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使用說明】 了解課標要求,明確復習重點內容,提高復習效率,課前復習記憶并填充自主學習內容,做完練習題,準備上課檢查。 第1、2課 百家爭鳴 【課標要求】: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自主學習】 一、歷史背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根本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代。 2.經濟上: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正在形成。 3.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興封建階級正在形成。 4.文化上:私學興起,學術下移,不同階級代表著書立說,形成“爭鳴”局面。 二、“百家爭鳴”的概況 1.儒家 (1)孔子——春秋時期的_____家、政治家和____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推崇為“圣人”。 Ⅰ.政治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__”和“___”。 ①“仁”即“________”,反對統治者實行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理解和體貼他人,調整好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穩定。 ②“禮”就是要“_________”,符合西周名分等級制度。實現“禮”,就要“正名”,做到貴賤有序、名正言順。 ③“________”,在以“德”、“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 Ⅱ.哲學思想:“____________”,優先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 Ⅲ.教育思想: 教學對象——“有教無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當仁不讓于師”:學習方法——“溫故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Ⅳ.文化典籍:整理《詩》、《書》、《禮》、《易》、《樂》、《春秋》等。 評價: ①“仁者愛人”具有積極性,“克己復禮”具有保守性。 ②為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礎,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響。 (2)孟子——戰國著名的思想家,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被尊為“亞圣”。 政治思想:“_______”學說和民本思想(“____為貴,社稷次之,___為輕”)。 倫理觀:“人性本善”說。 價值觀:倡導“_____________”,強調先義后利,舍生取義。 評價: ①“仁政”、“民本”思想對約束暴政、緩和階級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是封建統治的一種策略。 ②“重義”對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3)荀子——戰國時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哲學思想:① “________”“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論) ② “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認為環境和教育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 政治主張:治國以____為主,禮法并施 ; 思想特點:雜取百家,但思想主體繼承了儒家學說。 評 價:① 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長時間不為正統儒家重視。② 作為戰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影響深遠。 (4)結論: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諸侯爭霸,各國都致力于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手段實現統一;儒家學說倡導“仁”“仁政”,不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故不受重視。 2.道家 (1)老子(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思想: 哲學思想:① “____”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論”;② 樸素辯證法思想(矛盾對 立面及轉化)。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評 價: ① 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 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___、____學以及中國人的_______、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2)莊子(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哲學思想:“____”(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____”(對事物變化要采取旁觀、超然的態度)。天與人“_____”,人必須順從自然 3.墨家 墨子(代表小生產者的利益) (1)思想主張:“____”、“____”、“尚力”、 “尚賢”、“節用” 、“節葬” (2)評價: ① 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②戰國以后不再受重視。 (3)結論: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和封建生產方式的確立,出現大量小生產者,小農經濟的脆弱性,他們希望有一個和平環境來發展生產,故墨家學說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 4.法家 韓非(代表新興地主的利益) (1)思想主張:① 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_______中央集權;② 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_______。 (2)評價:①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法家思想適應戰國后期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為新興地主階級所接受。 4.兵家 孫臏(代表新興地主的利益) 強調要懂得戰爭的規律;注意利用和創造有利于已的形勢;重視人的作用。 三、歷史意義(評價) 1.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_____和道德準則 2.______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4.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課標】: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自主學習】 一、漢初的黃老之學 1.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內容:①黃帝的學說:治身(養生)②老子的學說: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3.作用:成為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 二、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背景: ①儒學在秦朝遭到嚴重打擊,漢初逐漸復蘇。 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初奉行的黃老之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③ 董仲舒適時改造儒學。 2.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體系 來源:以《_________》為基礎,融合陰陽家、________和法家思想。 主張:①提出“春秋_____”和“罷黜百家,______”的主張,加強中央集權。 ②提出 “______”學說,宣揚“君權神授”,發揮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③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___________”。 目的;以思想的統一來維護政治的統一。 3.影響: 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中國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②儒學在政治上占據統治地位,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有利于鞏固_____國家和穩定統治秩序。 ③儒學成為各級學校必修的重要內容和朝廷選官的考查標準,從而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_______地位。
