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效性和后“茶館式”教學
![]() ——參加上海首屆名師論壇暨知名中小學教學觀摩活動有感 寧德市教師進修學院 繆惠安 06年入秋以來,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鋪開,在這期間,我作為一位市級教研員和一線教師一樣走近新課程、踐行新課程、收獲新課程。盡管還有許多問題待于我們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和研究,但至少我們深化和提高了對新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改革要有理想,但不能過于理想;改革要面對現實,但不能過于現實。”在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中,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始終是其核心課題,同時,也是教育理論和實踐長期研究的永恒主題。我想通過“有效性”這一命題來引發大家對這一問題更理性、深入的思考。 在一堂課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怎樣使課堂教學有效而不是無效或低效,我認為關鍵要優化課堂結構,處理好課堂教學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把各要素聯系起來,統籌兼顧,優化組合。課堂教學無外乎是教與學,但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學生的學習狀態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而學習方式是由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的。常言“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其實“得法”就是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根本,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教學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應該是多元的,因為只有進行優化組合,統籌考慮,才能有的放矢發揮其效能。如:講授法——條理化;情景法——生活化;討論法——群體化;實踐法——體驗化。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和學生的需要進行優化組合。又如:討論法與問題中心法又是相聯系的,其教學效果突出。心理學家羅斯科夫對學習時問題前置、問題后置和無問題三種情況進行了研究測量,發現問題前置和問題后置時,學生有問題地學習,其效果、成績優于無問題的學習。因此,課堂有效性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善于設問,而且要善于在問題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教師善于設問,提高問題的設置能力,就必須關注問題設置的思維性、針對性、增長性、價值性、層次性和活動性。 在學生學的方面,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關注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轉變要突出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要有程度,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合作要有效度,即選題是否科學?分組是否合理?生生是否互助互動?探究要有深度,即要有問題的深刻性,參與的廣泛性,豐富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總之,一堂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應該具備“新”、“趣”、“活”、“實”、“美”。“新”就是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趣”就是要引發興趣、保持興趣、提高興趣;“活”就是教法靈活、教材用活、學生學活;“實”就是內容充實、訓練扎實、目標落實;“美”就是語言美、教風美、板書美。 作為教師,都夢想有一種近乎完美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后“茶館式”教學,一看到這個標題,腦海中馬上反映出一種悠閑自在的教學方式,仿佛看到了茶館里,邊喝邊聊的逍遙場景。張人利,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他倡導后“茶館式”教學把一個上海市最差的小學校,打造成了多次被國家教育部倡導學習,被多個國家級大報刊記者蹲點考察的名牌學校,書寫了教育界的傳奇,他的報告幽默風趣而又充滿了激情與智慧。 目前,教師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現狀是: .教師總體講的太多,(教師以知識是否重要決定講不講,學生不明白的教師反而沒講或沒時間講透)忽視學生是否能夠自己學會或者借助同伴學會;許多課堂教學追求正確答案,學生的“潛意識”暴露不夠,特別是學生的“相異構想”沒有顯現出來,更沒有解決;許多教師不明白自己每個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教學行為常常帶有盲目性。 為了有效改變以上的教學現狀,在原育才中學段力佩校長領導與實施的“茶館式”教學基礎上,張人利校長提出了后“茶館式”教學。 后“茶館式”教學簡介: 1. 理論支撐: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2.價值取向: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也就是以學生是否得到有效的、充分的發展來決定于教師的教。.以學生的學業效能為導向,以學生效能的高低判斷教學方法的選擇。 3.基本要素:讀讀、議議、練練、講講。不確定用時、不拘泥應用完整、不規定教學順序。“讀”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讀書,它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議”就是倡導學生自覺議論,主動探究問題,“議”是后“茶館式”教學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議”的本質是對話,是學生相異構想的充分暴露。“講”即是講解、解惑,可由教師講,也可由學生講,變一言堂為群言堂,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后茶館式教學”它以效能為主導,通過顛覆過去課堂教學按次序、等比計劃定時間講解的方式,而由學生自己閱讀概念性、認識性的內容,教師僅對難點等原理性內容進行點撥,從而使課堂教學精致化。后茶館式教學的課堂教學關鍵干預因素一是學生能自學的教師堅決不講,老師講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學生不懂的。二是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暴露出問題,沒有暴露問題的教學就是灌輸,尤其要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 “后茶館式”教學核心是一個“議”字,它的本質是對話----經驗與文本的對話,它提高了學生完成學業的效能,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也就是提高認知效果,減少無效勞動,它不但關注學生今天的發展,更加關注學生將來的發展,但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極其敏銳的課堂反應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形式更靈活,教學的價值取向更加明確,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完美的課堂是每位教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但是,無論哪門學科,任何課堂,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即使是成功的課堂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關鍵是對其進行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說尋找遺憾的過程實際就是尋找完美的過程。我們只有讓教學遺憾變成教學藝術,才能真正提高教學實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