靠,一切物質(zhì)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因為它會變化。 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職場生活當中提升自己的品德。 ——易經(jīng)中的管理智慧 以前有一件很好的衣服,你舍不得穿,把它掛在衣柜里,一陣子以后,衣服被蟲子咬壞了,你能怪誰?今天有三個人達成協(xié)議,明天開始同心協(xié)力,可靠嗎?不可靠,說不定半夜里,其中一個人就死掉了。一切都無法掌握。面對這樣不可控制的情況,我們又能怎么辦?我提出一句話,大家好好去體會:人要做什么事情,是千辛萬苦的;老天要做什么事情,是輕松愉快的。老天要一個人在行業(yè)里面得第一,它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把這個人的競爭對手通通收回去就夠了,這個人就沒有敵手了,很自然就得第一了。人靠自己努力,要得第一,那是辛苦得要命,但是如果老天幫忙,就會輕松很多。要想老天把跟我們競爭的人收回去,有一個條件,就是我們自己要爭氣,這才叫做自天佑之。老天可以保佑的部分就是把對手收回去,其他的事情它沒有辦法做,還是要靠我們自己。我們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遭遇就知道了。曹操當年有個謀士,叫郭嘉,其才能不亞于諸葛亮。可是郭嘉英年早逝,早早地就被老天收回去了。而且諸葛亮下山不久,東吳周瑜也走了。老天要諸葛亮發(fā)揮才能,輔佐劉備,所以把周瑜也收回去了。如果周瑜還在,諸葛亮整天跟周瑜斗都來不及,如何幫助劉備做大事?大家這樣去想,就會明白,自然的運作是很靈光的,是人所不能及的。 第三句話,就是順天應人。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人跟動物的不同,在于人有情。人跟動物都有性,人有人性,馬有馬性,豬有豬性,草木皆有性。這個性就是本能,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情就是良心。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有名的有情文化。但現(xiàn)在很多人把情都解釋錯了,一聽到情,就很害怕,覺得情是人情包袱,會害死人的。這些人就是沒有理解情的真正含義。任何漢字只要偏旁有“青”字的,都有美好的意思。比如說,“請”,表示語言很美好;水很美好,叫“清”;人長得很俊秀,叫“倩”;草木很美好,叫“菁”。可見,“情”表示的是美好的心。一個人的心很好,就叫有情。中國人不僅對人有情,對草木,對宇宙,都有情;不僅對活著的人有情,對死去的人也有情。 我們不崇拜外來的神,我們崇拜那些活著的時候為人民做出貢獻的人,在他死了以后,我們會把他當做神明來崇拜,這跟迷信一點關系都沒有,這是我們對死人有情的表現(xiàn)。拜祖先,也是我們對死人有情的表現(xiàn)。情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管理管到彼此之間都沒有了情,最后的結局是很凄慘的。很多總經(jīng)理,在位的時候很神氣,哪一天離休了,就變成“總不理”。當總經(jīng)理的時候,所有人看到你,老遠就恭恭敬敬地過來打招呼,可是一退下來,與你擦肩而過,也視而不見。當你發(fā)現(xiàn)沒有人理你的時候,那是比什么時候都難過的。 |
|
來自: Askaluo > 《《易經(jīng)中的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