第4課 宋明理學 【課標】: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自主學習】 一、興起的社會背景 1.魏晉南北朝: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治地位受到巨大的沖擊。 2.隋唐:“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宋代:儒學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學體系------理學。 二、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代表——北宋的____、____兄弟(著作《二程遺書》)和南宋的___(著作《四書章句集注》)。_____是繼孔孟之后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儒學思想家,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 (1)內容: ①“___”是世界的本原。“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 把握“理”的方法: “______”。 ③“存天理,滅人欲”(實質是維護封建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 (2)歷史地位:程朱理學,特別是朱熹的學術思想對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影響很大,___以后逐漸發展成官方哲學,____曾將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___初確定了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還遠及日本、朝鮮和歐洲。 2.陸王心學——吸取佛教禪宗思想,把理學發展到新階段 (1)內容: 陸九淵:南宋理學家,認為“______也”,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提出“______”(發:產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內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對“格物致知” 王陽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學的代表人物 ①認為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宣揚“心即理”。 ②提出“_______”的學說,認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進一步發揮儒家的“仁”的思想。 3.心學與理學的關系 (1)心學是理學的新發展,心學是明朝時期的理學。 (2)相同之處:①思想上:都都承認理的存在,屬于唯心主義; 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維護封建統治的社會秩序。 (3)不同之處:世界本原;把握“理”的方法。 三、評價: 消極:用_______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_____、品德,講求_______、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________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第5課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課標】: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的發展。 【自主學習】: 一、歷史背景 經濟上:商品經濟沖擊下人們競相逐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政治上:專制主義統治進一步強化,封建制度日趨衰落。 文化上: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學)因循守舊。 二、異端思想家李贄 時 期:明后期 著作:《焚書》《藏書》 主 張: ①鞭撻____理學,否認____學說是萬世之至論; ②人皆有私,追求______乃是“秉賦之自然”, 提倡_____發展,提倡男女平等; ③提出“____________”,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搖撼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基礎 評 價:他的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是我國反封建專制思想的先驅。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及主張 (1)黃宗羲 著作:《明夷待訪錄》 主張:①反對________,“君主乃天下之大害”②提倡君臣平等 ③提出了種種___君權的理論和設想 ④主張“工商皆本” (2)顧炎武 著作:《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 主張: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②主張“_________”。 (3)王夫之 思想:系統地批判宋明理學,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體系。 主張:①強調“___在___中”② 宣揚“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覺乃發” ③提出“___之中,天理所寓” 2.三人的共同主張: ① 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言論自由,提出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② 學術上:主張“經世致用”;③ 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提出“工商皆本”。 3.評價: ①明清時期,宋明理學始終占據_____統治思想地位。 ②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對理學的反思、批判,為儒學的發展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帶有早期____性質的進步思潮,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在其后數百年間仍具有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 ④局限性:資本主義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統治地位,無法撼動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 【儒家思想小結】 一、儒家思想演變脈絡小結: 1、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學 2、戰國時期:經過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學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始皇時期:由于“焚書坑儒”,儒學遭到沉重打擊 4、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陰陽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學體系。儒學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的正統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5、隋唐時期,出現了“三教合一”的趨勢 6、宋元時期,儒學從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內容,構建了新的儒學體系----理學 7、明末清初,三大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反思,批判君主專制,提出經世致用,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8、維新派:西學與儒家經史結合,借用儒家思想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9、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對儒家思想全盤否定; 二、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規范意識——有利于培養現代公民意識; 2.大一統思想——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 3.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設; 4.和為貴思想——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 6.“義利觀”——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 三、儒家思想的消極方面 1、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體,它倡導的三綱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縛了人們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閉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學精神的形成; 2、它宣揚的封建禮教和束縛婦女的戒律,負面作用明顯; 3、它宣揚的等級制度,愚忠愚孝等更應拋棄。 四、儒家思想的現代影響: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韓國、東南亞乃至歐洲影響巨大。 五、對待儒學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創新發展,不斷完善。
