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道路上陷阱重重,學會避讓,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即便都是有志于存錢者,收效也可能大不同。"為什么有人就能存下錢,有人卻總存不了錢"?思考這個問題,需要正視存錢過程中最常遇到的三個陷阱。
陷阱1:等收入增加了再存錢不遲
避讓之策:養成存錢習慣,零錢積少也成多"收入就那么點,怎么存錢啊"?"我不是不存錢,是沒錢可存啊"!"等我漲工資了再開始存錢吧"。
這樣的想法是否經常在你腦海中回蕩?它們是否成了阻礙你存錢的最大障礙呢?
要想存錢,你必須馬上制止這樣的想法!因為當消費一旦成為習慣,薪水增加的同時,消費也會隨之增加,要想存錢,根本是白日做夢!
收入3000元時,你對服裝、交通工具、用餐地點的要求可能很低,淘小店便宜貨、坐公車地鐵上班、在家門口的小店填飽肚子……對你而言,這些都不算"委屈"。可當收入上升到3萬元時,平心而論,又有多少人還會樂于穿幾十元的衣服、每天擠公車地鐵上下班、到衛生條件都不讓人放心的小館子里吃飯呢?或許那時候,你想做的是買名牌服飾、開轎車上下班、出入高級場所用餐等等,就連旅行也不再甘心"自虐游",而會追求奢華游吧。
于是,盡管收入成倍增長,可消費也不斷上升,自然很難變得富有。
從現在起,別把那些零零總總的花銷不當回事,趕快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存錢行動起來!
陷阱2:收入-支出=儲蓄
避讓之策:收入-儲蓄=支出
安排每月的收入時,你先想到的是支出還是儲蓄?"我那么精打細算過日子,怎么還是沒錢存下來"?感慨之余,想想這是為什么吧。
很簡單,因為你的存錢公式用錯了!
采用"收入-支出=儲蓄"的存錢公式時,你的存款需要根據支出的高低來決定,處于次要位置。不妨換成"收入-儲蓄=支出",這樣,你首先想到的是儲蓄,在扣除每月需要存下的錢以后,剩下的錢才能花銷。
這一個減法公式轉換看似簡單,實則能幫助你形成自制力,抵擋住方方面面的誘惑,強迫自己把錢存下。
陷阱3: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避讓之策:確立存錢目標,并制訂相關計劃"我也想存錢,可存著存著就突然放棄了"。"為什么有人可以堅持兩三年,我卻連半年都支撐不住呢"?
存錢道路中,使你止住腳步的陷阱很多。如果連終點在哪里都不知道,你又怎能清楚該走哪條路,為何走下去呢?
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往往會令很多人在辛苦存錢的中途"折返"。"好不容易賬上有3萬元了,旅行一次全花完了"。要知道這樣可不行!想要將存錢進行到底,你首先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
簡單來說,收入1萬元的人,若只把目標定在存下5萬元,那可能只需幾個月就實現了。實現過后,要是新的目標沒有出現,那么存錢之路等于走完了。而若目標定在100萬元,那顯然遠高于賺錢能力,除非收入大幅增長,不然的話堅持不了幾年也很容易放棄。
因此,不妨先想想你的目標該定多少,并根據目標倒推每月存款計劃。當第一目標實現后,別忘了找到下一個目標,否則很可能前功盡棄。 
|