第6課 古代中國的科技 【課標要求】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自主學習】 一、科技發展的前提條件或領先世界的原因 1.中國古代農耕經濟的高度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經濟保障;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與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政府對科技的重視與支持; 4.中外民族融合和民族交往促進科技發展; 5.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6.古代人民和科學家們的勤勞創新 二、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1. 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服務于生產和鞏固統治的需要。 2. 具有較強的經驗性 ,科技著作大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 描述。 3. 未能轉化為普遍的生產力。 三、概況 (一)四大發明 1.造紙術: ① 紙出現以前的書寫材料——甲骨、青銅、竹木簡、帛。 ②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不適于書寫。 ③ 東漢_____改進造紙術,制成能書寫的纖維紙,人稱“蔡侯紙”。 ④ 紙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2.印刷術: ①唐朝:現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②北宋:_____發明活字印刷術。 ③13世紀后傳入朝鮮、歐洲。 ④ 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還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3.火藥: ①唐:發明火藥,_____末用于軍事戰爭。 ②______、宋:廣泛應用。如火炮、火箭、突火槍等。 ③14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對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起了重要作用,。 3.指南針: ①戰國:司南。 ②北宋:發明______,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紀:傳入歐洲,在地理大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 4.意義: ① 對中國: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 ② 對世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世界科技文化的發展。在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二)天文學 1.戰國:《_______》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________》為世界最早的星表 2.東漢:張衡:發明渾象儀,侯風地動儀早歐洲1700多年。 3.唐朝:僧一行創制______游儀;世界首次實測________長度。 4.元朝:_______制成簡儀,比歐洲早300多年。 (三)數學 1. 春秋:九九乘法表。 元代,發明_____. 2. 東漢:《_________》標志我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世界最先進,傳入國外。 3. 南朝:_____圓周率點后第七位,比世界早1000年。 (四)農學 ①《________》北朝賈思勰著,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②元代____的《農書》重點放在生產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農器圖譜》占全書篇幅4/5。③明代徐光啟編寫的《______》不僅達到傳統農學頂峰,還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徐光啟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五)醫學 1、《黃帝內徑》編撰于戰國,成書于西漢,該書奠定了中醫學理論的基礎。 2、東漢,張仲景寫成_________, 奠定了中醫治療學(臨床學)的基礎。 3、華佗,創制五禽戲外,還發明了_____,開創了世界醫學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4、孫思邈著有《千金方》 5、明朝李時珍的_______,創立世界最先進分類法,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思考1。“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方的不同效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社會環境決定了科技作用的發揮。 思考2。16世紀以后,中國為什么沒能產生近代科學? ① 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阻礙了科技發展; ②封建專制制度腐朽的。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使科技發展失去了物質基礎和動力; ③ 八股取士和文化專制,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 ④ 重人倫、輕自然的文化傳統妨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有效練習】 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時期的進步意義主要是 A.滿足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 B.抑制統治者的暴政 C.成為各國變法的理論依據 D.奠定“非攻”主張的思想基礎 2、孟子主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中蘊含的精神是: A、注重氣節 B、人性本善 C、關注民生 D、仁愛友善‘ 3、董仲舒認為:“天生民性,有善制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對這一言論最準確的理解是: A、要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認為民性本善,主張“君權神授” C、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 D、感嘆人性本善,呼喚“王道” 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學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無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 C.“宇宙之間,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5、《明夷待訪錄》中載:“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這從根本上體現出 A.農民反封建的強烈愿望 B.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 C.知識分子參與政權的愿望 D.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的要求 6、理學家倡導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論,均以 A、天人關系為研究重點 B、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 C、尊重自然規律為導向 D、關心社會進步為前提 7、下列重大社會現象與明清之際進步思潮的產生沒有關系的是: A、市民工商階層的興起 B、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 C、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D、自然經濟的加速解體 8、宋元時期,我國古代科技處于領先地位,主要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②火藥開始應于軍事 ③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④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2009山東昌樂)有人說:“要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據是 A.孔子開創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的風氣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統治者奉為正統思想 C.儒家思想成為歷代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10、某中學歷史探究課上,學生從“穿衣”的角度表達他們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們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甲生說:穿衣服應合乎大自然的變化,天氣冷多穿一點,天氣熱少穿一點 B.乙生說:穿衣服體現了人們的身份地位,什么樣的身份就穿什么樣的衣服 C.丙生說:講究衣服穿著是一種浪費, 穿得簡單、甚至破舊的衣服也未嘗不好 D.丁生說:穿衣服何必麻煩,按照統一的規定,大家都穿一樣的制服就可以了 11、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祖先可以享受的文明成果有( ) ①利用地動儀測定地震方位 ②利用司南辨明方向 ③借助《甘石星經》確定許多恒星的位置 ④借助《傷寒雜病論》醫治病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學問家、理學的莫基人之一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繼孔孟之后的儒學集大成者,曾言“萬物皆有理”,“理便是仁義禮智”,是人必須遵循的道德準則;當人的私欲與準則發生沖突時,應“存天理,滅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贄對理學大加鞭撻,他諷刺理學家“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認為人皆有私,“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賦之自然”,每個人都可以順其“自然之性”。 回答:(1)材料一體現了古代文人怎樣的人格追求?
(2)材料二,指出理學成為科舉考試重要內容的原因。
(3)據材料三,概括李贄對理學批判的主要思想觀點。
(4)綜合上述內容,談談你對理學影響的認識。
答案要點: 1-5BABCB 6-10BDBDB 11B 12 (1)追求人的精神價值,重視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理學繼承發展了儒學,適應了封建統治的需要。 (3)批判理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偽;提倡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 (4)宋明理學維護專制統治,壓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學注重人的氣節和品德,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